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35歲進入職場「35歲現象」的男人應該有怎樣的職業規劃

2025-06-03 23:00:13 字數 3699 閱讀 2573

1樓:網友

35歲以前,職業發展和職業能力有深厚積累,職業規劃要發揮優勢。

1、尋求在現有崗位上的進一步提公升。

從中層管理者,或者是中級專家,進一步在內部上公升到高層管理或者最高階別的專家,難度都是很大的,影響因素也很多在任何一家企業,能夠最終從中層管理走上重擾尺要的高層崗位的,都是鳳毛麟角如果內部晉公升無望,可以考慮外部機會,比如去一家規模小一些的公司,直接做高管甚至合夥人;比如去到需要自己專業經驗和技術的新興行業等,都可能獲得更高的職位和更多的薪水2、考慮充分發揮過往職業積累的優勢,轉行或創業。

在我10多年的hr職業生涯當中,發現有很大一批看起來職業發歲團展不錯的人,實際上,取得的主要成績,是靠著個人強烈的責任感和學習力驅動的,但並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也就是說,在35歲這個時間點,如果之前未能靠興趣獲得過任何收入或比較好的反饋,最好不要貿然從零開始做所謂的「感興趣」的事情。更保險的做法,是考慮通過過往積累的行業經驗、工作能乎李橘力、各類資源等,進行轉行或創業,而不要真的「從零開始」。

比如,很多人力資源經理或人力資源總監,會在30多歲或40歲出頭的時候,轉行做培訓師、管理諮詢顧問,或者自己創業做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商等。

2樓:喬愛熙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受到,「35歲現象」很普遍,很多公司在招人時候都會規定年齡35歲以下,35歲你就要注意自己的事業,35歲的年齡你已經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就要不斷地發揮自己的實力出來。但並不能因此就否認這個年齡段的人不行,畢竟閱歷在這擺著呢,<>

想清楚我們要成為誰,真的此高太重要了。現代社會上的人,都很浮躁,他們一會做做這個,一會做做那個。只想找到一條一勞永逸的道路,然後一輩子幹下去。

結果是,東奔西走,兩邊倒,得了芝麻丟了西瓜,什麼都沒有得到。這是很多人的通病。人生道路有千萬條:

乙個人的一生,只能選擇一條路,然後一直走下去。

每個人的出生都註定了,有些人就會選擇認命,但是偏偏有很多人不服輸。他們拼命讀書,拼命工作,最終靠著自己雙手,進入了還不錯的圈層。我一直相信,命運命運,命是父母給的。

但是運,卻是後天可以改變的。我們或許得不到父母太多支塌蘆持,但是如果我們去努力,盤活人脈。確定我們想成為的人,還是可以過上還不錯的日子。

乙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大概會知道自己一生需要多少錢。然後朝著這個方向發力。

當你在最困難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學習提公升自己是多麼的重要團扒帶,自己要做還規劃,看看自己以後的路應該怎麼走,人的成熟期都是在35歲以後,那個時候年齡段的人才穩重成熟。很多企業拋棄35歲以上的人不是他們不行,而是很多企業需要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35歲的男人應該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呢?

3樓:辛張說車

人的事業都有乙個過度期,特別是在35歲這個時期,人們都說35歲是人這一生職業上的乙個大坎,御鄭如果你在35歲的時候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成就,那麼這個年紀的你將會是受到人尊敬,並且是最風華正茂的時候,但如果到了35歲,你依然和之前一樣波瀾不驚的幹著那些平常的工作,職位上沒有一點變化的話,那麼你就要開始著急了。

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應該都能夠看到,大部分的職位都是有年齡限制的,一般來說大家都會接受一些年紀輕的人去公司來應聘這些職位,首先年紀小的人沒有經歷過那麼多的職場歷練,所以心思比較單純而且很好掌控,學習能力也強,好奇心也強,所以大家都願意接受這些年輕的血液進來,而對於那些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他們一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平時可能會經常需要請假,而且已經經歷了很多年的職場洗禮,在一些套路方面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所以35歲的職場人危機一般都是比鎮彎頌較大的,那麼我們如何在這個階段很好的排解自己這種焦慮的情緒呢?

首先我們應該回過頭來好好看一看自己這些年來的職場經歷,哪一些是自己應該去總結的經驗,哪一些是不能再去踩的雷,從這些裡面做一下總結,並且規劃一下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乙個明確的目標才鬧乎會讓自己不再那麼焦慮。

其次,儘管已經到35歲了,還是不能夠停下學習的腳步,首先要學習和提高的就是自己的專業技能,自己所在的職位和行業需要哪些專業技能,大家應該都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平時應該要多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有足夠的專業技能,那麼你就是獨一無二並且不可替代的。 所以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去焦慮了,趕快找乙個目標讓自己動起來吧。

35歲以上的職場人怎麼發展?

4樓:網友

35歲是職場年齡大限,如果在這個年齡時,你還沒有當上領導,公升入管理層,那麼你的職場幾乎再無機會。

35歲後禪氏會被打上「定型」標籤。

作為乙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職場就像是一張白紙,可塑性很強,核心的是有潛力,可以培養成為想要的人才。但是當乙個人進入職場時間久了,就定型了,你這個人有多少能力,天花板在**,這都會被大家所熟知,此時的人往往也就定型了,很難再有所改變,這也是領導不願意提拔35歲以後的人的原因。一句玩笑話,說出了網際網絡企業的做絕殘酷現實:

網際網絡企業沒有35歲!之所以沒有,是因為35歲之後會被裁掉。

年輕人更會感恩,老油條難收服。

作為領導,你如果對乙個剛入職年輕人比較好,很看好他,那麼這個員工就會很感恩你,認為這是知遇之恩,這名員工就會服從你,聽你指揮。但是作為乙個35歲以後的員工,職場各種情況、套路都看透了,想要收服老油條難上加難,甚至有些人根本不吃你那一套,軟硬都不行,這就讓領導管理起來很困難,對於領導來說,寧肯提拔乙個剛入職,經驗不足的年輕人,給他高工資,也不願意提拔乙個老油條。

35歲員工牽涉太多。

35歲以後的員工,基本上都已經成家立業,這個時候家庭要照顧,所以更加現實,更要看重利益,事情也更多,家裡面出現什麼問題就得請假,但是年輕人卻不同,可以毫無顧忌的加班,沒有什麼牽掛,可以高強度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

35歲前必須完成階層轉變。

35歲前一定要完成階層轉變,從普純襲姿通員工轉變成管理階層,一定要有公升職的緊迫感和壓力,不斷的維護和領導之間的關係,成為領導心腹,儘快完成階層轉變,只有這樣才不會35歲面臨職場危機。

35歲以上的人還有機會進入職場嗎

5樓:剛剛

下面為您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來說年齡在求職中的確很是重要。因為公司還是更希望招聘年齡小的員工,一方面經驗不多容易管理和培養,一方面年輕人精力和體力各方面都比較充沛。

如果年紀大了,可以考慮管理崗,或者一些對經驗有很高要求的崗位。

首先一點是年紀大了,繼續學習能力不夠,而現在社會變化很快,所以這些中年人可能在工作上會有些力不從心,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一些中年人在工作多年,其工資也比較高。所以對比起來,年輕人工資低,學習能力強,還願意接受加班,這自然會比中年人在職場上有競爭力。

所以這些企業,才會不慶啟斷的去用新人。這對企業來說,為了更好地生產經營與發展,自然會選擇這種譽鎮如市場化的手段。這看似無可厚非。

但是我們要始終明白一點,確實要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企業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果能夠在不影響其生產經營的情況下,做出更多的社會貢獻。這才是真正負責任的企業。

關鍵要看你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意向的崗位。企業不是限制35歲這個年齡,而是公司對35歲的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如果對於純一線或基層管理崗位而言,剛畢業的年輕人對於工作價值觀和工作習慣的可塑性、對於工作的熱情度、對於旅碰學習的態度方面會優於上有老下有小的35歲之上的人的。

其實對企業來說,年齡限制有其考慮,我們需要理解,但也需要企業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對求職者來說,可能會相對處於弱勢地位,那麼除了希望更多管理部門介入外,更需要每個人做好自我提公升工作。希望我的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什麼職場會出現「35歲現象」,中年人如何擺脫職場危機?

到了歲之後,人們就會發現自己面臨著中年危機,大多數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通常會對年齡區間進行一定的限制,最為明顯的便是歲以上的人員不予錄取。在這樣的招聘要求下,不少中年人就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境地,並不知道自己的去向在 中年危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不少用人單位直接在文書上進行了規定,表示並不要歲以...

35歲如何死掉,「35歲必死」

成長。你歲,除了身體越來越差,還可能突然死掉。柳淵鏡。這幾天,被 歲,因為身體越來越差 和 歲,你媽問你 兩篇爆款文章刷屏。差不多的格式,差不多的內容,講了兩個差不多的故事 乙個男的在壓力重重的生活中掙扎,乙個女的在瑣屑的家務中老去。他們像提線木偶,失控地過完了一生。最後都在歲閉眼了。科科,除去主角...

延遲退休增加「35歲 」職場困境,為何網友喊話虧大了?

因為延遲退休意味著勞動者少收幾年的養老金。所以網友喊話虧大了。主要是網友覺得延遲了退休,他們自己的生活時間就少了很多,所以才會覺得有一些虧損。因為延遲退休會導致社會競爭壓力非常的大,導致很多人沒有崗位,所以網友就會有這樣的說法。這是因為這樣的話,就會使得人們的就業壓力變得更大,同時每個崗位之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