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niu藝霖
1、大寒不停閒,總結再向前。
2、麥怕胎裡旱,麥怕三月寒。
3、麥收四月風,立夏見麥芒。
4、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凍關。
5、冬雪是麥被,春雪是麥鬼。
6、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澆。
7、谷六麥十三,必定見綠尖。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78310a55b319ebc46d3b57bc8c26cffc1e171657"/>
8、清明雨紛紛,植樹又造林。
9、九月菊花開,小麥苗出來。
10、芒種麥登場,龍口奪糧忙。
11、砂地搓淤泥,好的真出奇。
12、鹼地施層砂,強似把肥加。
13、小滿粒不滿,麥有一場險。
14、種地不施糞,等於瞎胡混。
15、冬至副業忙,有錢又有糧。
十句經典農諺有哪些?
2樓:箋児愛生活
十句經典農諺有:1、芒種不種,過後落空。
2、立秋雨淋淋,來年好收成。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03087bf40ad162d97f86d18e03dfa9ec8a13cd3c"/>
3、小暑風不動,霜凍來的遲。
4、立夏東風到,麥子水裡澇。
5、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6、處暑種高山,白露種平川,秋分種門外,寒露種河灣。
7、東虹日頭西虹雨。
8、五月南風落大雨,六月南風海要枯。
9、小暑不種薯,立伏不種豆。
10、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
3樓:生活達人小羅
1、會插不會插,瞅你兩隻腳
這句話由農民從水稻生產中總結而來,意思就是一個人會不會插秧從站立姿勢便可以看得出來;有經驗的農民在插秧時,兩腿叉開稍寬於肩部距離,站於水稻行壟側方或後方,一手持稻苗另一手取稻苗迅速插入泥中,這種插秧方式既快又省力,而且還比較均勻。
2、春插時夏插刻,春爭日夏爭時
作物播種最關鍵的就是一個字:早,早播保全苗,越早越好,越早產量越高。
3、頭麻見秧,二麻見糠,三麻見霜
由於稻和麻在生產季節上是交錯的,每年栽完早稻收頭麻,栽完晚稻打二麻,割完晚稻收三麻。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86d6277f9e2f0708ca6f3b91fb24b899a901f23d"/>
4、小暑大暑七月間,追肥授粉種菜園
果菜類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35℃,處於開花結果或盛果期,需要授粉的蔬菜一般就是我們比較常見的果菜類,因此,在這兩個節氣時,抓緊種菜不晚的。
5、人怕老來窮,稻怕寒露風
人沒有了金錢可能就會缺乏安全感,老了生個病啥的,要花的錢可不少,所以人怕老來窮;就像水稻生長,怕寒露之風。
6、頭伏蘿蔔二伏芥,避開三伏種菠菜
蘿蔔、芥菜、白菜這三種蔬菜,農村人還是比較喜歡種,蘿蔔芥菜為半耐寒的蔬菜,種子在2~3℃就可以發芽,肉質根生長的溫度為6~20℃,所以,伏天種了之後,天氣會越來越涼爽,肉質根會長得比較好。
十句經典農諺有哪些?
4樓:如花教育小助手
具體如下:
1、烏雲接日低,有雨在夜裡。
2、月亮烤頭,三天不下找我。
3、交九東北風,就有雨後跟。
4、東南緊一緊,下雨快得很。
5、雲臺山搭橋,大雨像瓢澆。
6、有云盤山腰,下雨在今朝。
7、不種千頃地,不打萬擔糧。
8、狗伸舌你不動,雞蹺腿亂慌忙。
9、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10、杈頭有火,鋤頭有糞。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1f178a82b9014a903ebc592fbb773912b21beea6"/>
內容特點:
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它對於農業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中,勞動人民被剝奪了讀書識字的權利,他們的經驗主要靠“父詔其子,兄詔其弟”的口頭相傳方式流傳和繼承下來,農諺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例如,在封建社會時期,還沒有同代的溫度計、溼度計等儀器,農民就拿多年生樹木的生長狀態作為預告農事季節的依據,因為多年生樹木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觀氣候條件,於是產生了“要知五穀,先看五木”的農諺。
在指導播種期方面,有許多反映物候學的諺語,如“梨花白,種大豆”;“樟樹落葉桃花紅,白豆種子好出甕”;以及“青蛙叫,落穀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據二十四節氣指出各種作物的適宜播種時期: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草子正當時”;“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白露白,正好種蕎麥”等。
農民有了這些農諺就能掌握適時播種。
另外如“立冬蠶豆小雪麥,一生一世趕勿著”;“十月種油,不夠老婆搽頭”等諺語,卻是失敗教訓的總結,提醒人們要抓緊季節,不誤農時。
十句經典農諺有哪些?
5樓:閒閒談娛樂
十句經典農諺有如下:1、冷尾暖頭,春播早籌。
2、驚蟄寒,秋成團。
3、播種不過清明關,移栽不過立夏關。
4、小滿栽秧一兩家,芒種插秧滿天下。
5、早稻要搶,晚稻要養。
6、大暑不澆苗,到老無好稻。
?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https:
com/63d0f703918fa0ec706df49f349759ee3c6ddbfe"/>
7、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8、六月蓋了被,田裡不生米。
9、春分春分,麥苗起身。
10、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播種最合適。
關於農諺的諺語十條
6樓:匿名使用者
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4、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5、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6、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7、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8、雞翅宿,鴨歡叫,風雨不久來。
9、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10、春霧風,夏霧晴,秋霧陰,冬霧雪。
諺語的由來:
諺語作為一種口頭文學,在我國源遠流長。《左傳》就不時提到《夏諺》和《周諺》。《文心雕龍•書記篇》中的“惟憂用志”一語,意為困難和挫折可使人發奮。
這是我國文字記錄下來最早的諺語之一。有的諺語來自著名人物的詩詞、文章和警句。絕大多數諺語的形成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口頭相傳、世代相沿而成的。
7樓:吹y散
麥要澆芽,菜要澆花。
處暑根頭白,農夫吃一赫。
稻如鶯色紅,全得水來供。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
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六月蓋了被,田裡不生米。
梨花白,種大豆。
樟樹落葉桃花紅,白豆種子好出甕。
立冬蠶豆小雪麥,一生一世趕勿著。
清水下種,混水插秧。
立了秋,在小一齊揪。
旱插,早活;快長,快大。
不怕天旱,只怕鋤頭斷。
六月到,賣棉被,買灰料。
會插不會插,瞅你兩隻腳。
買種百斤,不如留種一斤。
七月秋,裡裡外外施到抽。
一季草,兩季稻,草好稻好。
夏至後壓,一擔苗,一擔薯。
會種種一丘,不會種種千丘。
花草田種白稻,丘丘有谷挑。
千處糞田,不如一處來糞秧。
立秋前早一天種,早一天收。
破糞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飯。
種田不施肥,你騙它,它騙你。
蕎不見霜不老,麥不吃風不黃。
要想多打糧,包穀綠豆種兩樣。
種種甘薯種種稻,產量年年高。
頭麻見秧,二麻見糠,三麻見霜。
春插時,夏插刻,春爭日,夏爭時。
8樓:悠遊
先雷後雨不溼鞋,先雨後雷水漫街。
疾雷易晴,閃雷雨不停。
星光生暗毛,兩天雨必到。
久雨現星光,往後雨更狂。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東虹日出西虹雨。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豬銜草,寒潮到。
雞在高處鳴,雨止天要晴。
龜背轉潮天作惡。
大水蟻飛,風雨悽悽。
蚊子飛成球,風雨將臨頭。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
木棉花開,大冷不再來。
大芒花開,風雨即來。
9樓:匿名使用者
天上掛破帷,三日必透風。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天上出鐵砧,地上水成潭。
久雨聞雷天將晴。
夏雨連夜傾,明日天更晴。
先雷後雨不溼鞋,先雨後雷水漫街。
疾雷易晴,閃雷雨不停。
星光生暗毛,兩天雨必到。
久雨現星光,往後雨更狂。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東虹日出西虹雨。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豬銜草,寒潮到。
雞在高處鳴,雨止天要晴。
龜背轉潮天作惡。
大水蟻飛,風雨悽悽。
蚊子飛成球,風雨將臨頭。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
木棉花開,大冷不再來。
大芒花開,風雨即來。
10樓:我認為是豬
天上勾勾雲,地上雨淋林。
雲往東一陣空,雲往西雨悽悽,雲往北一陣黑,雲往南大雨飄起船。
滿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脫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
天上掃帚雲,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雲,午後必雨淋。
天上鐵砧雲,很快大雨淋。
烏雲腳底白,定有大雨來。
農業諺語40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