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九重人生
孩子做得不妥,我們可以引導、教育,甚至批評、懲罰,但我們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大吼大叫?明明知道只是一點小事,明明知道發火對孩子心理不好,就是控制不住,就是想把情緒發洩出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就是糾結的、衝突的、壓抑的。 你把自己被壓抑、不認可的那一面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越壓抑,越否認,越投射,情緒越強烈。
你嫌孩子膽怯害羞,是因為你接受不了自己的膽怯。
你因為孩子磨蹭大發雷霆,是因為你的焦慮不允許自己磨蹭,什麼都要爭先。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我冷。孩子不冷,是你覺得冷。
爺爺奶奶總想讓孩子多吃飯,吃成個小胖子才高興,是因為他們自己餓怕了,有深深的匱乏感。
所以每當我們要忍不住發脾氣的時候,可以試著反問自己: 為什麼在這件事上會發這麼大火? 它帶出了怎樣的情緒?
是否在無意中把不喜歡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你會發現,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你自己的問題。孩子只不過是在他的這個年紀,做出了他應該會做的事情。
當你察覺到了自己被壓抑的情緒,就會從情緒中跳脫出來,意識到有多少是自己的問題,有多少是孩子的問題。 看到這蔽含些,會幫助你就事論事地教育孩子巨集手笑,而不是毫無覺察地帶著情緒大吼大叫。 是地,就事論事,而不是「推己及人」。
沒有人是完美的,萬事萬物,包括人性,就像太極圖裡的陰陽魚,有陰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這是自然之道。 每個人身上,都有好有壞,有善有惡,這就是人。 成長,就是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育兒先育己。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自我成長的過程。 看到自己被壓抑的一面,承認它,接納它,讓自我變得圓滿融洽,這就是成長。
自我成長了,就會看到孩子本身,而不是你頭腦中的孩薯芹子。 內心圓融了,目光也會變得平和,不再輕易被激起情緒的巨浪。
2樓:小瞎子
孩子非常晌雹明頑皮,如果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可以在他頑皮的時宴告候,給他一點小教訓,只要不肆纖太過,他就會不那麼頑皮了。
3樓:韓諾諾
是你教育方法用錯了,孩子都有逆反心鍵知理,你越是吼他絕豎反而越不聽,你可以嘗試把自稿巨集消己代入到孩子的心裡去看待他做的事。
4樓:網友
面對頑皮的孩子總是吼他們,並不是解決方法,而是要教導他們懂規矩,這個是需要耐心教導並且不斷溝通的。
孩子小的時候很頑皮,父母忍不住打孩子,這樣孩子長大了會記得嗎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孩子一般從5歲才開始慢慢記事,所以才會有3 6歲是教育的 期這個說法,因為3歲已經開始懂事了,是立規矩的時候,而保持良好的習慣和行為持續到6歲的話,這個習慣基本上就可以繼續輕鬆保持下去。小孩子在很多時候是搗蛋的代名詞,所以,有時候孩子實在搗蛋得太厲害,家長就會忍不住以暴制暴,用...
孩子有記日記的習慣,我總是忍不住想要看該怎麼辦?
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可能是我們小時候不散的噩夢。在孩子的世界裡,日記的出場率越來越少,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紙質版的日記越來越少。進入青春期後,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秘密並不奇怪。秘密存在的意義是要藏在心裡。孩子想傾訴也不能傾訴的話,只能通過日記本暴露出來,但想聽的不是媽媽窺探孩子私生活的理由。父母想看孩子...
總是忍不住去打罵孩子,我是不是有病了
孩子是弱小者,不可以動輒打罵,傷害孩子的幼小心靈,打完之後就後悔了這是很多家長的普遍心態。你如果無法控制自己,應當注意了,太暴躁容易傷身體,時間久了真得諮詢一下醫生。孩子哭時特別煩躁,總是忍不住打孩子,是不是心裡有問題。不算有病,但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打罵孩子是不當教育方法,想想自己若還在這樣小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