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如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黃土高原的治理方法

2021-09-26 12:29:09 字數 3678 閱讀 974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黃土高原的地理特點:

1.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較為乾旱,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

2.地形:千溝萬壑

3.植被:植被覆蓋面少

4.土壤:土壤貧瘠,土質疏鬆

5.綜上所述,黃土高原容易發生水土流失,位於乾旱半乾旱過渡帶,生態脆弱。

二、然後再考慮當地農業不持續發展的狀況:

過度開墾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三、正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黃土高原內部:

(1)保持水土:植樹造林,輪耕輪牧。修梯田(不清楚其有效性)、攔土大壩和水庫。

(2)適應氣候:種植耐旱作物

(3)節水:提高灌溉技術,採用滴灌噴灌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缺水較為嚴重的地方,西北地區普遍用到這種方法。)

2、外部:

開源:南水北調

上大學後,已經好久不做地理題了,希望能幫到你。

2樓:

我說我的一點看法,黃土高原,土地黃土為主,較貧瘠,要植樹,防風固沙,可以發展梯田。因為所處地理位置,溫度可以,可以發展一些耐旱的經濟作物,具體結合當地具體情況,謝謝。

黃土高原的治理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修建梯田,禁止砍伐樹木.減少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1、可迅速徹底治理水土流失。

鎖死一條溝,這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便得到了徹底治理,便由惡性流失轉為還原性運動,一次**一大片,而且是當年見效,一勞永逸,今後只要稍加維護即可,千秋萬代,黃土地會越來越平整。

2、可充分利用奇缺的天上水。洪水攔在溝內,我們把其中的一部分提上山灌溉農田,澆樹澆草;一部分均勻的送向下遊,供下游利用;一部分則滲入地下,地下水增加,山泉會增多,氣候會改變,實際上等於把集中暴發的山洪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清水供給了黃河。只要有了水,植被自然容易成活,土地沙化問題也會解決。

3、可增加耕地。黃土高原的耕地被千溝萬壑佔去不少,而且還在繼續侵蝕。修建攔洪壩,可逐步將山溝再還原為耕地。

攔洪壩建成以後,少則七八年,多則十幾年,壩內淤積的土壤裡便可種高杆作物。淤到半山腰,溝底的淤積面佔到整個流域面積的30%以上時,全溝都是穩產高產田了。

用以上的辦法治理黃土高原,幾十年後,支離破碎的黃土地開始「復原」,山泉增多,溝裡新淤積的土地水肥充足,是穩產高產田。地下山泉增加,一年四季有源源不斷的清水流入黃河。這美好藍圖能否實現,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討論它的可行性。

4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高原各種矛盾的焦點在一個「水」字。農業災害頻繁,造林難以存活,人畜吃水困難等等是因為缺水。而水土流失卻又是因為水要流走。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壩攔洪,蓄水淤地。

具體做法是在黃土地區各中等規模的小溝小河內(控制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選狹窄部位,從兩面山上取土築成與山頭同高的大壩,把整條溝徹底鎖死。之後便聽任洪水在溝內淤積,直至把整條溝淤積成小平原、小盆地。少數不便於「鎖」的山溝,我們再用其他的辦法來解決。

築壩鎖溝的好處在於:

1、可迅速徹底治理水土流失。鎖死一條溝,這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便得到了徹底治理,便由惡性流失轉為還原性運動,一次**一大片,而且是當年見效,一勞永逸,今後只要稍加維護即可,千秋萬代,黃土地會越來越平整。

2、可充分利用奇缺的天上水。洪水攔在溝內,我們把其中的一部分提上山灌溉農田,澆樹澆草;一部分均勻的送向下遊,供下游利用;一部分則滲入地下,地下水增加,山泉會增多,氣候會改變,實際上等於把集中暴發的山洪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清水供給了黃河。只要有了水,植被自然容易成活,土地沙化問題也會解決。

3、可增加耕地。黃土高原的耕地被千溝萬壑佔去不少,而且還在繼續侵蝕。修建攔洪壩,可逐步將山溝再還原為耕地。

攔洪壩建成以後,少則七八年,多則十幾年,壩內淤積的土壤裡便可種高杆作物。淤到半山腰,溝底的淤積面佔到整個流域面積的30%以上時,全溝都是穩產高產田了。

用以上的辦法治理黃土高原,幾十年後,支離破碎的黃土地開始「復原」,山泉增多,溝裡新淤積的土地水肥充足,是穩產高產田。地下山泉增加,一年四季有源源不斷的清水流入黃河。這美好藍圖能否實現,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討論它的可行性。

修建眾多攔洪壩遇到的主要問題有五:一是地形是否適宜;二是技術和防洪問題;三是淹沒問題;四是效益問題;五是資金問題。

1、地形問題:黃土高原上雖然山脈眾多,但就小範圍來講,凡是黃土山頭多的地方,相互之間的高差其實很小。很久以前它們是連在一起的平坦土地,只是天雨慢慢將它們分割開了。

在眾多土溝中,小溝小渠落差大,中等溝的落差小,溝底基本是平緩的,而且有不少是「罈子溝」,口小內大。山西省保德縣位於晉陝蒙交界之地,是黃土高原上立地條件最差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較大溝渠38條之多,但就是這樣的地方,仍然有一半以上的面積可用修建攔洪壩的辦法來治理,立地條件好的地方就更容易治理了。

2、防洪問題:以現有的機械和技術,用一秋一春的時間建一座攔洪壩十分容易。洪水壓力主要在前五年,淤積五年以後,溝內容水面增大,壩便無任何危險了。

而且壩內有水以後,我們可以抽水上山,用水力充填的辦法加固大壩。

3、淹沒問題:大部分溝內無人居住,無其它建築。少數居民可搬遷上山。淹沒了兩面山坡上的土地,用淤出的溝壩地足以補償。

4、效益問題:前10年直接的經濟效益不大,但是我們得到了水。十幾年以後,一畝溝壩地可以抵2畝平地或5畝坡地。而且從長遠來說,增加了耕地,保護了黃河,效益不可估量。

5、資金問題:根據中科院生物學部提出的《黃土高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和政策建議》中測算,黃土高原每平方公里治理費需60萬元,按每座洪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計算,1800萬元建一座攔洪壩足夠了。資金**,可將現有的世行貸款、扶貧款、以工代賑款、造林款、水利款、生態建設款、黃河治理款、退耕還林款等集中統一使用,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是可以運作的。

在治理步驟上,可以先易後難,先試點,再推廣。

我國歷史上,鯀用堵的辦法治水,禹用疏的辦法治水,否定之否定,黃土高原現在還需要用堵的辦法使其「復原」。築壩攔洪之法,坐在室內是不好想象的,但是隻要站在黃土高原的任意一個山頭上,看看遠近溝壑很有規律的匯合,築壩攔洪的設想便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出來。如果整個黃土高原因為地理條件不同而不好一概而論,那麼黃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晉陝蒙一帶則完全可以用上述的辦法進行治理。

所以,建議儘快就這一治理方法組織專家論證,組織有關部門實地調查測算和規劃,組織一些地方進行試點,爭取儘快走出一條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新路子。

5樓:

1.大面積退耕還林,保持水土.

2.進行小流域治理.

3.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

6樓: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減少水土流失

7樓:匿名使用者

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

8樓:

樓上的,你沒聽樓主說要簡單明瞭嗎,羅嗦!

黃土高原的三種地形特徵可以發展什麼農業

9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分三類:一、黃土dao丘陵(坡度》3°)專,

二、平地(屬坡度<3°),三、土石山丘地。

黃土高原盛產地區蘋果、梨、柿、棗、杏、桃、核桃、葡萄、李、石榴、獼猴桃等。除此之外,還有有經濟價值的其他資源植物,共達3500種左右。其中許多是特用資源植物,例如:

甘肅永登的玫瑰,陝西黃龍、大荔等地提煉高階香精的薰衣草,甘肅、青海地區的髮菜,青海的蕨麻(人蔘果)。寧夏的甘草,六盤山的蕨菜、黃龍山一帶的倒卵葉五加皮,以及分佈廣泛的沙棘等。

企業如何可持續發展,企業怎麼做到可持續發展戰略

企業怎麼做到可持續發展戰略 1 要把握市場,積極進取,拓展經營,統籌兼顧。全面瞭解經營運作意義後,要執著於目標,以高明而智慧的手段去把握 佔領市場。要靠信譽求生存 求發展,企業的美好未來才會指日可待 未雨綢繆,統籌兼顧,全盤考量,科學 做有心人,克服生產中薄弱環節,把不利因素消彌於萌芽狀態,完善好一...

為實現柘溪水庫附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建議和理由

努力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其中,一是大力 改造中低產田地,努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改造中低產田地的關鍵是治水改土,要針對中低產田地的成因,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繼續抓好成效顯著的 五小 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有效灌溉面積 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

如何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你好,不管實現什麼型別的可持續發展,它的前提都是全面協調,那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教育方面的全面,就是指的對學生髮展要全面,不能只拘泥於某一個方面,按照現在說的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些領域的教育都應該涵蓋於基礎教育當中去,在全面的基礎之上呢,還要協調,也不能一股腦地把所有方面一味地加入其中,要結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