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風俗習慣是什麼?冬至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2025-05-30 03:30:23 字數 1236 閱讀 1886

冬至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1樓:網友

冬至節日習俗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不少地區有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公尺飯。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公尺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要吃餃子也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冬至有啥風俗習慣嗎?

2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一樣。我們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的習俗。在天寒地凍的嚴冬,一碗暖徹全身的熱粥,既祛寒,又補養。

冬譁陸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其中乙個節氣,冬至來到之後說明寒逗賣冷的冬天馬上就要來到了,太陽直照射地面,太陽光亂指頃對全球北半球的照射比較少,因此冬天也即將來臨。

由於陰曆陽曆的差距,在中國的冬至季節,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冬至的這一天夜晚十分的長,在漢武帝時期,24節氣被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主要採用的是平均時間法來劃分節氣,這樣一來冬至和下乙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就被稱為了中氣,中氣之間再進行劃分,也就成為了24節氣,冬至只是其中乙個,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乙個節日。

藏族有什麼風俗習慣,藏族的風俗習慣

禮儀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7623435 常生活中見到長者 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

香港有什麼風俗習慣,香港旅遊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香港復人所指的煲蠟 編輯本段制 煲蠟專 指中秋節期間,利用月餅鐵罐作器皿 焚燒報紙或使用蠟燭等雜物用作煲蠟的火源,大量蠟燭 正確地說應該是高溫液態的蠟 造成火團的玩火行為。蠟液燃燒得最猛烈之時,而向火團噴水 使之產生高大火焰。煲蠟極為容易引 災。滾燙的蠟液接觸到 可能造成第 燒傷。香港年輕人尤其流行...

河南有那些風俗習慣,河南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剪紙 捏麵人 吹糖人 畫糖畫 繡花鞋 民俗演藝 說評書 敲大鼓 河南的傳統風俗習慣 河南人過年都哪些風俗習慣?在河南等地都有著這樣一個過年的歌謠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蒸棗花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兒,捏鼻兒 餃子 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