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的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北京現存的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2022-01-04 21:19:30 字數 5094 閱讀 7170

1樓:永遠不回頭浩浩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

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臺。公元前七八世紀,許多諸侯國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以防鄰國的人侵。

最早建築的是公元 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據文獻記載和遺蹟顯示:楚長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漢水,越鄧縣、內鄉嶽山至沁陽,總長近500千米;齊長城起於今山東平陰,經泰安、萊蕪、章丘、淄川、臨胸、安丘、諸城,至膠南入海,總長達500千米;魏長城起自華山,沿黃河北行,長300千米;燕長城有兩道,南長城長約250千米;北長城長約650千米。

這時的長城長度都較短,從幾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史稱「先秦長城」。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全,防禦北方強大匈奴遊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在把秦、燕、趙等國北部的長城連線起來的基礎上,還加以增築、擴建,築成西起臨洮東達遼東的秦長城。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秦長城只有遺蹟殘存。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

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全長近一萬公里,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至今,散佈在新疆至河北數省、自治區之間的漢長城烽火臺遺蹟仍處處可見。此後,北魏、隋朝都有修築長城的記載。

公元5~7世紀,北魏、北齊、北周相繼修築的長城各有650、l000和l500千米。公元l2世紀,金代也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至外貝加爾地區修築長4000多千米。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工程延續200多年。

明朝初期修建的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祁連山麓,全長7300多千米;中葉以後經過修繕的自山海關至嘉峪關一線的長城比較完好,便被人誤為是歷史上長城的起點、終點。清朝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現存長城主要為明長城。

長城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稱作「九邊重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

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在鎮城內,其餘各級**分駐於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2樓:暗夜霏霏

大部分都是明長城,在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交界處,就是黃河"幾"字形大拐彎處,有秦長城,是秦朝時,秦始皇用戰國時期各國修的長城連在一起而成的。

另,據說,在長白山附近,有一段水下長城,不知朝代。

3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建的,秦始皇把長城連起來,現存的是明時修的。

4樓:北天雕晗情

應該是明代、

明長城、

秦朝也修築了~

但是據說後來被摧毀了~

5樓:斬風

一般都是明長城,秦漢的長城大都坍塌了,至於戰國的,大概成了塵埃吧

6樓:仲珊雨亭

戰國時期——————————。

北京現存的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7樓:漫閱科技

北京市境內現存的長城是明代建造的,明朝十分重視北方防務,朱元璋開國的第一年,就派大將軍徐達修築北京居庸關等處的長城。此後共計大規模修長城達18次之多。

8樓:鍾國英侍雨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

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臺。公元前七八世紀,許多諸侯國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以防鄰國的人侵。最早建築的是公元

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據文獻記載和遺蹟顯示:楚長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漢水,越鄧縣、內鄉嶽山至沁陽,總長近500千米;齊長城起於今山東平陰,經泰安、萊蕪、章丘、淄川、臨胸、安丘、諸城,至膠南入海,總長達500千米;魏長城起自華山,沿黃河北行,長300千米;燕長城有兩道,南長城長約250千米;北長城長約650千米。

這時的長城長度都較短,從幾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史稱「先秦長城」。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全,防禦北方強大匈奴遊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在把秦、燕、趙等國北部的長城連線起來的基礎上,還加以增築、擴建,築成西起臨洮東達遼東的秦長城。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秦長城只有遺蹟殘存。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

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全長近一萬公里,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至今,散佈在新疆至河北數省、自治區之間的漢長城烽火臺遺蹟仍處處可見。此後,北魏、隋朝都有修築長城的記載。

公元5~7世紀,北魏、北齊、北周相繼修築的長城各有650、l000和l500千米。公元l2世紀,金代也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至外貝加爾地區修築長4000多千米。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工程延續200多年。

明朝初期修建的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祁連山麓,全長7300多千米;中葉以後經過修繕的自山海關至嘉峪關一線的長城比較完好,便被人誤為是歷史上長城的起點、終點。清朝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現存長城主要為明長城。

長城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稱作「九邊重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

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在鎮城內,其餘各級**分駐於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萬里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9樓:蘭博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32年(前215年)在北方大規模修築長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

10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週有餘。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蹟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餘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

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餘華里

11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時修了一小段,其後各個朝代都有修,在明朝時,把前人修的長城連了起來,成了現在長城的雛形,後人有在其基礎上做了加固等工作

12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主要是秦朝時建的 明朝時也建過

現在的長城大多是由哪個朝代修建的

13樓:手機使用者

明代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1]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2]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3-10]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

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11] 2023年3月4日,長城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 。

2023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3]

建造長城的人是誰,長城是誰修建的?

最早修築長城的是楚國,第一個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的是秦始皇。楚國為了防止鄭 秦等國侵入,公元前7世紀在如今的南陽市方城縣北邊修築了長城叫做方城,方城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別名裕州 位置在方城縣獨樹鄉黃家外大關口。舊縣誌所稱方城山,即指此。秦始皇三十二年 前215年 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

秦朝和明朝兩個朝代修建長城的起止時間,共同目的

秦長城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14年 東起遼東,西到臨洮。明長城始建於明太祖時期,有明一朝一直在斷斷續續的修建。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14年 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肅臨洮 今臨洮新添鎮三十墩村望兒咀 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

我們當前所看到的長城是哪個朝代的遺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二個朝代 一是秦始皇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二是漢朝修築的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1萬里以上。這些長城的遺址分佈在我國今天的北京 甘肅 寧夏 陝西 山西 內蒙古 河北 新疆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湖北 湖南和山東等10多個省 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