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在各個朝代都有什麼職能,清朝的御史是幹什麼的

2022-03-29 07:16:36 字數 4221 閱讀 6138

1樓:匿名使用者

御史,是中國古代一種官名。

先秦時期,天子、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祕書官。國君置御史。

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作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

2樓:藍天背後是灰霾

戰國時國君的侍從史官。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為監察性質的官職,一直延續到清朝。《漢朝御史統歸御史臺領導,按職掌分為侍御史和治書侍御史,東漢末改刺史為州牧之前,漢朝的刺史也是監察官,也是御史的一種。

三國時,曹魏於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記錄朝廷動靜,糾彈百官朝儀。西晉,御史名目很多,開後代專門職務御史的先河,有督運御史、符節御史、檢校御史等。隋唐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與殿中、治書兩侍御史並立。

明清,專設監察御史,隸都察院,另有派遣監察御史巡察地方者,明稱巡按、清稱巡按御史,明代有御史巡行京城之制,稱巡城御史,清有監察御史督察漕運,稱巡漕御史等等。

清朝的御史是幹什麼的?

3樓:有事兒找大哥

御史是監督**是否廉潔的官,要監督別人首先就要端正自己,所以御史一般都是兩袖清風的好官,戊戌六君子裡的那個 楊深秀 就是御史。

4樓:荼蘼

其實就是基本相當於檢察院院長。

5樓:遊子知馨

就是現在的最高檢查院院長!

6樓:匿名使用者

剛開始是文職祕書類的,後來出了監察御史,清朝的應該是監察御史,相當於各級檢察機關的老大

中國古代朝代各有什麼制度

刑部和御史臺三者各有什麼職責和聯絡

7樓:淮安浙江人

任何刑名案件,未經大理寺的稽核複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獄發遣。特別重大的案件——主要是斬、絞罪案等,由三法司會審,稱「三法司制度」。三法司制度,有效地維護了司法的公正,也從制度上遏制了司法的腐敗。

唐代是中國封建法律的高峰,在中國古代法律發展史上起了重要的典範作用。唐代的**審判機關稱大理寺,以卿、少卿為正、副長官,主要負責審理**百官及京師徒刑以上的案件。但徒、流案件的判決權只有刑部才能行使,刑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實際上,唐代審判權主要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行使。

宋初沿襲唐制,在**,審判機構為大理寺。對大理寺判決的複核機關為刑部。宋太宗時在宮中設定了審刑院,將大理寺、刑部複核的職權歸入審刑院。

宋神宗時,又恢復大理寺與刑部複核的職權。除大理寺、刑部之外宋代還設有御史臺,除享有監察權外還享有對**犯法的審判權,故宋代審判權也主要由大理寺、刑部、御史臺共同行使。

元代審判機關是大宗正府,大宗正府掌握審判職權。此時刑部主掌司法行政與審判,部分的行使審判權。由於在元代僧人享有特殊的權利,故元代的審判機關還包括宣政院,是主持全國佛教事務和統領吐蕃地區軍、民事務的**機關,行使對僧人僧官刑事、民事案件的審判權。

所以元代審判權主要由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行使。

明代審判機關合稱「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代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審判業務。大理寺成為慎刑機關,主要管理對冤案、錯案的駁正、平反。

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三法司」之間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職權分離、相互牽制的特點。

清代承襲明代三法司體制,審判機關仍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但此時三機關的職權與明代大不相同。清代的刑部仍為**審判機關,但職權範圍遠遠超過明代,不僅享有審判權,還享有複審與刑罰執行的權利。

清代的大理寺地位遠不如前代,其職責主要是複核刑部擬判死刑的案件。都察院是法紀監督機關,既稽核死刑案件,另外參加秋審與熱審,還監督百官。

隋唐宋時期御史臺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御史臺是監察機構,設立於唐朝,掌百官監察之事。

主要有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侍御史、御史、監察御史等御史臺一般設有: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中丞為之貳。

其屬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隸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隸焉;三曰察院,監察御史隸焉。

侍御史六人,從六品下。掌糾舉百寮及入閤承詔,知推、彈、雜事。凡三司理事,與給事中、中書舍人更直朝堂。

殿中侍御史九人,從七品下。掌殿庭供奉之儀。

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9樓:小狐仙杜若

御史臺是監察機構,設立於唐朝,掌監察之事。御史臺到明代改稱都察院,清代因之。明代都察院領有經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以及十三道監察御史等,完全是監察機構。

御史、御史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監察御史這些官到底有什麼區別啊?

10樓:小溪閒談影視劇

一、建立年代不同

御史:御史的建立年代是在先秦時期。

御史臺:御史臺的建立年代是東漢時期。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的建立年代是秦朝時期。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建立年代是秦朝時期。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的建立年代是隋文帝開皇二年。

二、地位不同

御史:御史在唐宋為從八品,明清為正七品。

御史臺:御史臺的地位低於六部。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在秦漢為千石、唐朝正五品、宋朝正四品。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秦漢為副丞相,唐宋低於六部尚書。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的品級低,為七品、八品、九品。

三、職能不同

御史:御史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祕書官。

御史臺:御史臺的職能是負責監察事務。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負責監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職能是監察和起草詔命文書。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的職能是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

11樓:

總的來說就是古代**的官方的「言官」,主要職責是檢察,也包括提意見!具體的上面的朋友已經說過了,我就不贅述了!

12樓:狄家少爺

御史臺是**部門,專管臺諫的,其他的都是言官,不同年代的品階不同而已。

13樓:保千秋

御史臺:

秦、漢曰御史府,後漢改為憲臺,魏、晉、宋改為蘭臺,樑、陳、北朝鹹曰御史臺。御史臺並不是官名,而是行政機構。

御史大夫:

正三品。秦、漢之制,御史大夫、副丞相為三公之官。魏、晉之後,多不置大夫,以中丞為臺主。隋諱中,復大夫,降為正四品。《武德令》改為從三品。

御史中丞:

正四品下。漢御史臺有二丞,掌殿內祕書,謂之中丞。漢末改為御史長史,後漢復為中丞。

後魏改為中尉正,北齊復曰中丞。後周曰司憲中大夫。隋諱中,改為持書御史,為從五品。

武德因之。貞觀末,避高宗名,改持書御史為中丞。

侍御史:

從六品下。

監察御史:

正八品上。

中國古代官職中具有監察職能的有哪些(標註朝代)謝謝 10

14樓:匿名使用者

監官是代表君主監察各級官吏的官吏(耳目)。諫官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監官和諫官,古代並稱臺諫,也通稱言官。

監官最早設於戰國,當時由君主的祕書——御史兼任。

秦與西漢設立御史府,首長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為輔佐。在內廷保管檔案並督促百官的,稱侍御史;出外監察郡縣的稱監御史。遇有特別緊急情況的,皇帝臨時派遣有誅殺之權的御史,稱為繡衣御史,或稱繡衣直指。

西漢末年,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御史府改為御史臺,御史中丞為長官,轉屬少府,成為專門的監察機關,別稱憲臺。從此之後,御史為監察官的專稱。

魏晉以後,御史臺從少府獨立出來,成為全國性的監察機構。

唐代御史臺分為三院:即臺院、殿院、察院。

明代改御史臺為都察院。各省設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為長官,掌司法與監察,有監司之稱。

清代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長官。

諫官的設定比監官早。春秋初年齊桓公設大諫,為諫官設定之始。晉國的中大夫、趙國的左右司過、楚國的左徒,都屬於諫官性質。

秦漢時有諫官之設,但是沒有專門的諫官機構。漢代置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中散大夫、議郎等官職,都屬光祿勳,掌議論,侍從皇帝,顧問應付。東漢侍中、中常侍成為正式官稱,屬少府。

隋朝改侍中為納言,武則天時增置左右拾遺與左右補闕。

宋改補闕為司諫,改拾遺為正言,並置諫院,作左右諫議大夫為長官,司諫、正言為其所屬。

遼以後,諫官名存實亡,或名實俱亡。

清朝的十三衙門口是幹什麼的

十三衙門 十三衙門 就是宦官衙門,主管也是宦官 由清朝宦官吳良輔建議設立的機構,於清順治十一年 1654年 設立。設立 十三衙門 在宮廷內侍奉皇室及其家族,以宦官為主管。十三衙門乃仿明朝體例二十四衙門而設。其下即 司禮監 御用監 御馬監 內官監 宣徽院 尚衣監 尚膳監 尚寶監 尚寶司 司設監 尚方監...

工商局食品備案科是幹什麼的職能是什麼

食品科主要職能 1 擬定全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具體措施 辦法 2 組版織實施流通環節權食品安全監督檢查 質量監測及相關市場準入制度 3 組織查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違法案件 4 承擔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重大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食品安全主要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有哪些 1 與農業部的有關職責分工。農業部...

經貿局是幹什麼的,經貿局是做什麼的?職能是什麼?下屬有什麼機構?

經貿局全稱是經濟 局,是縣市區 組成機構 或稱工作部門 承擔本行政區的工業 商貿 流通等行業的行政管理。正而八經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單位。主要職責 根據上述調整,市商務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 研究本市內外 和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戰略,起草有關內外 和對外經濟合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 規章草案,提出內外 和對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