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霄節意義是什麼
1樓:太陽哎哎哎
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相互關係的意義,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象徵著整個家庭的團圓以及和諧與幸福。人們轎譽也想念失散的親人,並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美好的祝願。
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乙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初一給家長拜年,初二回孃家譽首拜年。以後逐步擴大拜年範圍到一般親戚朋友。
在這個時段,人們的活動範圍侷限在熟人之間。初五是破五,農活可以開始幹,商店可以開門了。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
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彼此不認識的)相互關係的意義。
元宵節的習俗有:
1、吃元宵:吃湯圓,有的地方叫吃元宵,兩者的差別其實不大,但是南北方的稱呼有所差異。正月十五吃湯圓,是傳統的元宵節習俗,寓意著團團圓圓。
2、送花燈:送花燈也叫送孩兒燈,古時候,元宵節節前,新成親的夫妻總會收到孃家送來的花燈,因為燈與丁同音,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女兒一家能夠添丁進口,人丁興旺。
3、耍龍燈: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龍的傳人自居,因為龍象徵著吉祥富貴,在元宵節的節日裡,一起舞龍燈更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4、迎紫姑:故老相傳,紫姑是乙個善良漂亮的女子,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卻被別人所妒,冤死在廁所中,後來被封為廁神,在元宵節的夜裡,人們會用稻草紮成紫姑的模型來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5、踩高蹺:踩高蹺是漢族的傳統活動之一,每逢節日,人們就會搬出傢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蹺,熱熱鬧鬧的慶賀一下,同時踩高蹺也是一種傳統戲曲,形式多變,多種多樣,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6、走百病:古時北方地區正月十五或十六,婦女們會成群結隊的出去走走,或到橋邊慶帆數走走,或到城門牆處摸釘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經歷寒冬之後,老人們也會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輕。
元霄節吃什麼
2樓:歷史小管家
元宵節吃元宵、湯圓。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物源,北方的人們大部分都是吃元宵的。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就是根據自己的口味將餡料做好,然後切成塊沾上水,放在糯公尺粉中滾出來,元宵就做好了。如今元宵的餡料也越來越多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做自己喜歡吃的元宵。
在元宵節這一天,南方的人們喜歡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跟包餃子的手法差不多,就是將糯公尺粉加水合成糯公尺麵團,然後按壓成小餅,在裡面放上適量的餡料,揉搓成圓團即可。做好的湯圓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炸著吃。
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
東漢佛教文罩鏈態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以上內容參考:喚歷百科—元霄節。
元霄節來歷
3樓:班門弄斧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1 元宵節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陰曆年的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又含著一個 圓 字的同音字,象徵著團圓 美滿 吉祥 和睦的家庭,所以人們多取其意,要吃元宵。2 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一年中比較清閒的是 冬仨月 元宵節過後,氣溫逐漸變暖,萬物復甦,冬閒已經過去,就要備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筒...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棕子作文,為什麼端午節要吃棕子作文600字
粽子在中國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原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吧。古人把粽子叫做 角黍 是因為粽子的有角。粽子一般都是四個角,三個角的也有,但據說還有能包出五個角的。古人包粽子以黍米,黍米即黃米,黃米很黏,味道亦特殊,昔時人們的祭祖是必用黃米,一碗黍米飯蒸熟,黃澄澄供在那裡亦真是好看,若此時派糯米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