為什麼做人要能容人容事,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是什麼意思

2021-05-01 11:01:14 字數 5396 閱讀 7038

1樓:易書科技

器量,本義是指器物的容量,引申用以比喻人的度量。蔡邕《郭泰碑》上有「器量弘深,姿度廣大」之說。中國古人處世為人非常重視「器量」二字。

它是為人之道,也是為官之道;是處世哲學,又是政治哲學。古之聖明之君、賢達之臣、聰慧之士無不以「器量弘深」為人生箴言,且往往從中受益無窮;而一些不知韜晦、器量狹小之人,也往往因不能容人容事,終致人生和事業的失敗。

還是讓我們從具體生動的歷史中來領悟「器量」二字吧。先說一個反面的例證——「陳勝殺故人」。陳勝是大家都熟知的古代農民起義的領袖。

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載有他的一則故事:陳勝稱王以後,從前和他一起當僱工的一個窮哥們聽說了,便來找他。這個人敲著宮門嚷道:

「我要見陳勝!」守宮門的衛士要綁他。他一再解釋,才沒綁,卻不肯給他通報。

陳勝出來了,他擋著路直呼陳勝的名字。陳勝讓他上車一同回宮。後來,這個人時常隨便出入宮殿,還情不自禁地說了他過去和陳勝在一起時的舊情。

於是有人對陳勝說:「這個人愚昧無知,專說些不得體的話,有損您的尊嚴。」陳勝就把這人殺了。

此後陳勝的老熟人都自動離去,沒有人再親近他了。陳勝是傑出的農民領袖,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他的失敗有多重原因,從這個小故事來看,他個人器量不大,不僅不能廣納英才,而且連老熟人都紛紛離開,這或許也是導致他失敗的一個原因吧。

古代聖明帝王深知,得人心、得人才才能得天下;而要獲得人心與人才,君主必須有器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唐太宗初識魏徵」的典故是很耐人回味的。

唐高祖武德末年,魏徵任太子洗馬(即太子侍從官)。見李世民與皇太子李建成暗中傾軋,爭奪皇位,魏徵常勸太子建成早作打算,先下手為強。後來,李世民先下手殺了太子。

後來,太宗將魏徵召來斥責他說:「你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關係,是何道理?」眾人都替魏徽身處險境而擔心。

魏徵卻鎮定自若,從容回答說:「皇太子如果聽我的話,一定不會有今日之禍。」太宗被他的話所打動,肅然起敬,格外敬重他,將他提升為諫議大夫。

太宗還多次召他進入寢宮,詢問治國的策略。這件事載於《貞觀政要》。唐太宗是千古明君,魏徵是一代忠臣,兩人的關係被傳為美談;殊不知,魏徵原來還是唐太宗的敵人。

氣度恢弘,心胸開闊,善於識人用人,這正是唐太宗的過人之處,也是他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歷史的確意味深長:器量小,不容人,熟人和故交也離你而去,孤家寡人難成大業;器量大,能容人,可化敵為友,納天下英才而用之,事業豈有不興旺的道理!

古之帝王講「器量」,宰相則有「相度」一說。明人陳繼儒《讀書鏡》(卷二)有則逸事,講的是為相的道理,也是為人的道理。這則逸事說的是宋代仁宗時的宰相富弼。

富弼是北宋的有名的賢相。據說,年輕時有人罵他,他像沒聽到一樣。有人告訴他說:

「有人在罵你!」富弼說:「恐怕是罵別人吧!

」那人又對他說:「指名道姓地罵你哩!怎麼會是罵別人呢?

」富弼回答道:「天下難道就沒有同名同姓的嗎?」告訴他的那個人十分慚愧。

當了宰相以後,富弼經常對子孫們說:「『忍』這個字,是辦好一切事情的竅門。和睦親族,處理政事,特別應該以忍讓為先。

如果在清正節儉之外再加上一個『忍』字,那麼有什麼事不好辦呢?大凡朝廷用人,專看才德,唯獨在任用宰相時,又以『相度』二字來要求他。所謂相,是地道,也是婦道,土地要容納萬物,婦女要以忍持家。

如果不忍,便像佛家所說的『蝦蟆禪』那樣,一跳就倒了。」富弼的言行未必就值得仿效,但其中的確有值得我們借鑑的東西,即要有器量,有寬容精神。他的「地道」、「婦道」之喻,也是十分精彩的。

做人就是要像大地一樣寬廣、厚實、包容萬物,像母親一樣溫厚、堅忍、涵容一切。有了這樣的器量,這樣的包容精神,人際關係將會更加和諧,人生事業也會更加順利。

「器量」還往往表現出聰明與糊塗的人生辯證法。富弼執意不追究罵他的人,看似糊塗,實則聰明;而有些器量小的人,心眼兒細,遇事表現得很精明,實際是小處聰明,大處愚蠢。我國有句俗話說得好:

「不痴不聾,不能做大家翁。」這正好與富弼所為相印證。富弼未必真不知道別人在罵他,但他裝痴作聾,「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實在是有器量之人的大聰明。

的確,河流之所以納汙,是因為它深;山嶽之所以藏疾,是因為它高大。做人,就應該有山海一樣的器量,有寬巨集大量的美德。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被別人誤解,這時候,如何對待誤解,最能看出我們的度量。

面對別人的誤解,最需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要做到心胸豁達,理解對方。你不妨站到對方的位置上,做一次「換位思考」,堅信只要自己做得對,對方遲早會明白。所以對待別人的誤解,應該說:

「理解萬歲!」

當別人誤解你的好意時,最需要的就是你的寬容大度。你應該相信: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只要你做得對,總有能打動對方的那一天。

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它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1)對他人的缺點、過失與錯誤不予追究;

(2)對他人的誤解做到泰然處之,通情達理;

(3)不要強求對方理解自己,對他人要有耐心,力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4)不能因為別人誤解你而懷恨在心,要在生活中以誠交心,學會忍讓。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裡,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誤解,只要我們以誠、信交友,相信會促進彼此溝通,避免和消除誤解,使心靈真正博大無邊。

一個人要想登上成功之巔,除種種努力之外,還要有一種博大的胸懷。人生活在社會中,在同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誤解。這就要求我們為人處世要寬容、諒解、忍讓、剋制,即人們所說的要有「度量」。

惟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寬容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誰知道,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句子的由來?

2樓:天天天藍

出自北京潭柘寺的彌勒佛兩邊有一副寓意深遠的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意思:人生一世,要包容一切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對世間百態呈現一種笑對人生的態度,這是佛教寬巨集大量,慈悲為懷的表現。

此聯把彌勒佛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趣味盎然。妙的是作者巧借彌勒佛之像來鍼砭「天下難容之事」,嘲諷「世間可笑之人」,可謂用心良苦。

彌勒佛在民間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4—5世紀)時期,甘肅炳靈寺石窟已有彌勒佛像的繪製。早期的彌勒佛是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繪製、雕塑的。形象有菩薩和佛兩大類。

根據《彌勒上生經》塑造的彌勒形象為菩薩相,表現的是彌勒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

其特點為彌勒身著菩薩裝,雙**叉而坐,後以左腳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臉頰,稱作「半跏思維像」此為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

3樓:daywill不二

這個是「彌勒佛」佛像的楹聯。

「大肚能容,容天上難容之事」:從字面來講,「難容之事」泛指「難以被接受的事」,這個很容易理解,而很容易被忽略的是「難以被接受的事」並不一定就是「不正確的事」,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對「不能接受的事」,分析一下它為什麼不能被所接受的原因,這樣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的思想體系,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才能真正做到了「容」。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對聯中所講「可笑之人」的「可笑」,就不能用現在人們通常所用的「可笑」的詞義來闡釋了,它的意思是:值得一笑。

那麼「可笑之人」的意思就是指能夠被接受或稱讚的人。那麼下聯的意義就出來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是迷勒佛的座右銘

5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佛菩薩雕像都是閉眼的!

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是什麼意思

6樓:採芪東南

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 ,天下沒有什麼事是容不得的。

出處:這是朱元璋當上天子之後,為曾經他當過四年和尚的老家寺廟皇覺寺寫的楹聯,同時賜名龍興寺。

描寫彌勒佛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一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造句:胸懷大度是一種涵養,是一種超然脫俗的氣度,也是情商高的人最好的體現。所謂「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縱觀古今,成功的人大都有海納百川的氣勢和度量。

7樓:投機士

這是朱元璋當上天子之後,為曾經他當過四年和尚的老家寺廟皇覺寺寫的楹聯,同時賜名龍興寺。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有容人之量,即「度量」,也就是氣量。大人有大量,小人不量。如果沒有容人之量那就不會成就大事。

還有一份對聯是描寫彌勒佛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一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是說他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

天下沒有什麼事是他容不得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大氣能容忍,能忍天下人不能容忍的事。

它告訴人們,為人處事,要寬容大度,胸懷開朗

9樓:匿名使用者

就說你的大度能容下,天下難容的事。

10樓:1魂鎖典獄長

這個是供奉彌勒佛一般會有的對子,原對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11樓:暖心的祝福

這原是如來佛祖對聯,原文是:大肚能容,容天不難容之事。下聯: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處人之所不能處,是什麼意思?

12樓:雨說情感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意思是君子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事情,能容納別人不能容納的人,能呆在別人不能呆的地方。

出處:馬南的《燕山夜話 涵養》

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美德。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和錯誤。

有時候,人的痛苦不是因為得到的太少,而是因為慾望與能力的落差太大。人需要積極進取,也需要適時滿足現狀,讓一切都趨於平靜,及時充分的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恩賜。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寬容的其他句子:

待人寬厚,處世大度是《古蘭經》和「聖訓」所提倡的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真主在《古蘭經》中把抑怒、恕人的人列為真主喜悅的善人。

明代朱袞在《觀微子》中說;「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其意思就是告誡人們,做人要有寬容豁達的胸懷,能忍善處的氣度。

有的甚至大打出手,釀**命**。其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遺恨終身。我記得小時候父母常教誨的一句話:

即「虧是福,吃虧便是吃福。」那時對這句話感到費解,今細咀嚼之,才覺其意味深長。

先輩伊瑪目們教導說:「忍之忍之,主必佑之。」即忠告人們堅忍、抑怒、寬容大度,這種美德既符合教門,又有益於安定團結。

劉智在《天方至聖實錄》中記載了這樣一件故事:昔日,爾裡  法土墨於聖,聖諭爾裡曰:「爾去某處,見物即食。」爾裡往,見一蟆醜甚,惡之,不得已而啖之,覺甚美,歸復聖。

聖曰:「即爾之怒也。初啖為艱,咽之為美。

拂意之事莫美於忍也。」有詩云:「忠厚留有餘地地;和平養無限天機。

」言簡意賅地闡述了忠誠厚道的人,既可寬容周圍的人,又能避免是非 ,對自己留有餘地。

和平的人,具有涵養,其高尚的道德修養與真主的玄機墨契相符,默默中自有真主的襄助。忍辱負重,心胸開闊明朗,是遵循正道的標誌。

為什麼說做人難,難做人呢,為什麼做人難難做人?

做人不難,你需要自己用心體會做人的快了 更要學會做人的方法 待人待事都要有自己的一個準則 所謂待人待事,貴在 超然 何謂超然?超然並不是毫無原則的一味姑息遷就 也不是永遠的忍讓 甚至也並不是和 斤斤計較 這一類的詞完全矛盾的。只是要您把握好一個度,一個讓別人能夠清晰的看到你的大度,你的寬仁,以及你的...

做人真的好累為什麼做人那麼累,為什麼做人好累?

您好!我想bai感覺累是因為我們將所du有zhi的事情都抗在了dao肩上!而且身負重擔內的我們還要不停的前容行!所以有時我們要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放棄一些或許曾經屬於我們,而現在或是今後已經不再屬於我們的東西!或許那樣才會感覺輕鬆一些。任何人都會遇到問題,有些人遇到問題解決了,而有些人沒有。好的心態註...

做人為什麼那麼難,做人為什麼要自信?

我也覺得,為什麼都要顧慮很多,真的很煩躁,每天被這個事煩那個事煩,你覺得我們做人是前世造孽還是前世做了好人今世又做人,我真的好難過啊,越大越多煩惱。不是做人難 是人在面對所面對的人和事時的心態 這個需要自己調整 在面對一件很難內的事的時候 有的人會把容困難當成一座巨大的山,在山前躊躇,抱怨,不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