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劉彤說法
勞動法律關係是勞動關係為勞動法規所調整而形成的權利與義務關係,是勞動法律規範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勞動法律關係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社會主義勞動法律關係,就是勞動關係為社會主義勞動法規調整所形成的權利與義務的關係。構成勞動法律關係的要素有:
勞動法律關係的主體,就是依勞動法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勞動法律關係的參與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和法人的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
一、勞動法律關係的主體。
1、一方是自然人,包括本國公民、外國人(外國公民+無國籍人)。
2、另一方主體是用人單位,具體而言,在中國是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等。
二、勞動法律關係的要素。
1.主體要素:勞動法律關係的主體。
3.客體:勞動法律關係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物件,既勞動法碼讓律關係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如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衛生安全等。
三、勞動法律關係的特點。
它的主體雙方具有平等性和隸屬性;
它具有國家意志為主導、當事人意志為主體的特徵;
它具有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形成和實現的特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訂豎罩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係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2樓:惠企百科
勞動法律關係的主體名詞解釋如下:
勞動法律關係的主體是指依據勞動法律的規定,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勞動法律關係的參與者,包括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和與之建立勞動關係的勞動者,即僱主與僱員。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工會是團體勞動法律關係的形式主體。
勞動者成為勞動法律關係主體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謂勞動權利能力是勞動法律關係主體依法享有勞動權利和承擔勞動義務的資格;行為能力是勞動法律關係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使勞動法晌肆律關係建立、變更和消滅的資格。納察依據人的年齡、健康、智力和行為自由等事實要素,法律通常將自然人分為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限制勞動行為能宴茄轎力人和無勞動行為能力人。
完全勞動行為能力人是指身體健康,有完全行為自由,l8週歲以上的男性勞動者。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同樣依據前述四個要素劃分,之所以限制勞動行為能力是為保護特定群體的特殊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而不是歧視,更不是違反勞動平等的原則。限制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包括:
16~18週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從事特別繁重的體力勞動的工種、崗位的工作等);女性勞動者(在女職工禁忌勞動的工種或崗位被視為無勞動行為能力;在特定的生理時期,不得安排從事某些特定的生產作業);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只能從事與其勞動能力相適應的職業);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不得從事特定的職業或崗位、工種的工作);部分被依法限制行為自由的人(因違反某些特定規則,被依法限制執業資格的人等)。無勞動行為能力人主要是指16週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經過有權的機關批准,文娛、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可以招用的未成年人除外),以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等。
勞動爭議名詞解釋是什麼
3樓:網友
勞動爭議名詞解釋是:勞動關係猛基敗的當事人之間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即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因勞動關係中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 一般情況下,具體內容是:
1、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5、因勞動報酬、工鋒仿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勞動爭議的範圍是:
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枝顫)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
七)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係後發生的糾紛;
八)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而發生的糾紛;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名詞解釋 勞動關係
4樓:法師兄法律諮詢
勞動關係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係。
勞動關係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而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法律關係。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勞動關係和勞務關係的區別具體如下:
1、主體不同,勞動關係一方是符合勞動年齡並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勞動法所規定條件的用人單位;而勞務關係不限於自然人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可以是單位之間,自然人之間,並且可能是兩個主體以上;
2、關係不同,勞遊慶動關係中形成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指揮與被指揮的隸屬僱傭關係;勞務關係是平等主體依據雙方約定所形成的一種財產關係,不存在人身的隸屬性。勞動關係指用人單位僱傭經營業務用工;
3、關係的穩定性不同,勞動關係比較穩定,反映的是一種持續的生產資料、勞動者、勞動物件之間的結合關係;而勞務關係中多為一次性或臨時性的工作,一般以完成特定工作為目的;
4、待遇不同。勞動關係中勞動者除了定期得到勞動報酬外還享有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項待遇,如社會保險待遇等,而勞務關係一般只涉及勞動報酬問題,勞動報酬都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而無社會保險等其他待遇。
中華人民逗磨慶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係、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勞動合同。第十九山握條 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勞動爭議名詞解釋
5樓:律說律答
一)勞動糾紛也稱勞動爭議,是指勞動法律關係雙方當事人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或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就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關係所產生的爭議。(二)勞動關係是指在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之間的社會勞動關係。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係是狹義的勞動關係,專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係。
三)勞動銷衝轎法調整的物件是指勞動關係以及與勞動關係有密切聯絡的其他關係。其中,勞動關係是我國勞動法調整的主要物件。(四)勞動者的勞動權利是指任何具有勞動能力且願意工作的人都有獲得有保障的工作的權利。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勞動爭議的範圍是:(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判茄;(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七)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虧肆形成勞動關係後發生的糾紛;(八)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而發生的糾紛;(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名詞解釋勞動爭議
6樓:賈寶驊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係的當事人之間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即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因勞動關係中的權利義務而發生的糾紛。依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檔衫相關規定,勞動爭議依法包括以下爭議:
1、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
4、因工作時間、社會保險、休息休假、福利、培訓及勞動保護髮生;
5、因勞動報酬、經濟補償、工傷醫療費或者賠償金等發生;
6、法律、法規行蠢腔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三條 解決勞動爭議,應檔櫻當根據事實,遵循合法、公正、及時、著重調解的原則,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七條 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一方在十人以上,並有共同請求的,可以推舉代表參加調解、仲裁或者訴訟活動。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爭議的重大問題。第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拖欠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法律關係名詞解釋,教育法律關係名詞解釋
教育法律 關bai系名詞解釋 教育du法律關係是指教zhi育法律規範在調整教育社會dao關係中所形成 回的人們之間的權利與義 務關係。在教育活動中,教育主體之間也可以結成各種關係,如教師與學生 學校與社會等 主體之間的法律關係。要使一定的教育社會關係成為一定的教育法律關係,就必須經過一定 的教育法律...
勞動法律關係是隸屬法律關係嗎,什麼是隸屬的法律關係和平等的法律關係
勞動法律關係是平權型法律關係。在法律上雙方主體具有平等性 在人事上雙方主體具有隸屬性 所以應該是橫向法律關係 勞動合同法中勞動合同雙方是橫向法律關係 勞動法中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係是橫向的法律關係 什麼是隸屬的法律關係和平等的法律關係 按照勞動者職業劃分,不屬於勞動法律關係的範疇的有哪些 中華人...
什麼叫做勞動的社會性質,勞動法律關係的社會關係性質是什麼
勞動的社會性質是商品的交換來體現。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統一。在商品經濟中,私人勞動的社會性質 具體勞動的有用性質 使用價值是否適合社會的需要,只能由商品是否交換出去來體現,而不能以任何其他的方式 如商品的廣告 專家的鑑定等 來體現。勞動產品採取商品的形式,勞動採取價值的形式,這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