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毗尼的簡介
1樓:創未組
藍毗尼lumpinī,又譯嵐毗尼、臘伐尼、林微尼等,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在今尼泊爾境內。它處於尼泊爾西南和印度交界處,在魯潘德希縣境內,距加德滿都360公里。為尼泊爾**保護的文化遺址。
藍毗尼又被稱為「佛祖的故鄉」,是個很純淨的地方。這裡民風淳樸,大部分地區是鄉村,生活著極其頑強的塔魯族人民。他們世代務農,生活的環境是炙熱的南部平原,一天只能來兩個小時的電。
你覺得他們的生活無聊嗎?那麼塔魯族人會告訴你:這裡一切都挺好的,只是電少了點。
可能是由於天生生活在不是很好的環境中,塔魯族人大多生性樂觀,隨遇而安。而就是這種善良開朗的民風更體現出了藍毗尼這個佛祖故鄉的靈氣。
作為佛祖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宗教聖地之一。佛祖最終在菩提樹下求得的正果使世界上多了一種熱愛和平與思索的哲學。他於西元前563年5月誕生於藍毗尼的娑羅雙樹下。
藍毗尼的介紹
2樓:網友
中尼友誼源遠流長,綿延不絕的喜馬拉雅山讓我們心手相連。早在1500多年前,中尼就開始友好交往。西元5世紀和7世紀,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先後赴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藍毗尼禮佛求法。
尼泊爾高僧佛陀跋陀羅自408年起在中國譯經弘法21年。中國元朝時,尼著名工藝家阿尼哥率工匠來華,在40餘年裡建造了以北京妙應寺白塔為代表的9座大寺廟。雙方的這種長期交流交往,促進了兩國文明的繁榮發展。
藍毗尼的歷史
3樓:網友
藍毗尼是梵文可愛的意思,這裡原為古代天臂國善覺王夫人蘭毗尼的花園,此處因此而得名,今天的藍毗尼是個不大的村莊,綠樹成蔭,景色秀麗,有許多與釋迦牟尼有關的歷史遺蹟。這裡有一座白色方形建築,是兩。
層石砌的平臺,在濃郁茂盛的樹木襯托下,十分莊嚴肅穆。這就是瑪雅黛維女神廟,也稱摩訶摩耶夫人廟,瑪雅黛維是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蘭毗尼附近)淨飯王的妻子,相傳西元633年尼泊爾陰曆正月的望日,她在回孃家的路上來到蘭毗尼花園,在一株巨大的娑羅雙樹下休息的時候生下了悉達多·喬達摩,即後來聞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釋迦牟尼。藍毗尼位於印度平原的南部,四周掩映著森林樹木。
藍毗尼的人們相信佛祖的母親之所以選擇了藍毗尼是因為這裡的環境寧靜祥和。儘管藍毗尼附近沒有什麼城市,人口也不多,但這裡仍計劃有大的發展:修建花園、植樹建渠、增加膳宿設施,甚至還要新建乙個圖書館。
遊人和朝聖者在這裡吃住都很方便,由日本人負責興建的豪華型酒店更為不同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遊客們可以乘飛機去往派勒瓦,當然也可坐公共汽車,或是租一輛吉普或三輪車去那兒。派勒瓦與加德滿都(尼泊爾首都)之間還有固定通車。
後人在釋迦牟尼出生處建造了這座別具一格的瑪雅黛維女神廟,現廟內供奉著女神石雕像,右手攀把著娑羅雙樹的樹的枝幹,新生的嬰兒悉達多端多端立在近旁的蓮臺上。
在瑪雅黛維女神廟旁有一口數十公尺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鏡,相傳是女神沐浴和釋迦牟尼幼年時代洗澡的地方。池邊長著一棵娑羅雙樹,樹身粗大,原樹在法顯著作中曾有記載,唐玄奘來此取經時已經枯悴,可見現存此樹是後人補種的。
藍毗尼的釋迦牟尼
4樓:螢火星空
佛教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邊邊境)王子,屬釋迦族。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即「釋迦族的聖人」。關於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兩者的說法不大相同。
據北傳佛教推斷,釋迦牟尼誕生於西元前565年,去世於西元前485年,約與中國的孔子同時。據南傳佛教推斷,他生卒日期或為西元前623年至前544年,或為西元前633年至543年。
喬達摩·悉達多的父親為淨飯王。淨飯王對王子十分鐘愛,悉達多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年輕的王子從未見聞過人間的憂慮、煩惱和不幸,也從未思慮過人生有所謂憂患、貧困、病、老死諸般痛苦。
悉達多自幼從未離開富麗堂皇的宮庭,從未走出精美綺麗的御苑;笙歌盈耳,觥籌交錯,盡情遊戲享樂。成年後,娶嬌妻,生愛子。但偶然機會出遊,初次接觸嚴酷的、慘不忍睹的現實,便深為所動。
根據傳說,王子一日出遊,得遇四種人,因而頓悟。一為奄奄待死的老人,一為病入膏育的患者,一為待葬的死者,悉達多到此始知老、病、死為人生所難免。後,又遇一貧苦僧人。
從這位得到靈魂真正平衡的人那裡,年輕的王子懂族山得了如何從老年、疾病、死亡的苦難中贏得自由,便打定主意脫離家庭生活,刻意修苦行,以求解脫之道。
悉達多棄宮室,離親眷,暗自出走,落髮為僧,摒除慾念,潛心於苦修。他先從師於印度教「數論派」先驅阿羅邏迦羅兆胡中摩與烏陀迦羅摩子學禪定;後又到尼連禪河附近林中獨修苦行六年,歷盡百般折磨,刻苦自身,以求正真道、成正覺。然而,無論淨心守戒,抑或刻意自苦,均未能使年輕的苦行者如願以償。
他終於悟到修苦行並非獲致解脫之正道。久經冥思苦想,他終於達到覺悟。他確信:
貪戀享樂以及誓修苦行,兩者皆非正真道。前者「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細滑,為愛慾所牽,惑於財色、思望安樂」;做基後者「以羸身而取道」,「彼諸外道」。正道為不苦不樂之中道,即靜坐默想、思維真諦--循此,則可臻於「寂滅」,終成正覺。
據傳,喬達摩獨自靜坐菩提樹下,豁然「心地光明」,得大覺悟,從此悟道成佛,成為佛陀,即成正覺。
藍毗尼園的簡介
5樓:子喬
此園曾經荒廢多時,西元1896年被發現後,經多次勘查發掘,又發現不少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時期的遺物。今遺址**是白色的摩耶夫人祠。祠內有摩耶夫人分娩之浮雕;浮雕人物輪廓尚可辨認。
祠南是一長方形水池,現已乾涸,相傳此池即太子降生後洗淨之處。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即在祠西。依《西域記》卷六載,石柱(大正51·902b)『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
後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現該柱存高約七公尺,柱頭馬像已失,柱體有裂縫一道,似系雷擊所致。石柱離地三公尺處,有阿育王法敕雲︰『天佑慈祥王於登位二十年親自來此朝拜,因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
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世尊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免除賦稅,僅繳收入的八分之一。』此處先後由尼泊爾**及外國佛教徒新修寺、塔。
尼泊爾**並計劃在聯合國資助下,修建神聖花園、藍毗尼新村的寺廟區等。附:方之〈藍毗尼園〉(摘錄自《印度佛教聖蹟簡介》)
地理位置 27° 28′ n, 83° 16′ e藍毗尼園(the park of lumbini)是釋迦牟尼佛降生之處,位於尼泊爾境內,離印度聯合省的邊界不遠。藍毗尼園遺址於1896年被發現之後,已由印度著名考古學家亞歷山卓·孔林漢證實。由於藍毗尼的地勢略高,長著稠密的野草和樹林,遠遠地望去,好像乙個小小的叢林島。
尼泊爾**已將樹林和野草清除,並修建了一所裝置完善的休息所,遊覽的人都可以免費住宿。
谷歌地圖座標27° 28′ n, 83° 16′ e<>
若米尼生平簡介是怎樣的,若米尼簡介??
若米尼 又譯約米尼 1779 1869 全名為安東尼 亨利 若米尼。生於瑞士帕耶納市市長之家,自幼愛好軍事,開始軍事生涯後,曾參加瑞士軍隊,任陸軍部長的副官 祕書長及營長等職。後轉入法軍服務,曾任內伊元帥的副官 參謀長 在拿破崙遠征 期間,曾任維爾諾城防司令和斯摩稜斯克總督。後因受排擠而轉投俄軍供職...
安娜卡列尼娜簡介作者是誰,《安娜卡列尼娜》簡介
列夫 尼古拉耶維奇 托爾斯泰 1828 19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 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是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是一位有思想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博學的藝術大師。他的作品展現的社會畫面之廣闊,蘊含的思想之豐饒,融會的藝術 語言 哲學 歷史 民俗乃至自然科學等各種知識之廣博,...
蒂芙尼早餐 內容簡介,蒂凡尼的早餐的介紹
蒂芙尼是美國的一款珠寶的品牌,蒂芙尼早餐是一部電影,是60年代好萊塢女星奧黛麗.赫本主演的,至於電影的內容嘛,這部電影講述一個19歲的女孩不斷跟富有男人調情並尋找真愛的故事,詮釋成了溫柔的愛情故事,並賦予它一個融合了悲劇和喜劇的結局。因為你提問的問題太簡潔了,其實並不是很清楚你要問的問題,如果還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