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甘心束手就擒

2022-01-18 14:29:54 字數 1177 閱讀 8329

1樓:一抖解說人

鰲拜是清朝順治年間的四大輔臣之一,清朝三代元勳,對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等人齊名,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是清朝的開國功臣。正是因為如此,鰲拜才能夠在後期掌管40萬八旗軍。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從未選擇謀反,還因錯失時機而被康熙囚禁,最終死於禁所。

在順治皇帝臨終之前,他害怕再一次出現多爾袞這樣權臣,於是特地為康熙選了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人作為輔政大臣,讓他們彼此相互制衡。但是可惜的是,除了鰲拜之外,其它三人的能力明顯相對較弱,最終才使得鰲拜一枝獨秀。

對於鰲拜而言,他喜歡權勢,但是更喜歡名聲,他出身後金蘇完部族,為清朝立下了眾多的功勞,享有一世英名,而他顯然不願意破壞這樣的名聲,轉而成為一個逆賊,因此即使他的權勢再大,他也從未想過要造反。

其實鰲拜對於謀反之事也是有些擔憂的,當他手握重兵之時,或許大臣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清王朝依舊掌握在愛新覺羅家庭的手中。但是倘若鰲拜有了謀反之心的話,八旗子弟們必定是不服氣的,可能會群起而攻之。同時,雖然鰲拜手握重兵,但是軍隊之中也大多都是八旗子弟,他們有些人感恩皇太極對自己家族的知遇之恩,自然是不離不棄的,因此鰲拜倘若輕易謀反的話,成功率不一定高。

其實,康熙皇帝也是知道鰲拜的忠心的,只不過為了完成**集權統治,他必須除掉這個位高權重之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雖然除掉鰲拜之時,康熙為其定下了三十條罪狀。但是康熙想到鰲拜服務了清朝三任皇帝,效力了很長時間,而且為國家立下過汗馬功勞,不忍心處斬,只是下令將其收押入獄,不久鰲拜死於禁所,鰲拜的兒子納穆福後獲釋。

康熙臨終之前,還特意交代雍正皇帝為鰲拜平反。雍正當了皇帝之後,便開始履行康熙的遺囑,「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雍正九年時,鰲又被追封為超武公。

由此不難看出,鰲拜算得上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大臣了,只不過長年累月感受到了權力帶來的快樂之後,他失去了原本的謙虛罷了,而這也是他為何最終甘心束手就擒的原因,因為沒有謀反之心。

2樓:二丁目木木木

因為他太自信了,他覺得自己武力高強,沒有人可以打敗他,但是他被康熙設計了,最終他不得不束手就擒。

3樓:有常

因為當時的情景已經不能夠讓他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他不束手就擒,生命可能就會受到威脅,所以他甘心束手就擒。

4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因為在當時所需要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即使擁有如此多的軍隊,但是糧食是**不上的。

崇禎死前,為何大將領手握80萬大軍按兵不動,還被稱為忠臣

因為左良玉他極度缺乏安全感,他手裡的精兵是自己生存的砝碼,不敢輕易發兵也成了他的弱點。手握重兵卻按兵不動,主要是因為他當時一直在權衡利弊得失,算著算著,算到最後,皇帝都給殺死了。正因為左良玉的性格,才會手握80萬精兵卻遲遲不願發兵救駕的原因吧,他極度缺乏安全感,他手裡的精兵是自己生存的砝碼,不敢輕易...

扶蘇手握30萬大軍為什麼不造反

這是古人孝的文化精神,當時秦始皇聖旨要扶蘇死,雖然這是假傳聖旨,但扶蘇依然從容赴死,這就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讓子死,子不得不死的體現,現在人或許覺得扶蘇迂腐,但這是有大道理在其中的,如果你反了,那麼後世誰都可以說聖旨是假的,公然抗旨,國家如何管理?因此不能做這種榜樣,扶蘇是真君子 公子扶蘇的每...

太平天國最後的決戰,30萬大軍為何擋不住1萬湘軍

因為他們都無心作戰了,軍隊士兵的質量又很差,都是農民軍拼湊起來的,所以不堪一擊 雖然太平天國士兵非常多,但是都是一些烏合之眾,大家彼此之間不怎麼了解,而湘軍配合默契,訓練有素,因此這樣 太平軍和湘軍,此時各自優劣勢都十分明顯。太平軍人多勢眾,可是,兵員素質低。據陳坤書的兵員冊子記錄,此時李秀軍的兵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