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故事簡短 屈原的傳說簡單講解

2025-07-09 16:35:14 字數 945 閱讀 7029

1樓:承吉凌

1、屈原的傳說: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檔飢之譽哪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2、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行虛返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3、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以外的端午節故事 故事內容簡介

2樓:愛種草的藍莓醬

1、除了屈原以外的端午節肆巧故事 :如今人們都認為端午節主要源於屈原,但在吳國時期納察,端午節卻是主要用於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當時吳國的宰相,而當時的吳王夫差深愛著越王勾踐送給他的美人西施。

對此,伍子胥一直提醒吳王要提防越王的陰謀,但卻因此惹怒了吳王。於是,吳王逼迫伍子胥自盡,並且在五月初五這天,把他的屍體投到了河裡。伍子洞雹茄胥死後,在蘇州等地,直到今天,人們都會在端午節這天來紀念他。

2、另外在浙江東北部很多地方(包括紹興、寧波和舟山)的人們紀念的是乙個年輕的姑娘——曹娥。曹娥的父親曹盱是個薩滿巫師,他當時主宰著上虞地區的各種當地的儀式。西元143年,當曹盱在端午節這天主持紀念伍子胥的儀式時,一不小心掉進了順河。

而極為忠孝的曹娥,決心要找到父親。她獨自一人不停地找了三天,但都沒有結果。五天後,人們發現了曹娥和她的父親的屍首,雙雙因溺水而亡。

八年後,也就是西元151年,人們在上虞地區建了一座寺廟,就是為了紀念曹娥以及她為了忠孝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而且,人們為了紀念她,還把順河改名為曹娥河。

端午節傳說的蓄蘭沐浴說,端午節為啥又叫浴蘭節?

端午,最早源於周代 蓄蘭沐浴 的風俗。這一天,古人常採摘芬芳高潔的蘭草,熬湯沐浴以求健康平安。按照天干地支排序,第五月為 午 端為 起始 開端 之意,故端午在農曆五月初五。此時太陽執行到穹頂,天熱地溼,汪慶穢氣叢生,蛇 蛛 蛤 蠍 蜈蚣等毒蟲也隨之變得毒性猛烈。舊時,傳說心懷不軌的歹人,會在端午收集...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是什麼,關於端午節的故事有哪些?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又有哪些

其實除了紀念屈原的說法之外,還有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本是楚國人的伍子胥後來因父兄被害轉而效忠吳國,此後他也是盡心盡力地為吳國君主夫差出謀劃策。誰知後來夫差聽信他人讒言,賜伍子胥寶劍讓其自刎。他曾在臨死前對鄰居說在他死後將其眼睛掛在城門處,讓其親眼看吳國如何被越軍所滅。夫差聽聞此事之後大為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