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使哪些群體的收入變差了?為什么

2022-11-16 05:35:02 字數 6202 閱讀 4777

1樓:匿名使用者

談到全球化,我們就會想到資訊共享、物聯網、網際網路等字眼,似乎帶來的都是經濟發展、機會增加、收入好轉,其實不然。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是社會在發展的表現,這也就說明全球化也會使得社會中某些不符合當代潮流或者當代實際情況的部分群體被社會所淘汰,這部分群體的收入自然而言就會降低。

具體來說,面對一個全球化的社會態勢,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發展狀態。如前幾年的中國,可能更傾向於一個勞動密集型出口國家,對於西方發達國家則是資本密集型出口國家。全球化市場下,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很多人自然的會衝出本國走向世界,那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受到衝擊。

一方面要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面對日益增高的人工成本。雙面夾擊下很多企業難以生存。

此時必須轉變經濟發展形式謀求新的生路。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轉變,建立其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扭轉態勢。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經濟特徵與群體分佈特性,面對全球化也就會對不同的群體造成印象。

再舉個例子,我是a國的it人才,負責晶片研發,原來我的技術水平在a國屬於中高等,我的收入處於高等水平。全球化後人才流動快,高科技人才大量湧入我國,人才市場的競爭必然會使得我的競爭力有所下降,如果不提高競爭力必然會使的收入降低,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說明。

2樓:

確實全球化是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的風口,而全球化的趨勢又似乎是不可逆轉的。在世界的大局勢經歷了那麼多年的和平發展之後,世界的各國逐漸與其他國家開始建立起了可供正常**的信任。這種信任**基礎上,全球化的大力推進也為全世界的分工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而我們在學經濟的時候知道分工對於整個經濟整體的發展是有益處的,但是事實情況往往是預想中有所差別的。

即便是世界的各國能夠各司其職,將自己的優勢要素建立在分工的基礎上,然後再將分工作為世界工廠的一個要素,使整個世界的經濟能夠有條高效的運轉。這樣一個預想當中,但事實上有許多國家的優勢要素是要超過其他國家很多的,舉個例子來說,中國的高鐵以及中國的製造業中國的電子以及中國的火箭相比其他國家來說可能算是比較先進的,也就是說中國擁有了超過一個的優勢要素,所以在分工的過程當中,中國就不會按照約定只生產自己一種要素,這使得其他國家在本身要素不明顯的同時就只能出賣勞動力與資源,這樣的發展勢必會造成窮的國家越窮,富有的國家越富有,而窮的國家又根據全球化去買了其他國家的產品,是自己的民族企業發展得更為猥瑣,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窮的國家收入自然不會比富的國家要高,雖然收入國家的時候都會同比提高,但事實上如果作為差距來看的話,兩個國家的收入差距是越來越大了。

3樓:以心

中等收入者劃分標準很多,中國國家統計局標準為年收入6萬到50萬元人民幣。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區情況略有差異。

中國社科院將造成勞動者實際收入地區差別的因素,構建成包括 「收入水平」、「經濟發展程度」、「生活成本壓力」、「就業結構」和「人力資本結構」 5個維度、共計10個指標的指標體系(見表1),並對2023年31省份面板的資料,採用因子綜合評價與聚類分析方法來確定地區差異係數。

根據聚類方法計算的地區差異係數,北京、上海分別高達2.74和2.93,其餘29個省份集中在0.

8-1.5之間。考慮我國的現實國情,在上述實證分析結果的基礎上,中國社科院課題組人為將北京、上海的地區差異係數確定為2。

不同地區的「中等收入勞動者」標準見表2。

表2  31省份「中等收入勞動者」標準(用調整後地區差異係數計算)

為什麼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哪些人群屬於弱勢群體?

4樓:落顏顏

1、城鄉貧困人口

貧困人口是構成社會弱勢群體的主體組成部分,它一般因收入極低或無收入**造成,包括傳統的城鎮「三無」人員、鄉村「五保戶」以及人均收入低於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或鄉村貧困線的貧困人口。這些人口由於缺乏收入**,其生活往往處於極端貧困狀態,通常需要國家和社會提供相應的救助才能維持最低或最起碼的生活。

2、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失業、下崗人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情形下的失業人員並不一定構成弱勢群體,為其提供失業保險的目的主要不是將其作為弱勢群體來保障,而是為了促進其儘快恢復就業(許多國家的失業保險向就業保障轉化表明了這種政策取向)。但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已經出現的大量失業、下崗職工卻因年齡相對偏大、知識技能相對較低、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就業競爭能力弱等原因,不僅整體上處於就業競爭的不利地位,而且事實上處於社會生活的不利地位,他們中的許多人客觀上淪為社會弱勢群體。

3、殘疾人殘疾人是指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導致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並全部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的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等。

殘疾人作為一個群體,對社會保障有著較健康人更多、更迫切的需求,但不同的殘疾人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亦有著差異,如社會救助、就業保障、****、特殊教育等等。

4、天災人禍中的困難者

中國是一個多災國家,每年不同程度地遭遇各種自然災害襲擊者達2億多人次,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意外事故受害者。根據以往的經驗,在遭遇不同災難事件的人中,約有20%左右的受災居民抵禦災害的能力很弱,如果沒有國家和社會的援助,貧者會因災愈貧,即使所謂小康或中產階層人士也可能難以很快擺脫困境。因此,全國每年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擺脫災難困境的城鄉居民約有4000-5000萬人。

當然,受災居民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主要是災害緊急救助機制。

5、農民工農民工是指具有農村戶口身份卻在城鎮務工的勞動者,是中國傳統戶籍制度下的一種特殊身份標識,是中國工業化程序加快和傳統戶籍制度嚴重衝突所產生的客觀結果。[5] 農民工的農村戶口阻礙著其真正融入城鎮社會和工業勞動者群體,並被面向擁有城鎮居民的相關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保障制度等)所排斥;同時亦形成了與傳統的、真正的農民群體日益加深的隔閡;這種被排斥、被隔閡的狀態決定了農民工作為一個整體事實上處於弱勢地位。

6、老齡與高齡人口

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國家行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老齡化還同時伴隨著高齡化現象。在現實中,除鄉村老年人外,城市中的一部分老齡、高齡人口亦因養老金水平低或不能按照足額領取、子女不在身邊或身體疾病等原因而存在著生活困難,處於需要社會援助才能正常生活的狀態,這一部分困難者亦可以歸入到弱勢群體中。

高分懸賞,世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5樓:冷血孤獨劍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大國策略制定

為什麼中國人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6樓:無限專用

在我們思考、討論中國收入差距問題時,不能簡單地回到所謂「公平與效率」、「**與市場」到底該側重哪一方的老框架上,而是必須看到現代經濟的特徵,認清新型行業在創造價值時跟傳統產業的差異,否則在政策層面難以對症下藥。

那麼,收入差距的擴大到底因何而致?在從制度層面找原因之前,我們先看看現代技術帶來的收入機會差別。以農業為例。

農業的產出與投入之間有極強的線性關係,這限制了農民創收空間。例如,要生產1000公斤糧食,就需要種10畝地,投入1000小時勞動、2000元種子和肥料錢;每畝地所需要的勞動和成本投入是相互獨立的,這就使農業生產難有規模效應。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即使不睡覺不休息,農民的收入也難以逃脫產出跟投入間線性關係的約束,收入不可能太高,而現代技術的發達則很好的改變了這一現狀。

同時,全球化帶來機會差距。如果按照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給的勞動價值論計算,一項經濟活動的價值等於勞動時間乘以單位勞動時間的平均社會成本,那麼,姚明一場球賽值多少呢?假如在美國姚明級別的人每小時勞動成本為1000美元,一場球賽按兩小時算,也就是2000美元。

但姚明每場球賽的收入這麼高,倒不是他比過去的球星多做了什麼,而是現代科技和全球化秩序幫他做了很多,使他的人力資本增值,讓他的勞動所能帶來的價值大幅提升。換言之,現代技術和全球化使「贏者通吃」更上一層樓。

收入差距、財富差距的擴大也跟資本市場有關。在沒有**市場的社會裡,大家不僅普遍顯得沒錢,而且即使一個創業者已經成功,他都得一年一年、甚至一代一代地等待著收穫創業的果實。可是,**市場改變了財富數量級。

**給上市公司**定的價,從本質上是對未來的定價,是對創業者創辦的企業之未來無限多年收入預期的貼現定價。

現代公司治理讓公司能脫離創始人的有限生命而永久地經營下去,使公司的壽命沒有明確的上限。於是,微軟未來無限多年收入預期的貼現值可以有2000多億美元,蓋茨20多歲時就成了億萬美元富翁。同樣道理,李彥巨集和馬化騰都是30多歲就成為數十億美元富翁。

**讓他們不需要等幾十年、幾代才能實現創業的果實,而是現在就能把公司的未來變現。

由此看到,今天有那麼多億萬富翁,部分是資本市場所致,因資本市場對未來做定價而來,是資本市場量化了未來收入預期才有了那麼多的億萬富翁,而不是因為企業家、資本家更貪婪或更剝削的結果。對於由資本市場帶來的這種財富差距幻覺,政策和法律層面不一定需要做出反應,因為過去和現今社會都有未來收入預期,只是一個沒對這些定價,另一個對此進行了定價。

-第212期 end -

出鏡:維辰

你眼中的弱示群體

7樓:匿名使用者

指明一點弱勢不是弱示.要是弱勢群體真是弱示群體就好了

8樓:滑靈杉

愛錢如命,沒志氣,為利出賣朋友的人!

9樓:殘瓣矢車菊

努力過卻沒有成功的人

(那些不勞而無獲的人是活該)

10樓:

喜歡麻痺自己,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整天做白日夢,有沒有實際行動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說衝q幣那個qq號是你自己的吧,小心我嘿了你qq

1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養老保險,沒有土地,沒有勞動力的等等吧.

13樓:匿名使用者

很抽象啊!!我覺得並不存在什麼真正的弱示群體!!!!

中國加入世界**組織,面臨經濟全球化,將會遇到什麼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尤其是銀行業應該怎樣改制

1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9·荊門)「組織成立後,其成員國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該組織是世界**組織。

政治題 面對經濟全球化 中國如何克服困難

15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全球化是主權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簽訂協議和制定規則,促進生產社會化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並使其超越民族國家疆界和關稅壁壘限制,而不斷向全球範圍擴充套件和延伸的一種客觀趨勢。它使世界各國經濟密切聯絡,相互依存。其典型特徵是:

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經濟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配置,國際社會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國際**規模擴大而**壁壘大幅消除,國際金融市場異常活躍,國際經濟組織作用加強。

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給各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威脅和挑戰。對中國來講,亦是如此。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實際出發,制定相應的戰略策略和應對方法。就戰略而言,我們既要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又要堅決維護自己基本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既要抓住機遇,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得利益,又要迎接挑戰,避免其負面影響;既要融入經濟全球化之中,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又要施加影響,在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具體做法上,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從中獲得最大利益。第二,努力搞好關係國計民生的國有大型企業,採取積極有效措施解決國有企業機制轉化和結構調整中暴露出來的棘手問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第三,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改進產品質量和效能,降低生產消耗和成本,提高技術密集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增強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第四,積極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市場,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根本上促進生產規模的擴大,實現社會再生產的良性迴圈。第五,正確處理好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的關係。

我們始終要以籌集國內資金和發展國內經濟為主,「要引進先進技術,但必須把引進和開發、創新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優勢;要利用國外資金,但同時更要重視自己的積累。」④不管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我們的政策、計劃、方案一方面要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另一方面要使國有大企業在對外經濟合作方面起龍頭作用。

做好以上幾件事情,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才能趨利避害,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在經濟、政治等方面不過分依賴於人,不被髮達資本主義牽著鼻子走。

新世紀,新景象,新機遇,新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經濟、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樹立起中華民族這杆大旗,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美好願望。同時,中國的崛起將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它不但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有益的經驗,而且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全球化使哪些群體的收入變差了?為什麼?

談到全球化,我們就會想到資訊共享 物聯網 網際網路等字眼,似乎帶來的都是經濟發展 機會增加 收入好轉,其實不然。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是社會在發展的表現,這也就說明全球化也會使得社會中某些不符合當代潮流或者當代實際情況的部分群體被社會所淘汰,這部分群體的收入自然而言就會降低。具體來說,面對一...

什麼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善林金融表示,金融全球化迄今為止尚無統一的定義,簡單概括一下的話,指的是金融業跨國發展,金融活動按全球同一規則執行,從而形成全球一體化的趨勢。金融市場全球化是指金融業跨國發展,金融活動按全球同一規則執行,從而形成全球一體化的趨勢。金融市場全球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長期目標,主要表現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 ...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包括,論述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及表現

經濟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 資本流動 技術轉移 提供服務 相互依存 相互聯絡而形成的全球範圍的有機經濟整體。是商品 技術 資訊 服務 貨幣 人員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 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絡的一個整體 經濟全球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