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鄭濂傳》的譯文,文言文《明史 劉顯傳》的譯文是什麼?

2022-02-02 01:13:53 字數 1891 閱讀 6078

1樓:匿名使用者

鄭濂,字仲德,浦江人。他的家族每代人都居住在一起,一共有三百年了。鄭氏的家法規定,每代由一個人來主持家族事務。

鄭濂受明太祖的賞識,他的兄弟通過這個原因也顯達了。鄭濂到了京城,明太祖向他詢問使家族長久不衰的管理方法,並賜與水果,鄭濂行禮接受了賞賜,將水果放入懷中帶回家分給家人。明太祖聽說後讚歎其做法,想給他官職,鄭濂以年老為由辭謝了。

那個時候很多富足人家因為犯罪導致宗族傾滅,惟獨鄭氏一族數百人完好。恰好有人訴告一個與鄭氏有交往的人,這人被官吏逮捕了。兄弟六人爭著去官府,最後鄭濂的弟弟鄭湜去了。

這個時候鄭濂在京城,迎接鄭湜時說:「我身處兄長的位置,罪責應當扛在我身上。」鄭湜說:

「兄長年老,我一人去辯訟。」二人爭著坐牢。太祖召見他們說:

「有著如此品行,怎麼會跟著人造反呢?」於是赦免了他們,並且馬上擢升鄭湜為左參議,命令舉薦他了解的人才。鄭湜舉薦了同郡的王應等五人,都被授予了參議的職務。

鄭湜,字仲持,擔任**時有政績聲望。南靖有人做亂,遭連累的人達到了數百家。鄭湜告訴各位領兵的將領,將這些人都釋放免罪了。

過了一年,他去了京城覲見皇帝,便在京城去世了。洪武十九年,鄭濂遭他人牽連,按照法律應當被逮捕。他的堂弟鄭洧說:

「我們家族被稱作尚義之家,先世就有兄長代替弟弟去死的人,我怎麼能不代替兄長去死呢?」他便去了管這事的官吏那裡,自身無辜而服罪,最終在街市上被斬首。

鄭洧,字仲宗,是宋濂的學生,有學問和品行,家鄉的人哀悼他,私諡他為貞義處士。

鄭濂去世後,弟弟鄭渶承襲了他的位置。洪武二十六年,東宮有職位空缺,明太祖命令朝廷裡的**舉薦孝敬長輩、和睦兄弟而又篤行的人,眾人都舉薦鄭氏。太祖說:

「他們同一個地方的王氏家族也仿效的鄭氏家法。」於是徵召兩家的子弟中,年滿三十歲以上的,都趕赴京城,提拔鄭濂的弟弟鄭濟與王勤為春坊左、右庶子。

後來又徵召鄭濂的弟弟鄭沂,將他從平民的身份提拔為禮部尚書。過了一年多,鄭沂就辭職了。永樂元年進入朝廷,留任為以前的官職。

沒過多久,他又辭謝了。鄭氏家族其他獲得官職的人還有很多,家族越來越顯赫。起初,鄭渶在元朝做官,任浙江行省宣使,主持家政好些年。

建文帝表彰了鄭氏一門,鄭渶上朝謝恩時,建文帝親自書寫了「孝義家」三個字賜給他。燕王朱棣的士兵進入南京以後,有人告發建文帝藏匿在鄭渶的家中,派人到他家裡去索拿。鄭渶家裡辦公用的房間內有十個大櫃子,其中五個貯放的經史類的書籍,另外五個貯放兵器用來防備意外。

派遣來搜尋的使者到了,所開啟的櫃子全是放書籍的,放著其他五個沒有開啟,才免遭禍事。有人認為這是鄭氏極高尚的品行所感應的結果。成化十年,有**上奏說鄭永朝世代敦厚,行為符合義的標準,再次表彰為孝義之門。

從鄭文融到鄭渶,都因為忠厚的品行而著稱。鄭文融寫了《家範》三卷,一共五十八則,他的兒子鄭欽增加為七十則,堂侄鄭鉉又增加為九十二則,到了鄭濂的弟弟鄭濤與堂弟鄭泳、鄭澳、鄭湜,請示了他們的兄長鄭濂、鄭源後,一起相互商量,有的增加,有的減少,最終定為一百六十八則,並在那時候刊刻發行了。

樓主又是個做作業的吧。。汗。這樣做作業遲早會後悔的。君其勉之!

2樓:曦景微晗

「小月朋鳥」和「我前百」的回答怎麼是一樣的?這種翻譯有幾點紕漏。

1.鄭氏數千指獨完。「數千指」是借代用法,一人十指,「數千指」即是數百口人,而不能翻譯作幾千人。

2.詿誤者數百家。詿誤的意思是牽連、貽誤。

3.渶家廳事中。廳事於官府是指辦公的大廳,於私則是指堂屋。

4.從弟、從子,是指堂弟、堂侄,而不能翻譯為弟弟、孫子。

3樓:北漢劉君

文言文《明史 劉顯傳》的譯文是什麼?

《明史·韓文傳》譯文

求《明史 宋濂傳》全篇 還有翻譯

蘇秦傳文言文,翻譯文言文 蘇秦列傳。

蘇秦是東周雒陽人,他曾向東到齊國拜師求學,在鬼谷子先生門下學習。外出遊歷多年,弄得窮困潦倒,狼狽地回到家裡。兄嫂 弟妹 妻妾都私下譏笑他,說 周國人的習俗,人們都治理產業,努力從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為事業。如今您丟掉本行而去幹耍嘴皮子的事,窮困潦倒,不也應該嘛!蘇秦聽了這些話,暗自慚愧 傷感...

文言文《韓褒傳》翻譯文言文《韓褒傳》翻譯

韓褒,字弘業,潁川潁人。韓褒從小有大志,喜好學習而不拘泥於章句之學。他的老師感到奇怪就問他,他回答說 章節句讀的學問,常常聽取您的教導,至於研究比較道理的異同,請 允許 我依從我個人的喜好。老師因此感到他奇特。到長大以後,廣泛地涉獵經史,個性深沉,謀略遠大。當時周文帝做刺史,一向聽說韓褒的名聲,以客...

牝雞與烏鴉的譯文,文言文 牝雞與烏鴉

牝雞復引雛於庭,啄殘粒,拾蟲制蟻,嘰嘰 自得。隼 過其上,牝雞以為搏雛也,亟翼匿之。隼無奈而去,牝雞出雛,飲食如故。頃之,有烏下集其旁,牝雞護雛且避且就。烏狎之,雞以為無害也,遂恣雛飲啄而不避。烏伺雞無慮,亟攫一雛而去 母雞帶著小雞在院子裡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蟲子螞蟻,嘰嘰 得很自得。鷹飛過其上,母雞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