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司母茂鼎是用來做什麼的,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來做什麼的

2021-05-06 02:18:05 字數 4822 閱讀 9483

1樓:手機使用者

用途: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故為孝心。 朝代:

商朝青銅器。 特點:形勢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 司母戊鼎高1.

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發 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影響: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密切配合。象徵著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採納哦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來做什麼的

2樓:鵬翠創意

司母戊鼎又稱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國之大事,在祀及戎」。對於中國先秦中原各國而言,最大的事情莫過於祭祀和對外戰爭。

3樓:匿名使用者

祭祀用的,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了祭祀母親而造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祭祀用的禮器,為紀念母親而鑄

5樓:匿名使用者

司的意思為祭祀,母戊的意思為一個叫戊的母親。

合起來的意思是,祭祀母親戊的鼎。

6樓:滲滲瀨瀨

祭祀 古代青銅器大多都是這個作用

7樓:時光

肯定是祭祀啊 商朝時祭祀時國家大事

司母戊鼎他是幹什麼用的?是哪個朝代製造的?

8樓:匿名使用者

王權的象徵,是商代的,目前出土最大的青銅器

9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是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武官村北的農田中,被當地農民吳希增探尋到的。

自從安陽小屯村發現甲骨文之後,質樸的當地農民逐漸意識到殷墟文物的價值,於是積極參加了探尋文物的活動。

2023年3月的一天上午,吳希增在吳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當探杆鑽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時候,觸及到一個硬物,吳希增將探杆取上來二看,發現堅硬的探頭捲了刃,上面還留有綠色的銅鏽,他意識到探到寶物了。按當地規定,探寶不分地界,但探出寶來,寶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寶物售款的一半。吳希增和吳堵文商定之後,當晚便破土挖寶了。

挖掘工作是祕密進行的,到半夜時分,挖下約10米深,寶物被發現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著整個器物顯露出來。當時,大方鼎的口朝東北,柱足朝西南,橫斜在泥土裡,大如馬槽,但只有一個鼎耳,另一個鼎耳不知去向,人們在泥土中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估計,它在埋人地下之前,便被擊斷失落了。

第二天夜裡,吳希增組織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們在洞口上搭了一個架子,用兩條粗約五釐米的麻繩,一條拴住鼎耳,一條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槓桿撬起一頭並將土填入底部,然後再撬另一頭,再用土填起來,用這種辦法一點一點地往上抬,當提到六七米時,粗實的繩子突然斷裂了。此時,天將放亮,為防別人發現,又將洞口堵了起來。到了第三天夜裡,終於將這個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

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

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祕而威嚴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

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茂鼎代表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故為孝心。

11樓:匿名使用者

咳咳,是司母戊鼎,代表了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技術

司母戊鼎是什麼朝代製作的~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用途~有什麼用 20

12樓:吳田田

司母戊鼎

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2023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釋作「後母戊」,後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該鼎造型莊嚴雄偉。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

雙耳,外側飾雙虎噬人首紋。四足中空 。高1.

33米 , 口長1.10米,重達875千克 。用陶範鑄造 ,鼎體(包括空心鼎足)渾鑄 ,其合金成分為 :

銅84.77% ,錫11.44% ,鉛2.

76%,其他0.9% 。 司母戊鼎是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反映出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13樓:匿名使用者

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手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狀況及特點。

(2)瞭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境遇。

(3)通過本課的學習,熟悉本課所敘述的夏商、西周經濟發展的概況,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徵及概念,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4)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夏、商、西周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達,同時也認識到這種文明是建立在對奴隸殘酷剝削的基礎上的,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辯證得看歷史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教材中青銅器示意圖的觀賞,加深學生的感官認識,瞭解我國的青銅文明。指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分析,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夏、商、西周奴隸的悲慘生活,說明奴隸主統治的殘酷性,培養學生應有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分析: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初一學生,他們剛從小學升入中學,開始接觸歷史,對學習滿懷希望,熱情高,求知慾和好奇心強。

但同學間相互交流與合作,共同**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強。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和目標,促進組內的合作。

三.教學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四.教學難點:對「青銅文明」概念的理解。

五.教學方法:講解法、圖示法、歸納法、談話法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板書: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手工業

1.青銅器

(1)、青銅器的發展過程

(2)、青銅器的用途

(3)青銅器製作的特點: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範圍廣

2、陶瓷業和玉器製造業的繁榮

二、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1、農業:品種、技術、工具

2、畜牧業:品種、方式

3、商業:

三、奴隸的悲慘生活

八.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節課學過的內容。上節課,我們學習是夏、商、西周的興亡。夏禹建立了夏朝,標誌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夏禹傳位給兒子啟,禪讓制從此變成了世襲制,夏朝經歷了470年,最後一個暴君夏桀終於被商湯取代。商湯成了商朝的建立者,後來由於各種原因,盤庚遷都到了殷,因此商朝也被稱為殷商。商朝最後的一個國王是有名的暴君紂王。

武王伐紂滅掉商,建立西周,定都鎬京,實行分封制。西周的周厲王暴虐無道,導致了國人暴動,數十年後,西周滅亡。三個朝代都已經灰飛煙滅,歷代的帝王

14樓:龍豬殿下

商代製作

特點: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雙耳,外側飾雙虎噬人首紋,四足中空 ,高1.33米 , 口長1.10米,重達875千克 。司母戊鼎是已發現的中國最大的青銅器。

用途:文字記載是祭祀其母親。

古代一般鼎的用途相當於鍋和缸,可以蒸煮,盛放 ,貯藏等

司母戊鼎是為了什麼而建造的

15樓:壹方靜守

1、用途: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故為孝心。

2、朝代:商朝青銅器。

3、特點:形勢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司母戊鼎高1.

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4、影響: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密切配合。象徵著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

16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釋作「後母毋」,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名戊)所鑄。

司母戊鼎是為了什麼而建造的?

17樓:允兒

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

司母戊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釋作「後母毋」,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名戊)所鑄。

司母茂鼎的讀音

18樓:

司母茂鼎 sī mǔ mào dǐng

19樓:水雲間

司母戊方鼎

[sī mǔ wù fāng dǐng]

商代 晚期王室的祭器。

2023年出土於 河南 安陽 武官村 。方形,四足,立耳,飾饕餮紋。通耳高133釐米,橫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達875公斤,為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也是古代世界青銅文化中僅見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shimuwuding。

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青銅器的代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他是哪個朝代的

司母戊鼎是商代朝代青銅器的代表 真品是國寶級重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他是哪個朝代的 中國商代 晚期的青銅器。1939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鼎腹內壁鑄有 司母戊 三字而一直被稱作 司母戊鼎 2011年被正式改名為 後母戊鼎 該鼎造型莊嚴雄偉 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

司母戊大方鼎的作者是誰

簡介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 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

最初的風箏是用來做什麼的

最初風箏用於傳遞資訊。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相傳 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