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暴走愛教育
手把肉。
蒙古族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然後舉行賽馬比賽。
該肉製作過程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也有的不加鹽,吃時蘸鹽),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
該菜品的特色
手把肉是呼倫貝爾草原蒙古、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遊牧、狩獵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著吃肉之意。
羊、牛、馬、駱駝等牧畜及野獸的肉均可烹製手把肉,但通常所講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來最喜歡、最常用的傳統食品。
這種草原牧區牧民們的傳統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據明《夷俗記·食用》中雲:「其肉類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飢且養人也。」
2樓:頭錢引路是財神
1、手把肉:寓意闔家團圓。
2、餃子:寓意新的一年發大財,財源滾滾。
3、面:大年初二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的新的一年一切順利。
4、奶茶:春節時鄰居們有互相敬茶、喝茶的習俗。
5、烤全羊:蒙古族傳統名菜。
6、酸奶餅:酸奶餅可涼可熱,涼的適合夏天吃,熱的適合冬季吃。
羊肉、羊肉餃子、銅鍋茶、酸奶餅等。吃羊肉會吃烤全羊,也就是將烤好的羊肉蘸上蘸料食用。餃子與漢族的差不多,只是餃子餡會選擇羊肉或者牛肉。
銅鍋茶主要是將肉與奶製品像火鍋一樣放在一起煮。蒙古族在草原上,主要以畜牧業為主,所以經常吃羊肉等肉類。
蒙古族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3樓:惲海聊生活
內蒙古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這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之日。除清掃環境外,還要閤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飯,並把牛羊肉、糖塊、麵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龕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大年就是春節。
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
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
開始拜年。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
初五以後,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
春節去內蒙古注意事項
1、禁忌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烤溼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爐灶,或腳蹬爐灶,不得在爐灶上磕菸袋、摔東西、扔髒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將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從鍋中取肉。
2、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潔,並視水為生命之源。
3、牧民家有重病號或病危的人時,一般在蒙古包左側掛一根繩子,並將繩子的一端埋在東側,說明家裡有重患者,不待客。
蒙古族的節日是什麼
4樓:熊笙鑑盡鬱魚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例如乎激蒙古族銷橋的春節歲鬥襪,那達慕大會,馬奶節,敖包節,祭祖節,燃燈節等等。最壯觀的,讓人喜歡的,就是那達慕大會了。
5樓:老張一片藍天
蒙古族傳統節日。
有 春節 、 端鬥盯午 節、 中秋 節、 重陽握塌 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空皮和念節等。
蒙古族什麼節日傳統節日
6樓:天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一、那達慕大會(農曆六月初四)
每年農曆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專案,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專案。
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二、廟會(每年農曆五月十三至十七日)
慶祝喇嘛教格魯派灌頂經節。屆時,方圓數百里蒙古族群眾,身著鮮豔民族服飾,扶老攜幼,或騎馬、或坐車、或步行,齊集美岱召上佈施、趕會。廟會開始,先由乃瓊壓邪;接著跳查瑪舞,俗稱跳鬼;還有喇嘛在大雄寶殿誦經、佛爺乘花木輪黃緞帳轎車在城牆繞寺一週,賜民萬福等內容。
三、馬奶節(農曆八月末)
在每年的農曆八月末,蒙古族要舉行為期一天的馬奶節。這一節日是蒙古族傳統節日,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一帶為多見。在這個收穫的季節,牧民們為了祝願健康、幸福、吉祥,人畜興旺,所以以潔白的馬奶來命名這一節日。
四、火節(農曆12月23日)
祭火的習俗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是農曆年的前奏。祭火開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長者)先要擺上祭品焚香。然後取一 捆柴草點著,將黃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裡,在長 者率領下,全家人向火堆磕頭。
五、其它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還有:蒙古過年、麥德爾節、塔克勒幹節等等。都有豐富的節日慶祝儀式和節日文化內涵,涉及各個領域,包含各個方面。
蒙古族節日習俗
7樓:網友
蒙古族節日很多。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時節,草原要舉行那達幕大會,具體時間自定,這種節日性活動,規模可大可小,甚至乙個家庭就可以舉辦。屆時方圓幾十裡、上百里內的牧民都會舉家騎馬趕車前去參加。
其他節日還有由生產活動、宗教祭祀儀式演變成的祭敖包、馬奶節、剪羊毛節等。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
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蒙古族年節,雖然與漢族節一致,並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五更餃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
如除夕吃「手把肉」,牧區自然沒問題,就是農區蒙古族,宰頭豬,也要吃一頓「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
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每年在夏秋之交舉行,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的部分牧區。
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把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8樓:來永修勇秋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在每年夏秋季牧閒時舉行,家家都吃手抓肉,也要包餃子、烙油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酒。
蒙古族結婚有什麼風俗?現代蒙古族結婚要求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儘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 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 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落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 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禮。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
蒙古族有哪些特有的飲食,蒙古族人喜歡吃什麼?
乳酪,風來乾肉,奶茶,馬奶酒,手源 扒羊肉,烤全羊,餡兒餅。老酸奶 蒙古族人喜歡吃什麼?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 手扒肉 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
蒙古族 建築,蒙古族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藏式和漢式建築,現代的有很多俄式建築 蒙古族傳統的民居為蒙古包。古稱 穹廬 又叫 氈帳 毪包 等。蒙古語稱 格兒 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塊高1.2 1.6米,長2.4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幾塊連線,圍成圓形,上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線。帳頂及四壁覆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