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中元節有什麼不同的習俗和忌諱

2022-01-23 06:41:12 字數 5347 閱讀 2516

1樓:無厭

河北省:薦新

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

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麵人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

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麵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廣西省:多殺鴨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河南省:掛紙旗於門口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2樓:yy劉靖宇

有放河燈、燒袱紙、做茄餅、燒街衣、祭祖、祈豐收。

3樓:雲

廣西提前一天過節,中元節這天吃鴨子壓制鬼,不要晚上出行,不要掛風鈴,戴紅繩,其實大家都差不多

4樓:空木蓮花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中元節 荷葉燈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5樓:搜突兩怯諶鋅

我們的國家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每個地方的習俗和技術都是不一樣的。

6樓:橘子的檸檬心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

民間則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7樓:窗簾布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在我們這裡中元節的時候多是要去給家裡面的先人燒紙錢。

8樓:武漢黑鴨

各地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差距很大的

9樓:雲彩的家

在我們那裡中元節要燒紙祭奠先人,雖然說各地都不太一樣,但是其目的都是一樣的。

10樓:獨秀

在我們這裡,中元節的這一天,家家都會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11樓:咖啡要加冰

大體一樣,細節上會有所不同。

12樓:予辭

其實都差不多,主要就是一些晚上儘量不外出,不洗衣服,不去水塘附近

中元節的各地習俗有哪些

13樓:聖誕老東東

中元節的各地習俗如下:

1、廣東

在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有祭祀的傳統,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香燭和紙錢祭奠先人,以示對先人的懷念。

舊時居民們於節日前上冥店買來金銀紙衣(即各種色紙,俗以為可制冥衣)、溪銀(冥幣)、元寶等冥具,盛於紙袋中,加封,俗稱「包袱」,擇日於午後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畢焚化冥具(包袱),俗稱「燒衣」。

入夜以後,又以各種冥具及水飯、酒菜、香紙等祭於門前,施以無主之鬼魂。祭畢燃冥具,將祭品(酒飯)留在門外不收回,俗稱「燒幽」。

2、雲南

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民間相傳,每年的七月十四/十五,是鬼門關大開之日。閻王會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煙食,所以七月也稱為鬼月,這個月被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3、福建

閩南人七月半祭拜時,會在各水域先放流燈火,迎接到來的亡魂,幫亡魂照路,邀來同享香火,號稱「水燈」。

閩南人地區在中元節還有一特別儀式,稱為「搶孤」,將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將柱子塗滿油脂,令眾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勝。不但能取得獎品,且代表自己會得到神鬼的祝福。

不過這是一項危險性很高的活動,時有**,在清領時期,巡撫劉銘傳曾令禁止。今日臺灣東北角的頭城與西南隅的恆春、香港潮汕社群舉辦的盂蘭勝會依然有此儀式。

4、河南

河南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5、山東

山東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

14樓:匿名使用者

全國各地中元節習俗一覽

北方城市:

河北省: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

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麵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

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

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南方城市:

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

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唸經。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

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

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

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省: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

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

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

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廣東省: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

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澄海縣中元節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

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取。

中元節除了祭祀祖先活動外,各地的民俗有何不同?

15樓:哈哈噠噠麼麼哈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鬼節」,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

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

」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中國從樑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16樓:愛射手青雲

祭奠逝去的先人燒紙、使手續、燒紙衣、燒衣包,紙包著的。許多大多做成衣服狀的,這在宿遷說來是很關鍵的

17樓:餘生

江南水鄉的"七月半"祭祖活動中的一個特點是吃毛豆

18樓:阿芯

比如河北: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19樓:

河南也有特有的習俗,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20樓:

各地飲食習慣不同,所以吃食方面有所不同。在祭品準備方面會有很大差異。

中元節來歷,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元節的由來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最初是道家認為地官會在七月十五這天下降凡間,定人間善惡,所以在此日作齋醮薦福,後來演變成為了民間的祭祖日。傳說是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 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

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七月半 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 中元節 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中元節也稱之為 鬼節 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先人,傳說這天是地獄開門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也是鬼節。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一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 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 鬼節 或 孟蘭盆會 根據五雜俎的...

中元節是怎麼來的?是什麼節,什麼是中元節?中元節應該做什麼

中元節,俗稱鬼節 施孤 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 清明節 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 焚紙錠的習俗。農曆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