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公尺淑
褐矮星是介乎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星體,它既不屬於恆星也不屬於行星,所以恆星和行星之間還相隔著一種比恆星小比行星大的天體呢。
也正因為如此,恆星的質量通常都比行星大得多。比扒拆如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是我們的地球的33萬倍,即便拿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和太陽去比較的話,也只有太陽的1‰,不過它也是一顆中等質量恆星,最小的恆星約相當於太陽的8%,也就是木星的80倍,這樣大小的恆星就可以啟動內部的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恆星,質量這麼小的恆星帆隱屬於恆星中級別最小的紅矮星,不過雖然它的質量很小,但是它的壽命卻很長,可以長達幾千乃至上萬億年。
天文學家已經在太空中發現了很多紅矮星,但是有的紅外形甚至比行星的個頭還小,比如2mass j0523-1403和eblm j0555-57ab,這兩顆恆星還沒有木星大,只和土星的體積差不多,但是質量卻比木星大了80多倍。
所以行星的質量沒有恆星大,但是體積就不一定了春轎棗。科學家們曾經關注到乙個體積巨大的行星,即距離地球320光年的hd 100546,它相當於太陽體積的70%,或者說相當於700個木星那麼大,是迄今觀測到的體積最大的行星,然而這麼大乙個龐然大物的質量只有木星的7倍,可以說它是個體胖而虛的大傢伙,然而這麼大乙個龐然大物的質量只有木星的7倍,可以說它是個體胖而虛的大傢伙,它的體積超過了很多的恆星,但是距離成為恆星還差得遠。舉。
2樓:獅城劍客
行星的體積自然無法達到恆星這樣龐大,在太陽系中,木星的體積和質量是最大的,可是在太陽系之外,比木星大的行星有很多,科學家已經觀測到很多行星都比木星更大。當然,行星由於其特殊性,當它的體積大到一定程度,都會是像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因此,科學家觀測發現的一碼老些無比巨大的行星都是檔扮氣態巨行星。
可是行星的體積和質量無法無限增大,行星的質量存在乙個上限,這個上限大致為木星質量的13倍左右。可能有人不明白,為什麼行星的質量有上限呢?這是因為星球內部由於高溫高壓的環境導致。
不管是恆星還是行星,它們的內部都有乙個高溫高壓的環境。
當星球的質量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其內部的高溫高壓也會不斷遲蠢公升增加,超過一定上限值的時候,其內部的高溫高壓就會啟動氘核聚變,這個時候,這顆星球就不能稱之為行星了,而是成為了褐矮星,也就是一顆恆星。科學家通過研究計算,得出行星的質量上限是木星的13倍。也就是相當於4134個左右的地球質量。
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觀測發現了一顆編號為simpj01365663+0933473的類木行星,據測定其質量是木星的倍,相當於地球的4038倍,它的內部很可能並沒有啟動到核聚變,因此或是已知質量最大的行星。
行星跟恆星有什麼區別?
3樓:清苔
一、概念不同。
1、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
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二、層級關係不同。
1、恆星是做行運動。
2、行星環繞著恆星執行。
三、能量方式不同。
1、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
2、行星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依次為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天王星則是與公轉軌道呈97 角的 躺著 旋轉。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 行星及其衛星 矮行星 小行星 彗...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誰沒有衛星,八大行星中哪兩個沒有衛星
金星,水星沒有 地球 月亮 火星 phobos 火衛一 deimos 火衛二 木星 io 木衛一 europa 木衛二 ganymede 木衛三 callisto 木衛四 amalthea 木衛五 himalia 木衛六 elara 木衛七 pasiphae 木衛八 sinope 木衛九 lysit...
太陽的九大行星中哪些有衛星,哪些沒有
有衛星的是地球 衛星是月球,共一顆 火星 兩顆衛星 木星 貌似有十六顆 土星 二十一到二十三顆 天王星 十一顆 海王星 八顆衛星 冥王星 一顆衛星 但是 冥王星人家早就叫矮行星了 人家個體還不如月亮的大 等於現在水星是老末 大哥,2006年後冥王星就降級為矮行星了,太陽系只有8大行星,這8顆行星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