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2021-12-20 20:47:42 字數 3886 閱讀 7743

1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怎樣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2樓: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在人物教學中加強人格教育呢?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提高專業素養。著名特級教師郭富斌說,蘇聯**《古麗雅》中說人有四個高度,而中學為第一高度。

中學生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高度,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合格的教師教出不合格的學生。我們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明師"――明白之師,明辨之師,明天之師,作為人類文明傳播者的歷史教師,責無旁貸。教師的高度決定學生的高度,所以教師一定要積極武裝自己,做一名真正的文明傳播者;其次學生必須廣泛閱讀,增強思辨能力。

現在的教材基本是"以事帶人",或者說只有歷史事件沒有歷史人物,殊不知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真正創造者,所以在學習《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養成"以人事說理"的習慣,注重人的作用和力量。

評價歷史人物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歷史人物本身的複雜性,所以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不能以一個字"好"或"壞"來論處,而是要把它還原到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下,看看這個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否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是否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等。同時還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一分為二地來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養成理性思考的學習習慣,具有懷疑精神的學習方法等等,這樣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教學過程中,能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秉記總理教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期樹立健全的人格。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潛心研究,精心備課,充分利用歷史人物素材,採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潛移默化地連續對學生施加人格影響,是可以取得不錯的教育效果的,以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如何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評價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加強人格教育的培養

3樓:何世珍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在人物教學中加強人格教育呢?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提高專業素養。著名特級教師郭富斌說,蘇聯**《古麗雅》中說人有四個高度,而中學為第一高度。

中學生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高度,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合格的教師教出不合格的學生。我們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明師"――明白之師,明辨之師,明天之師,作為人類文明傳播者的歷史教師,責無旁貸。教師的高度決定學生的高度,所以教師一定要積極武裝自己,做一名真正的文明傳播者;其次學生必須廣泛閱讀,增強思辨能力。

現在的教材基本是"以事帶人",或者說只有歷史事件沒有歷史人物,殊不知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真正創造者,所以在學習《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養成"以人事說理"的習慣,注重人的作用和力量。

評價歷史人物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歷史人物本身的複雜性,所以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不能以一個字"好"或"壞"來論處,而是要把它還原到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下,看看這個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否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是否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等。同時還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一分為二地來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養成理性思考的學習習慣,具有懷疑精神的學習方法等等,這樣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教學過程中,能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秉記總理教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期樹立健全的人格。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潛心研究,精心備課,充分利用歷史人物素材,採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潛移默化地連續對學生施加人格影響,是可以取得不錯的教育效果的,以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4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歷史人物解析。明確指向、引導建立正確的三觀

如何在歷史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5樓:紅叔看裝修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學生應通過高中歷史課的學習,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學會尊重他人,並且要具有一定的高尚品德和情感。由此可見,歷史課堂教學中蘊含著德育的功能。

在具體的高中歷史教學操作中,我們知道歷史課是以發現歷史美、欣賞歷史美和創造未來美為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來說,也就必須引導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結合歷史資源優勢,加強對學生的人格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斷對學生進行人格薰陶和激勵,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推動學生塑造和完善人格。新課程充分發掘了歷史上那些有助於完善學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顯歷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

1.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教育。歷史名人事蹟,比如:

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數十年如一日地蒐集整理,筆耕不息,才有醫學鉅著《本草綱目》的問世在司馬遷獄中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繼續編寫《史記》。有志者應該敢於面對千難萬險,堅忍不拔,奮發向上,才能成就大業。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注入時代的血液,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過硬的心理素質,促進人的發展。

2.文明禮貌的教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文明禮儀之邦聞名於世,在學習必修3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時,通過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和高尚情操。

同樣勤學好問、開拓進取等都能在歷史教學中進行經常性的教育。學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發揮優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信手拈來的歷史典故成為道德教育的重要資源。

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操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歷史書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民族未來的命運」。因而可以說,歷史學科在普及相關學科知識的同時,還擔負著學生的品德教育和價值觀養成的重要責任。

在所有的品德培養之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最為重要和必先考慮的部分。對於歷史學科任課教師來講,首先應當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如,在近現代史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從古代史中所提到的我國古代重大發明創造成果為出發點,向學生講解中國歷史上的輝煌,引導學生的思路,在溫習古代史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崇敬之情,然後轉入《鴉片戰爭》的課程教學中,使學生的思路從對於古代強盛的崇敬突然轉向對於近代被侵略的恥辱與困惑,進而使學生願意並強烈要求瞭解近現代史上中國遭受**和瓜分的過程以及原因。

在進入20世紀之後的歷史課程內容講習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時代背景,從中華民族所面臨的種種危難入手,對各個政治派別所做出的努力進行了解、甄別和分析,認識到共產主義者對中國解放和民族振興的巨大貢獻,從而對當前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有一個初步的認同。

三、利用豐富的教學活動進行道德教育教學內容的滲透

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對於高中歷史道德教育教學內容的滲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對高中歷史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以使學生建立起更加健全的個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涉及到歷史人物的評價以及歷史事件的總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比如在學習秦始皇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意識到秦始皇改革工作中的積極意義,及其為人們帶來的災難。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按照自己的意願實施某些行為的時候,多多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總之,德育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是一個深刻的主題。思想道德素質是主要的素質,歷史是當代人的財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貫徹道德教育,既符合歷史學科特點,也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同時也體現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要善於將歷史榜樣的行為規範和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規範有機地聯絡起來,指導他們在處理好個人與國家、集體、父母、同學、親友的關係,以及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處事做人。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教育學生以史為鑑,明辨是非,習善成性,使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全面振興而奮鬥。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興趣,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興趣 一 從學生的生活和身邊的歷史開始。瞭解了學生的現狀和興趣所在,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二 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更持久的興趣。應該採取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功,保持學生對學習的持久興趣。三 用學科的發展前景來誘導...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評價

如何在中學歷史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 課堂是不同個體之間互相交流的主要場所,包括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居於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任何一節課都離不開師生 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所以要想上好歷史課,必須營建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論高中歷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不知你是歷史老師還是學生?反思不反思到在其次,只要高考不改革考試還有歷史內容,你所謂的反思也就只是反思,對現實教學無多大意義。其實歷史這東西很大方面看你感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的話,高中歷史內容枯燥,各分各段,無法形成一系列連貫的內容,說白了就是為考試而編的教材。如此,不感興趣的話,你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