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的作者是誰?急急急!

2025-04-29 03:25:07 字數 1341 閱讀 5925

《少年中國說》的作者是誰?

1樓:枕流說教育

作者如下:少年中喚枯國碼笑說。

是清朝末年梁啟超。

1873—1929)所作的散文,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寄託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簡介: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和模洞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

熊子鄉茶坑村(今廣東省江門市。

新會區茶坑村)人。

少年中國說作者是誰?

2樓:文質彬彬又銳利灬丁香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原文。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

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碧和顫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悔敗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

也,梁啟超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製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棚滲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公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sǔn]試翼,風塵翕[xī]張。

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干將發硎[xíng],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少年中國說選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希望

少年強,中國未來強!希望能辦家長滿意的教育,讓廣大學生在德智體美勞 特別是創新能力方面 得到全面發展 這也是祖國和人民的期望。表達了作者希望中國的少年強盛起來,也希望中國的未來能強盛起來。課文少年中國說中,作者將少年中國比作了什麼 課文運用了八種象徵 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以 紅日...

少年中國說。題目《少年中國說》中的少年具體指什麼

梁啟超筆下的 少年 實際上正是 青年 與老年相對應,並非今天所指的像他們這些介於童年與青年之間的年紀的人。因為前人的詞語表裡,向來沒有 青年 的概念。曹植之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高適之 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東坡之 老夫聊發少年狂 岳飛之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尚是革命黨人的汪兆...

少年中國說》第二自然中,作者為什麼選擇這些事物來形容心中的「少年中國說

少年中國說 可以說是梁啟超的經典樹木對於青少年的勵志成長是非常有益的。作者在描寫 少年中國說 的過程當中在二自然段中大量引用了一些,比如說如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而這些都是代表青少年小的時候,把它們比喻成了青少年小的時候,正是青少年小的時候才有了這種威力。才能夠讓中國的精神在他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