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不打仗也吃飯,一開戰為什麼國內的糧草就不夠吃?

2025-06-16 23:15:17 字數 1192 閱讀 2014

1樓:隨我走遍世界

電影《建軍大業》裡曾經出現過李仔一句經典臺詞:「自古用兵,三分軍事,七分經濟。」在一場戰爭中,將軍的部署和士兵的戰鬥力不如強大的經濟支援重要。

二戰希特拉之所以把屠刀對準猶太人,不僅是因為希特拉是乙個忠誠的反信徒,也是因為他想要猶太人擁有的驚人財富。最終,納粹德國因其與蘇聯在東歐的長期僵局而被經濟崩潰打敗。

那麼戰爭中最貴的地方在**呢?無論是熱兵器時代還是冷兵器時代,士兵的工資和陣亡士兵的撫卹金都是支出的大頭,但並不是最大的支出專案。熱兵器時代,經濟將主要用於**彈藥的損耗和先進**的研發,而冷兵器時代,糧草的調撥是最經濟的支出專案。

我國有句關於戰爭的名言,叫做「兵馬不動糧草先行。」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戰段擾段爭短時間內是無法結束的,恐怕圍城戰會持續更久。此時的糧草,代表的是交戰各方的內幕訊息,以及他們能夠堅持的時間。

那時候如果想讓士兵餓著肚子去打仗,別說降低軍隊戰鬥力的問題了,士兵能不叛變就好了。所以在古代,爭食爭草是頭等大事。

然而,在日常巡邏或演習中,士兵們也每天吃食物。為什麼打仗的時候發現囤的糧食根本不夠?很多人認為軍人打仗,每頓飯都比平時需要更多的食物。

這確實是戰爭期間糧食短缺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在古代,人們沒有機械工具來幫助他們耕作,而是農民人工種植作物,沒有化肥可以提高耕地的肥力。這樣工作的生產力很低。在太平的時候很好,打仗的時候馬上缺錢。

而且如果是大規模的戰鬥,法院會在緊急訓練後,派大量中青年勞動者上戰場。這樣一來,農田裡從事耕作的人自然就不多了,糧食生產力又下降了。

除了生產力,還有乙個弱點:古老的交通方式。一戰和二戰期間,糧食**都握譽是通過飛機或火車運輸,不僅速度快,而且也沒有太多限制。

在古代,食物只能用馬車運輸。速度慢就更不用說了,它也很容易受到天氣和地形的影響,敵人會派專人切斷補給線。

孫子兵法》裡說「國家窮,老師輸的遠」,意思是國家因為戰爭衰落的原因主要是長途運輸。認為,在運輸過程中,「秋車,十至六。」經過長途運輸,包括途中人、車、馬等資源的損失,十種資源已經消耗了六分。

那麼古代優秀的將領是如何避免糧草短缺的呢?《孫子兵法》也給出了答案,就是「為國取之,因糧為敵,軍糧可足。」孫武認為,優秀的將領在征服敵人的領土時,會從敵人那裡獲取食物和其他物資來充實自己,以達到備戰的目的,從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2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開戰了他們就無法自給自足了,並且還多了很多後勤人員,所以糧食就不夠了。

打仗的時候士兵為什麼不能,打仗的時候士兵為什麼不能 裝死

飛機大炮坦克炸彈,你裝死。古代打仗時,士兵為什麼不能躺在地上裝死?我相信有很多人在 影視作品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疑惑,那就是那些上了戰場的士兵,面對著激烈的廝殺,如果想要保全性命,為什麼不躺在地上裝死呢?因為對方似乎只對那些仍然活著的人下手,而躺在地上的人都是為死人。其實,在古代當兵的人最忌諱的就是當...

士兵打仗殉職了,會有多少安家費,士兵打仗殉職了,會有多少安家費?

人都去了 再談這些沒意義了 當兵3年一期士官退伍了能拿多少安家費?三年就一期?你是直招嗎?都是按年限算,基本上8000多一年,然後乘以你的服役年限。下士計算時還要算上2年的義務兵時期,所以會乘5。差不多45000左右吧。這些都是部隊發給你的。財政還會發退役金,4500一年。每個地方的安置補助不一樣,...

古代日本軍隊打仗士兵為什麼背上要綁個旗子

古代是野外軍陣作戰,人太多太亂,綁靠旗是為了明確敵我,便於識別。不光是日本,其他國家也有。裝b,但現在步槍出來就不敢了吧,目標指示器!古代日本軍隊打仗士兵為什麼背上要綁個旗子?日本戰國時的武士鎧甲沒有統一的制式,大家自備 鎧甲參戰,如果沒有旗子很難區分敵我。有時候武家的家紋印在不同大名或者家臣旗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