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沒有統一全國,而曹士家族卻能

2022-01-10 20:21:20 字數 5311 閱讀 4728

1樓:自由仙

是司馬家族,曹家同樣沒有能行。

2樓:崤山負

諸葛亮的能力大多是被**吹出來的。真是的歷史上可沒那麼牛。蜀地的群山使蜀地易守難攻,但同樣鎖住了蜀軍的步伐!

更何況決定戰爭勝負根本上的原因在於綜合國力,而全國大部分土地都落入了魏國手中(後來全為司馬氏做了嫁衣裳),區區蜀地在曹魏沒有內亂的情況下自然不可能統一天下。

3樓:女巫騎妖精飛

就當時的情境來說,西蜀是不大可能統一,就人口,兵力,面積來說,西蜀都是最弱小的一個。打仗不是全靠一個的,還要看雙方的具體情況,諸葛亮再神,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4樓:失落的右耳釘

都沒有的說。。。

晉朝也很亂的說。。。

5樓:大風起兮

力量對比太懸殊了,蜀國缺乏人才,曹魏人才濟濟

6樓:三瘋老道

是司馬氏,三分歸晉,問你靠***一人能有新中國嗎?同樣諸葛亮也是人,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樣他都不佔,

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自身是個賢才,卻忽視了對蜀國後起之秀的選拔和培養。所以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8樓:排風扇

人口太少,兵源不足,後備**培養不力,廖化都當先鋒了

9樓:叛傀儡

1.諸葛沒有那麼神 2.勢力 3.一人之力難成大業

10樓:

你覺得他行嗎 他的勢力行嗎

劉備為什麼後來沒有統一中國

11樓:小肥肥

劉備不能統一中國的原因:

1、國力。打仗打的是國力,蜀漢偏安當時候最閉塞窮困之地。國力過於弱小,又不佔中原和江南富庶之地,從西南伐中原之地,勝算太小。

2、人才。五虎上將和諸葛死了,蜀國人才凋零。沒什麼人才和戰將了。

3、軍力。太弱,蜀漢最強盛之時也就20幾萬軍隊,也就是傾全國之兵,也沒辦法征戰中原。

4、勢力。跟第一差不多,當時曹魏建國已久,天下多以歸心,漢室所謂的正統基本上去了。而曹魏又佔中原,其勢已成定局

擴充套件資料:

劉備的為政舉措

郵驛建設

劉備在四川建立了蜀漢政權。當時四川的交通比較落後,山路居多。劉備和丞相諸葛亮在開闢四川郵驛事業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備建漢後,為了對付北方的曹魏,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為打通軍輸要道,在四川與漢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漢還在漢中設定了重要軍事關隘白水關。

白水關周圍的山上佈滿了烽火樓。從白水關到國都成都400裡間設定了一系列的亭障館舍,以保障郵驛的正常執行。在與東吳交界的荊州地區,大將關羽也在沿江設立了軍用通訊的「斥堠」,烽火臺從後方一直通達襄樊前線。

蜀漢與北方的魏和東邊的吳之間,皆有通訊往來。史書記載:名士許靖在蜀漢任太傅後,和他過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都不斷有書信往來,「申陳舊好」。

《三國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寫給許靖的信,稱「前夏有書而未達,今重有書,而並致前問」。

魏國其他大臣和蜀漢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訊。魏國官至尚書僕射的陳群,就曾有書信給諸葛亮,打聽蜀漢尚書劉巴的訊息。蜀漢與吳國的友好書信往來更多,陳震在出使吳國的時候就曾與吳國關將說道此事。

而諸葛亮與兄諸葛瑾、大將陸遜都常有書信上的往來。

蜀漢郵驛的特點是幾乎沒有車傳,郵遞大部用驛馬傳送,從事此項工作的人稱為「驛人」。這大概是因為蜀國地處西南,大部為僻遠山區,道路不整的緣故。

制定蜀科

蜀科是蜀漢的法律,劉備初入川時,百廢待興,乃命當時對典制、舊法熟悉者許慈、胡潛、孟光、來敏典掌舊文、草創制度。

在平定益州之後,便著手製定典律,據《三國志》記載,參與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別是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蜀科的具體內容已經丟失,但是據《諸葛亮傳》記載,蜀漢雖然執法嚴峻,但公正公平,百姓無怨。

劉備對劉表、劉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諸葛亮也指出了劉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認為,劉璋實施的所謂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攏人,用美好高位尊寵臣下,僭越法度,積重難返,而樹立法律的威嚴。

法律施行則會感恩,並以爵位管轄百姓,爵位增加則知道榮耀,榮譽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進退有度,這才是治理國家的關鍵。不但包含了法家認為法治優於德治的觀念,也體現了法家理論建立的基礎——性惡論。

劉備諸葛亮治國是法、禮並用,威、德並行,強調「訓章明法」、「勸善黜惡」,亦即以法為體,著重公平客觀原則;以德為用,著重教化為本。以商鞅之法,卻不迷信其權威主義,取其理法,結合儒家教化,把行法與教化合而為一。

經過這樣的「法治革新」運動,蜀漢政權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吏治也逐漸清明。而蜀漢後期,執政者費禕 多次施行大赦,大司農孟光引諸葛亮、劉備故事對費禕進行了強烈的斥責。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政治集團的成敗,主要取決於三個要素,第一個是經濟基礎,第二個是政治結構,第三個是文化導向。

就三國而言,曹操是農耕,庶族,法家,孫權是商戰,豪族,儒家,而劉備則沒有對應的藍圖,劉備的蜀漢到他死為止,其政治觀點都是極其鬆散和不成體系的。劉備手下的人主要是三個集體。

東洲集團,代表人物是關羽張飛簡雍,特點是庶族,出身貧寒。

荊州集團,代表人物是諸葛亮,特點是豪門大族,知識淵博。

巴蜀集團,代表人物是法正,特點是豪族,有強烈的守成色彩。

劉備本人沒有對三個集團及其代表的各種政治觀點做出整理,而是聽之任之。夷陵之戰的結果是必然的,東洲集體**慘重(關羽張飛死,黃忠老去),荊州集團不受信任(不帶諸葛亮,隨軍都是老人),巴蜀集團初定,不敢使用(法正死,李嚴守家)。

真正將蜀漢集團的政治綱領定下來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定下的策略是屯田養兵,虛君實相,依法治國,主動出擊。經濟上依靠農耕,政治上削弱君權(諸葛當政時劉禪跟傀儡沒什麼區別),文化上嚴肅法紀但賞罰公平。

但諸葛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取士方案,沒有大規模的基礎教育和培訓體系,官吏最後還是會落到擁有優秀物質條件的世家大族手中,並且是壟斷(人家專門是讀書的,不事生產)。所以即使諸葛講究用人不拘一格,但始終不能使得蜀漢的人才源源不絕。而曹魏方面,由於陳群弄出了九品中正制,以司馬家為首的世家大族的人才源源不絕,才有了晉統一三國的結局。

講白了你可能難以接受,但諸葛和曹操雖然被看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道德典型,但他們擁有相同的政治目標。諸葛亮就是不叫曹操的曹操,或者說執行曹操路線的反曹操分子。劉備的不統一是時運不濟,如果沒有夷陵之戰的剛愎自用他也許能夠敗得不那麼慘。

而蜀漢的悲劇則在於歷史的侷限性,最適合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態是儒家庶族地主,而最適合中國社會穩定的任用方式是科舉,但這一切都得經過魏晉南北朝百年的試錯才能產生,不得不讓人感嘆中原得鹿不由人。

13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統一中國,從實力上不足,從性格上不許,從能力上不足。

一、實力不足之一,劉備起兵晚,187年 (漢靈帝 中平三年)曹操任東郡太守,號召各鎮諸侯共起討伐董卓。191年 孫堅斬華雄。同年袁紹奪冀州自領州牧。

194年 劉備領徐州牧兩年就被呂布驅逐後投曹。201年 備投奔劉表,正式二次成軍。晚其他諸侯十年且始終難以自立。

之二、赤壁之戰時,劉備劉表兵2萬,江左兵4萬,曹操80萬,不算留守軍隊。

之三也是關鍵。漢時,黃河流域是中國政治文化中心,文明中心,長江以南及巴蜀地區屬於蠻荒之地,人煙稀少,生產力落後,據推測,當時黃河以北人口占總人口80%,巴蜀以一郡之地對抗九州之六七,靠地形險勝,自保尚可,攻伐不足。

二、從性格上不許。劉備實際是小民出身,以漢室宗親名義,贏得一部分對漢愚忠的民眾支援,一開始就是以復興漢室為目標,立意並不高遠,所以多處投靠,企圖依靠大諸侯力量復興漢室,結果發現大諸侯都是狼子野心,不可靠,才不得已自己來幹。加之性格有嚴重缺陷,重義輕忠,重小德,忽略大義,好哥們義氣,把國家大事當兒戲。

關羽更是一匹夫,一點沒有政治頭腦,「虎女不嫁犬子」,把孫吳示好當做示弱,錯失兩家聯姻的政治機遇。關羽死荊州,若忍得,不至於慘敗於東吳,全國精銳盡失,尚有可圖。入蜀以後,始終沒有和蜀中人士搞好關係,天天和故舊外籍人士混在一起,導致蜀漢兩條心。

對諸葛亮防勝於用,小事憑諸葛,大事自專斷。這些都是劉備性格上的弱點。劉備,劉備不重視子嗣和後人培養,阿斗終為天下笑。

古人云,齊家方能平天下。

三、能力上不足。劉備是中原逐鹿的失敗者,在老劉家江蘇老家,老百姓對漢劉感情最深的地方兩次敗給國人人人唾棄的呂布,初敗丟徐州,再敗連劉邦的老家沛縣都守不住。就證明智力能力,簡直不足以爭天下。

劉備重文輕武,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就是當年的尷尬局面,文能安邦,武才能爭天下。之所以成三國鼎立,就是因為諸葛亮六出祁山,造勢而成。否則偏安一隅,為史所忘。

最後跑題說說蜀伐曹魏這件事。說來奇怪,蜀漢依據地勢,自保有餘,攻伐不足,明眼人都明白,不是小子高明,諸葛亮等高人不知道麼?真是當局者迷麼?

其實也是政治作秀。

其一,以漢祚為政治旗號,不伐逆,政治上站不住腳。必須做做姿態。向漢故民昭示漢王朝的存在。

其二,軍士均為中原人,思鄉心切,中國人重鄉土,不做出伐中原的姿態,無法穩定軍心。

其三,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以攻為守。曹魏大敵在江左,邊境長,東吳軍力雄厚,在西方,只放一些留守將官,也看出蜀漢故作姿態,無心真伐。也是蜀漢每每初期戰役得手的原因。

一旦曹魏大軍開到,蜀漢跑的飛快,以不損失人力為要。所以六出祁山,均是政治秀,絕無與中原爭鋒的實力,甚至想法都沒有。不然每次都攻到陝南,不知道攻下陝西,還有函谷天險過不去麼?

原來目標就是搶地盤,並非要曹魏老命。曹魏也是心知肚明,你鬧大了,我就正式來兩下,小打小鬧,我懶得搭理你,蜀漢攻伐間,曹魏一步一步把**和東西關係都理順了,和匈奴還打了幾仗,和孫吳打了幾場硬仗,接納西域,安撫倭國。所以史家被蜀漢政治秀所吸引,沒有去關注中原地區發生的大事,終是史家遺憾。

14樓:居然是零耶

劉備本就是一代梟雄,他是靠關羽和張飛的支援,在攻打黃巾軍立功後才逐漸成為一方勢力的,所以他的發展遠沒有東吳和曹魏長久。不僅如此,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最早滅亡也是存在時間最短的。原因很多,一是因為劉備在世時蜀漢勢力還是三國中最弱的,和東吳又是盟友,而曹魏地盤、勢力都比自己大,自己還要防著人家,自然不可能貿然去打,東吳有長江天塹,想打也未必打得過;第二是劉備稱王后變得有些狂妄自大、不聽勸告,為報關羽張飛的仇不惜傾盡所有兵力攻打東吳,最後被一剛出道的毛孩子——陸遜殺得丟盔棄甲、片甲不留,之後就在白帝城駕鶴西去了。

受到這一重創,蜀漢政權也逐漸衰落下去,五虎上將也不剩幾個了,劉禪一即位就更是沒希望了,平定南蠻之後蜀漢暫時平靜了一段時間,和東吳也恢復了盟友的關係,但北方曹魏也一直在虎視眈眈,諸葛亮一直殫精竭慮對付司馬懿,不久也病逝了。支柱一走,蜀漢政權馬上就被司馬家族消滅了。總體來看,劉備想統一中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他既沒有曹操的雄才大略,手下人才濟濟,也沒有孫吳的優越地勢、謀士如雲,地盤也小的可憐——只有西川,雖說土壤肥沃,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但地勢怎麼樣都不利於兵家,屬於那種只能防守不能攻擊的那類。

為什麼諸葛亮主張聯吳抗曹,諸葛亮出使東吳,聯吳抗曹的故事

基於國情啊,只有聯合孫權才能自保。諸葛亮曾對劉備曰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團結的力量是偉大的,不聯吳抗曹的話就馬上被曹操k。簡單的數學題1 1 1呀。蜀 吳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抗衡曹魏。諸葛亮出使東吳,聯吳抗...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蜀國沒有立即滅亡

姜維,蔣琬 董允 費禕三位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輔佐阿斗。在諸葛亮去世後,採取閉關息民政策,蜀漢國力大增。諸葛亮雖然去世,依然為劉禪留下了優秀且忠誠的人才,促使蜀漢不至於立即走向崩塌。當時魏國內部沒有安定,而蜀漢政權也還有能人 諸葛亮死後蜀國到滅亡發生了什麼事 姜維九伐中原 姜維九伐中原,其中幾次還是...

劉備初期沒有作為,為什麼諸葛亮加入後就建立了蜀漢?

劉備都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他的很多判斷往往都是與現實背道而馳,他就需要一個人幫他參謀,而劉備也一直在找能夠輔佐他的人,但由於劉備出身的原因,能獲得的人才不多,只有張飛 關羽不離不棄,還有後來在徐州解釋的糜竺糜芳,還是通過婚姻籠絡的,但是諸葛亮的到來不一樣,讓劉備的團隊有了戰略方向,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