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起源,對聯的起源是什麼?

2021-07-01 03:00:26 字數 6158 閱讀 6991

1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對聯的起源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春節時掛的對聯**聯。 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

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聯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

他在寢室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3樓:十口月千里日

一、對聯起源於古代“桃符”

------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在桃木板上分別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影象,懸掛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後來人們為了圖省事兒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

這就是最早的桃符。

二、對聯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

-------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4樓:楊浩金牛

- 1 - 對聯的由來: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曆中一年的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為“過年”。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願與期盼,因此,春聯就成為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tú;)和鬱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時,他心情很好,便讓身邊的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木板上寫兩句吉慶話,想掛在自己臥房的門口。當辛寅遜寫完後,孟昶看了不中意,於是提起筆來,親自寫了十個字: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字雖不多,但這兩句話非常吉利。“餘慶”就是餘福。

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氣。第二句是美好的節日叫做春節,意味著溫暖的春天永駐人間。這十個字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節”四個字巧妙地嵌在了裡邊。

所以當孟昶寫完,身邊的大臣們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興。 從這以後,桃符就逐漸演變成對聯,後來桃木又被紅紙所代替。一到春節,家家門上貼著鮮紅耀眼的對聯,喜慶的氣氛自然更濃了。

有名的對聯: 1、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此聯為【明】徐渭所作。

上聯指年少時好讀書卻不愛好讀書,年老時愛好讀書不好讀書。 2、上聯:獨覽梅花掃臘雪 下聯:

細睨山勢舞流溪 - 2 - 此聯的妙處在於上聯急讀如音階:“多來米發索拉西”。下聯為方言讀數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3、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聯: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此聯是聞名的方位聯。上聯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聯是 紀曉嵐即興所對。

4、上聯: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下聯:他年攀桂登月宮必定有我 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時就很有才氣,而且又調皮,常與友童去偷摘桃子。

有一年中秋節與友童在一起賞月時,其友童吟一上聯戲笑他道:“。”郭沫若文思敏捷看看中秋圓月即反駁道:

“。”對句針鋒相對,淺顯明快,工整自然。 每逢佳節倍思親。

那又圓又亮的中秋月,常使遊子望月思鄉。 5、北京潭柘寺題彌勒佛 上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

慈顏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6、四川眉山三蘇祠: 上聯:一門父子三詞客 下聯:

千古文章八大家 7、財神廟前對聯 上聯: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不知給誰是好? 下聯:

不做半點事,朝也拜,夕也拜,真是教我為難! 8、千手千眼觀音廟對聯 上聯:菩提今菩提,具大神通,忽現千般千眼 下聯:

自在觀自在,是真佛力,總由一念慈悲 9、倒坐觀音廟聯 上聯:問大士緣何倒坐? 下聯:

恨世人不肯回頭! - 3 - 10、休閒娛樂場所對聯 上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 下聯: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尋樂,拿壺酒來 11、 《紅樓夢》裡面最有名的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當謬誤重複一千遍,變成真理的時侯,反而會把真理當成是謬誤;當清淨的人做煩惱事的時侯,事雖然煩惱,心還是清淨。

12、玉兔出行滿天春色;山君歸隱一路雄風。 13、月裡嫦娥舒袖舞,人間玉兔來報春。橫批:

吉祥如意。 14、坐落在南嶽衡山下的南嶽大廟裡有一座古戲臺,古戲臺兩側掛著一付據說是古**下來的對聯,我在這古戲臺前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這付對聯,思忖良久,感覺對聯字裡行間飽含人生哲理,值得與大家共同來品味。 上聯:

凡事莫當前看戲不如聽戲樂 下聯:為人須顧後上臺終有**時 橫批:古往今來 15、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

國泰民安 16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17、一乾二淨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18、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

永珍更新 19、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20、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21、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

春回大地 22、紅梅含苞傲冬雪 綠柳吐絮迎新春 橫批:歡度春節 23、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橫批:鳥語花香

對聯的起源是什麼

5樓:怎麼不是小灰灰

一、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子。

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

孔子的母親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後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山。

第二年,孔子在為母親守喪時,季孫氏宴請士一級的人(饗士)。孔子前往,不想卻被季孫氏家臣陽虎訓斥並拒絕。但後世學者多懷疑此事有偽。

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

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由(顏回之父)、曾點(曾參之父)、冉耕等。魯昭公十七年,郯國國君郯子訪魯[15]。郯子博學多才,27歲的孔子慕名拜見。

韓愈《師說》有語:“孔子師郯子。”孔子先後“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萇弘。

”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一些**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二、適齊

三十五歲時,魯昭公被魯國掌權的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擊敗,逃到齊國,孔子便離開魯國到齊國。孔子曾與齊太師談說**,聞習韶樂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景公說:“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他日又問政於孔子,孔子說:“政在節財。

”景公想封孔子為尼溪田大夫,遭齊相國晏嬰進言勸阻,晏嬰認為孔子會干擾齊國的文化。後來得知齊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沒有辦法,只好辭退孔子,孔子則重回魯國,聚徒講學。

三、初仕魯國

魯定公九年,51歲的孔子仕魯,初為中都宰(中都為今山東汶上縣),一年後做司空,再升為大司寇,期間亦行攝相事。

魯定公十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在此事件中“文功武備”,取得外交上的勝利,使齊歸還侵佔魯的汶陽等地。

魯定公十三年,孔子為重新確立魯公室的權威,策劃實施“隳三都”的政治軍事行動,希望能夠削減三桓的實力,於是先墮叔孫氏之郈,再墮季孫氏之費,但圍攻郕邑的攻勢功敗垂成。

魯定公十四年,孔子誅殺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但有看法認為少正卯事件是受到法家思想影響的後世學者所杜撰。

由於孔子治下魯國頗有起色,引起齊人警懼,齊大夫黎鉏設計,向魯贈送女樂文馬使魯定公不問朝政,並讓孔子與魯定公、季桓子等人之間在道德與政策上的分歧難以彌合,最終孔子去魯適衛。

四、周遊列國

離開魯國以後,孔子率眾**周遊列國,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然而均未獲重用。其間,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險。

五、留衛期間

孔子到了衛國,在前往陳地時,途經匡城,顏刻舉策指著郭外缺口說:“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誤以為是魯國的陽虎,而遭圍捕。

子路感到憤怒,奪戟準備交戰,但被孔子阻止。過程中孔子曾與顏回失散,一度以為顏回已死。

衛靈公提供孔子與仕魯時同等的俸祿。居住一段時間後,遭人誣諂而離開。

孔子在蒲城滯留幾個月後返回衛國。拜見衛靈公夫人南子時,孔子朝著北面,低頭俯地,不正視;夫人南子亦於帷幕中再拜孔子。子路得知後,為此事甚感不滿,表面上不說,但孔子心裡明白,孔子便對著子路向天發誓說:

“我如果不對的話,就讓老天厭棄我吧!”數月後,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孔子為次,其餘**在後,招搖遊市而過。孔子對此事引以為恥,顏刻問有何恥辱,孔子感嘆:

“我從未見過像愛好美色那樣愛好道德的人啊!”便離開衛國。

六、過宋之危

孔子到了宋國以後,在大樹下和**習禮。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將大樹拔除。**打算儘速離去,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七、相失於鄭

孔子在鄭國時,與**失散,孔子獨自站立在郭東門。有人告知子貢,東門有人儀表像喪家之犬。**終把孔子尋回,並將此話告訴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八、受困陳蔡

吳伐陳、楚伐蔡之際,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隨即出發。陳、蔡大夫懼怕孔子為楚國所用,便將孔子圍困在陳、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絕糧七日,許多**病倒不起。**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舊講誦不絕。

後來派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接孔子。

九、晚年

顛沛流離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古籍整理。前483年,獨子孔鯉先孔子而死。前481年,顏回先他而去世。

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恆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後孔子向季康子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前479年3月9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曆3月9日,格里曆3月4日,夏曆二月十一),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回首一生,孔子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三千,賢**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周遊列國十四年。

晚年潛心致力於古文獻整理,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為核心,“仁”即“愛人”,倡導推行“仁政”,且應以“禮”為規範,“克己復禮為仁”;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其深遠。現存《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對聯的起源是什麼

一 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 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 俎豆 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孔子的母親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

世博會的起源,世博會的起源是什麼?

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往在慶賀豐收 宗教儀式 歡度喜慶的節日裡交易活動,專 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屬 有固定場所的 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 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紀,波斯舉辦了第一個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覽會。18世紀,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人們逐漸想到舉辦與集市相似,但只...

空竹的起源,空竹的起源是什麼

空竹,是我國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燦爛的花朵。空竹以竹木為材料製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與空鐘混稱,俗稱響葫蘆,江南又稱之為扯鈴,以北京 天津所產的最為著名。在圓柱的一端或兩端安上週圍有幾個小孔的圓盒,用繩子抖動圓柱,圓盒便快速旋轉,發出嗡嗡的聲音。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變而來的一種漢族民間兒童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