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打仗的時候,為何總是喜歡攻城

2025-06-16 03:15:20 字數 1821 閱讀 7818

1樓:情感姐說大師

因為攻下城池就相當於打進了敵人的老巢,就能夠抓住他們的統領然後霸佔這一塊土地,這就是古代打仗的目的,擴大自己的疆土和領域。

2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因為攻城就意味著這場戰爭最終會取得勝利,同時也會讓士兵的士氣大增。

3樓:一紙荒誕

這是因為城中有很多的財寶和資源,攻佔城池就意味著擴大了勢力。

4樓:我會努力好好學

一座城池是乙個地區的人口集聚地也是經濟以及糧食生產處。打仗從來都是糧草先行。

為什麼古代戰爭一定要攻城?

5樓:沃晴照

首先,不要用現代軍事學智慧去指導古人的戰爭。什麼「農村包圍城市」一類的都是現代人的打法,在現代的環境下的。拿這個衡量古人的戰術就好像拿現代生物分類學批評《本草綱目》一樣。

後出轉精」,跟古人比我們都是天才,但這麼比對古人是不公平的。而且,這些東西是否適合古代的軍事組織形式和戰爭目的,顯然也是有爭議的。城市是居民聚落的核心,是相對而言可靠的易守難攻的要點,是人口的核心區域,也是主要戰略物資的儲存站,對周圍地區具有輻射、掌控效果。

通常掌握了城市,就實質性地掌握了周邊地區的控制權,同時獲得了城市的物資和防禦工事,可以算是有效的根據地了。對城市的攻擊是為了擴大地盤,獲得穩定的防禦工事。如果僅僅靠外圍包圍,在外圍修建像城牆那樣好的防禦工事是困難的,等敵人援兵集中上來,內外夾擊,覆軍殺將,屢見不鮮。

而且,在農村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得到給養的。在敵人地盤上作戰,己方給養運輸不便,僅靠農村聚落因糧於敵條件又很苛刻,(如果不是在收穫的時候,糧食都儲存在城市了,農村比城市的優勢也就是樹比較多)敵人會很開心的:呵呵,原來來者是吃樹的。

通常而言,由於進攻的主動權在自己(也就是你想啥時候進攻啥時候進攻),有一定水平的將領都會選擇對己方有利的時機攻城作戰(如守軍兵力薄弱,戒備不嚴,糧草不充足,士氣低靡,將領無能,將帥不合,有內應等條件中的乙個或多個,加之以己方力量強大)。如果不考慮進攻時機而硬碰硬,個人讀史的經驗上看,效果通常不會太怎麼樣的。當然,很多古代軍事家在注意到攻城可以獲得的優勢的同時也看到了如果硬碰硬會功不補患的現實。

譬如《孫子兵法 謀攻篇第三》上有云:「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面神在上,愚蠢的人類啊。ramen

記得采納啊。

6樓:網友

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草,你繞過城池去打後面的城,那麼你的糧草怎麼補給,對方以城池為中心不斷的截你糧草,你不可能派重兵押運糧草,只要糧草被連續截個幾次,前方軍心就亂了,仗也沒法打了。

還有一點,你繞過城池的話,那麼你之後的戰鬥就不能失敗了,一旦失敗,連逃的路都沒,必被前後夾擊,士兵裡也會有機靈的人意識到這點,那麼仗還沒打,軍心先就不穩了。

古代攻城作戰的優勢是什麼?

7樓:網友

《孫子兵法》說 攻城 是下之下策。

優勢基本上是沒有的,要說的話只有:固定的靶子唄~被圈在城裡,拋石機沒日沒夜地一通轟。

引水灌城,不出來 淹死你,出來 殺掉。

其實,攻城 的優勢 主要體現在 圍城:

斷水斷糧,神仙也扛不住。

疫病,城裡空間有限,爆發傳染病,袖手就屠了城。

圍點打援,李世明、我黨戰例多得是。

8樓:輕騎兵灬飄渺

沒什麼優勢吧 古代沒有火炮 攻城一般都是吃虧的一方 一般都要十倍以上的兵力才能攻下來。

為何中國古代的文學文化總是反映士兵厭戰的情況。

第一,認識錯誤,羅馬帝國也不好戰 要是好戰,羅馬帝國到處修長城做什麼?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就要求 帝國以天然屏障開展防務為主 從立國以後,羅馬帝國就很少有兼併土地了。第二,不是縱兵劫掠才能激發士兵作戰情緒的,這想法太幼稚了。縱兵掠奪才能激發戰意的不是士兵,是流氓和土匪。難道中國那些面對蠻族入侵...

中國古代有星期麼,中國古代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星期的概念

星期 的概念bai 在唐朝時傳入中國du,在zhi傳統天文學上,有星期的概念dao。但在日常生活版中,很少用星期來權計時,類似的時間概念在中國用 旬 來表示。聖經 中認為,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萬物,在第七天休息,這七天是從星期日開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猶太教以星期六為安息日 在 教成為古羅馬國教後...

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