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由來是怎樣的,年糕的由來是什麼?

2021-05-20 09:20:18 字數 4859 閱讀 5618

1樓:易書科技

我國各地人民都有吃年糕的習俗。有白糖年糕、紅糖年糕、豬油百果年糕、棗子年糕、桂花赤糖年糕、水磨年糕……名目繁多。老年人都說,過年吃年糕是盼望「生活節節高」,是一種討取吉利的舊俗。

年糕到底始於何朝何代?何人創始的?還有一段古話哩!

據傳,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採納了大臣伍子胥的建議,修建王城,並交由伍子胥督建。幾年之後建成,吳王命名為「闔閭大城」。到公元前484年,闔閭死後,其子夫差接位,一心想吞併齊國,不肯聽取伍子胥「聯齊抗越」的主張,起兵攻齊。

當時吳強齊弱,夫差很快就打敗了齊國。當吳王夫差班師回朝那天,滿朝文武都到城外迎接,獨有伍子胥一人憂心忡忡、默默無言,他預料到自己將有殺身之禍。回到營房後,便悄悄地對幾個親信說:

「我死之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沒有糧食吃,你們到象門城牆下挖地三尺,可以找到能吃的東西。」不久,伍子胥果然被權奸們誣為「私通齊國」、「阻撓攻齊」,夫差不分青紅皁白,賜劍一把逼伍子胥自刎。

伍子胥死後不久,越國就趁機進攻吳國,夫差連吃敗仗,京城被圍,城中軍民處於彈盡糧絕的困境每天有許多百姓和守城軍士餓死。伍子胥的幾個老部下突然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帶領軍民們去象門挖地,果然挖到了許多可以充飢的「城磚」。原來,象門一帶的城磚是用糯米粉蒸煮後壓成的,這種糯米磚十分堅韌,既可作磚砌城,又可充飢。

這是伍子胥生前暗地設下的「積糧防急」之計,可見他是一位對國家、百姓安危深思遠慮的忠臣良將。吳國京城的居民就靠著這些「城磚」渡過了危急難關。

以後,每逢過節,吳國的百姓家家戶戶都要蒸煮糯粉糕,紀念、奉祀伍子胥,成為一種習俗。因為這種形如城磚的粉糕是過年制食的,就把它叫做「年糕」,沿傳至今。

2樓:**

年糕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屬於農曆新年的應時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

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年糕的由來是什麼?

3樓:百度使用者

年糕又稱「

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

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餈,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麵糰,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

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4樓:匿名使用者

年糕來自一個古代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種怪獸稱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裡,餓了就捕捉其他獸類充飢。可到了嚴冬季節,獸類大多都躲藏起來休眼。

「年」餓得不得已時,就下山傷害百姓,攫奪人充當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後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事先用糧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條條,撳成一塊塊地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裡。「年」來到後找不到人吃,飢不擇食,便用人們製作的糧食條塊充腹,吃飽後再回到山上去。

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躲過了「年」的一關,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準備了。這樣年復一年,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喂「年」度關,於就把「年」與「高」聯在一起,稱作為年糕。

年糕的寓意:

1、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2、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

年糕的來歷?

5樓:洪振梅稅畫

你好!吃年糕的傳統習俗,從周代就開始了。

既寄寓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又取「年高」的長壽之意。

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吃年糕的寓意是有個過程的,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再發展到現在,平時也可以吃到年糕啦。謝謝!

6樓:陌顏迷塵

年糕有兩千多年曆史,馳譽南洋歐美

不衰,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築"闔閭大城",建成後,大宴眾將群臣慶功。惟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

回營後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後,如國家遭難,民飢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後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

這時都城斷糧,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紀念並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年糕的由來和發展?

7樓:匿名使用者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就發現了顆粒飽滿、儲存完好水稻的種子,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

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餈,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早在遼代,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到明朝、清朝的時候,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的小吃,並有南北風味之別。 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濃重的歷史氣息。

年糕的由來(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

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餈,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麵糰,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

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9樓:匿名使用者

南方多數地區有喜歡吃年糕的習慣,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說給大家聽聽吧。

蘇州城在春秋時代為吳國重地,當時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築城,建成後吳王大喜,並命名為「闔閭之城」,大宴眾將群臣慶功。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伍子胥預料到,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

回營後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後,如國家遭難,民飢無食,可往相門(當時蘇州城的各城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

果如所料,伍子胥後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伍子胥的隨從們想到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

後人為了紀念並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養成了以吃年糕來懷念伍子胥的習慣。

年糕的學名叫什麼,年糕的由來和歷史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 年年糕 與 年年高 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 稻餅 餌 餈 等多種...

吃年糕的風俗?吃年糕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傳統食物,屬於農曆新年的應時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紅 黃 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 年年糕 與 年年高 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 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關於...

製作年糕的步驟出年糕,製作年糕的步驟

原料 糯米1000克 白糖20克 麻仁20克 青梅20克 葡萄乾20克 桃脯20克 白蓮20克。做法 1 先將1000克糯米淘洗乾淨,水浸24小時後上屜蒸爛,取出用木棒搗爛攤涼備用。2 把白糖 麻仁 青梅 葡萄乾 桃脯 冬瓜條 白蓮各20克攪拌做成餡。3 在方盤內刷一層豬油,鋪上搗爛的1釐米厚的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