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產生耐藥性變異有關的結構是什麼

2025-05-12 17:50:35 字數 2607 閱讀 3938

試述細菌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1樓:在水一方

鈍化酶的產生,耐藥菌株通過合成某種鈍化酶作用於抗菌藥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β-內醯胺酶對青黴素類和頭孢黴素類耐藥的菌株產生此酶,可特異的開啟藥物β-內醯胺環,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類鈍化酶,通過磷酸轉移酶,乙醯轉移酶,腺苷轉移酶的作用,使抗菌藥物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失去抗菌活性。由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結構相似,故有明顯的交叉耐藥現象;

氯黴素乙醯轉移酶該酶由質粒編碼,使氯黴素乙醯化而失去活性;甲基化酶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的耐藥質粒產生,使50s亞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產生對紅黴素的耐藥性。

2樓:飛龍在天

細菌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鈍化酶的產生 耐藥菌株通過合成某種鈍化酶作用於抗菌藥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1、β-內醯胺酶。

對青黴素類和頭孢黴素類耐藥的菌株產生此酶,可特異的開啟藥物β-內醯胺環,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分為四類;

2、氨基糖苷類鈍化酶。

通過磷酸轉移酶,乙醯轉移酶,腺苷轉移酶的作用,使抗菌藥物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失去抗菌活性。由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結構相似,故有明顯的交叉耐藥現象;

3、氯黴素乙醯轉移酶 該酶由質粒編碼,使氯黴素乙醯化而失去活性;

4、甲基化酶。

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的耐藥質粒產生,使50s亞基中的23srrna上的嘌呤甲基化,產生對紅黴素的耐藥性。

二、藥物作用的靶位發生改變。

1、鏈黴素。

結合部位是30s亞基上的s12蛋白,若s12蛋白的構型改變,使鏈黴素不能與其結合而產生耐藥性;

2、紅黴素。

靶部位是50s亞基的l4或l12蛋白,當染色體上的ery基因突變,使l4或l12蛋白構型改變,便會出現對紅黴素的耐藥性;

3、利福平 作用點是rna聚合酶的β基因,當其突變時,就產生了耐藥性;

4、青黴素。

靶部位是細胞膜上的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pbps具有酶活性,參與細胞壁的合成,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作用靶位,細菌改變了pbps的結構,可導致耐藥性;

5、喹諾酮類藥物。

靶部位是dna旋轉酶,當基因突變引起酶結構的改變,阻止喹諾酮類藥物進入靶位,可造成喹諾酮類所有藥物的交叉耐藥;

6、磺胺藥 細菌可使藥物靶位酶發生改變,使其不易被抗菌藥物所殺滅。

三、細胞壁通透性的改變和主動外排機制。

1、改變細胞壁通透性。

由於革蘭陰性菌細胞壁外膜的屏障作用,使其對一些結構互不相同的藥物,產生非特異性低水平的耐藥性,是通過改變細胞壁通透性來實現的;

2、主動外排機制 可因基因突變而提高耐藥水平;

例如:銅綠假單胞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強的原因。

1)對抗生素的通透性比其他革蘭陰性菌差;

2)菌體記憶體在能將四環素,β-內醯胺抗生素和喹諾酮類藥物從胞內排出胞外的主動外排機制;

3)該菌存在三種不同的外排系統,naib型,nfxb型和nfxc型,各型的耐藥譜存在差異。

四、抗菌藥物的使用與細菌耐藥性的關係。

耐藥菌株的出現與抗菌藥物的使用無直接關係。抗菌藥物的作用只是選擇耐藥菌株,淘汰敏感菌株。

3樓:匿名使用者

a.增加代謝拮抗物b.產生滅活酶c.改變細菌胞漿膜通透性d.改變藥物作用的靶部位e.加強主動流出系統。

與細菌耐藥性有關的結構是

4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d分析:①質粒是細菌染色體以外的遺傳物質,存在於細胞質中,為閉合環狀雙鏈dna,帶有遺傳資訊。

質粒編畝唯碼的細菌性狀有菌毛、細菌素、毒素和耐藥性的產生等。②性菌毛主要通過接合作用傳遞f質粒,也是某些噬菌體吸附於菌細猜耐彎胞的受體。細菌染色體為遺傳物質。

鞭毛為細菌的運動器官穗悶,具有抗原性,與致病性。

與細菌耐藥性有關的結構是

5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耐藥質粒(r質粒)與細菌正坦如耐藥性的關係r質舉啟粒轉移是細菌產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體內,一種細菌可帶有多種質粒,而一種耐藥質粒(r質粒)又信薯可攜帶多種耐藥性基因群,並可通過接合、轉化、轉導、轉位易位及整合等多種的基因轉移或重組形式,在細菌之間傳播並可導致出現多重耐藥菌株。

與細菌耐藥性有關的結構是

6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分析:質粒可控制細菌某些生物學者李性態搜狀,如r質粒含有耐藥基因。掌握「細菌的遺傳與變異」知帆嫌歷識點。

與細菌耐藥性有關的結構是

7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質粒是染色體外的遺傳物咐棗培質,存在於細胞質中,為閉合環衡唯狀的雙鏈dna,帶有遺傳資訊,控制細菌某些特定的遺傳性狀。有的質粒攜帶耐藥性基因,可通巖喚過細菌之間的接合作用進行傳遞。

與細菌耐藥性有關的結構是()

8樓:充昊天

與細菌耐裂磨藥性肢源臘有關的結構是()

a.鞭毛歷滑。

b.質粒。c.莢膜。

d.芽胞。正確答案:b

細菌耐藥的機制,1細菌耐藥的機制?

1.細菌能產生一些酶在抗生素產生作用之前將其分解.這是最主要的,可能還有別的,如改變代謝途徑使抗生素無法阻斷 2.將枯草芽孢桿菌轉移到營養較貧乏的培養基中,誘導其產生芽孢,之後加熱至100度再冷卻即可.芽孢可以在100度溫度下存活一段時間 3.主要差別的原因是細胞壁,大腸桿菌是革蘭氏陰性,肽聚糖較薄...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理是什麼?

抗微生物藥物對微生物群體有很強的選擇壓力,使天然能耐受它們的微生物或經誘導變異產生抗藥抗性的微生物存活下來。微生物的變異是其進化基礎,變異有多種機制,小的變異包括鹼基對的點突變,可以改變抗微生物藥物的作用靶點和干擾它們的活性。大的變異是一大段dna作為乙個整體重新排列,這種變化常由在染色體中可以獨立...

產ESBL的細菌對什麼均耐藥,產esbls的大腸桿菌對哪些抗菌藥耐藥

對頭孢類青酶類抗生素 氨曲南耐藥。也可能對氨基糖苷類及磺胺耐藥。對 內醯胺類抗生素均耐藥 產esbls的大腸桿菌對哪些抗菌藥耐藥 抗菌是一類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物,是在致病菌 被感染機體和 物效能三者之間相互制約關係下不斷髮展的。其中,內醯胺類抗生素是醫學及獸醫學上使用最早 用量最大的一類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