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餘冊的《永樂大典》,為何僅存800卷

2021-03-19 18:19:16 字數 4879 閱讀 6512

1樓:【塵埃】鶾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盛世修書」。衡量一個帝王乃至朝代是否偉大,無外乎文治武功。而盛世修書,則是文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明成祖朱棣經過三年的靖難之役,成功的將南京城攻破,建文帝不知所蹤,自己得以登上夢寐以求的皇位。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帝,天下大定之後,他就想要做一項前所未有的工程——修一本囊括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大百科全書,這就是《永樂大典》的歷史背景。

朱棣下令編纂《永樂大典》有一個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也就是說,只要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書籍,不管是哪一個類目的,都要收錄到大典之中,千萬不要因為工程浩繁,就有所懈怠。

他命令明朝著名才子解縉為總裁,開始編纂大典。當第一次成書之後,呈上御覽時,朱棣過目後感到很不滿意,認為遠遠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於是再次下令讓姚廣孝掛帥,全朝上下動用了2169人,一直修到永樂6年,才修成了這本曠世奇書。

在學術價值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永樂大典》比清朝《四庫全書》更有價值。這是因為《永樂大典》在修書過程中,對所收錄的書籍沒有做任何改動,很好的保持原書內容,這是一個王朝自信的表現。而《四庫全書》卻在修書過程中,為了強調清王朝的正統性,對古籍進行了大量的改動。

遺憾的是,這樣一本鴻篇鉅著,現在卻存世僅僅不到800卷,而且存世的還只是副本而已。要知道,《永樂大典》成書之時,一共繕寫22877卷,也就是說存世的800卷僅僅佔到原書的百分之四。那96%的《永樂大典》究竟到**去了呢?

大典修成之時,永樂帝並沒有對大典謄寫副本。明世宗嘉靖帝繼位之後,自幼成長在藩王府中的他有著良好的文學修養,所以對《永樂大典》非常喜愛。據史料記載,嘉靖帝常常隨身攜帶著幾冊《永樂大典》,以供隨時翻看。

嘉靖41年,他下令將永樂大典輯錄副本,藏於皇史?k中。而嘉靖之後的史料中,正本的身影就不再出現。

換句話說,隨著嘉靖帝的去世,大典正本的去處就已經成為了一個謎團。這也是為何很多人相信正本是隨著嘉靖帝葬於永陵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只是一種說法,也有人認為在明末清初的戰爭中,《永樂大典》正本遭到了毀滅,還有人認為大典正本在清嘉慶年間乾清宮大火中被燒燬。

而大典的副本,在明朝時期就多有遺失。這主要原因是大典所蒐羅書籍種類繁多,有很多是絕版珍本,歷代都有從皇史?k中借書不還的現象。

到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之時,需要大量參考《永樂大典》。然而此時經過統計,大典已經缺失了兩千多卷。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洗劫京城,大典遭受了重大的破壞,有一些殘本被侵略者掠入他國。

然而到光緒元年時,大典仍然有5千冊在清宮之中。之後,大典的又一次浩劫來臨。

晚清時期,清朝統治者面對列強已焦頭爛額,不能對大典進行很好的保護,而看管《永樂大典》的人員在這一期間大量的盜出書籍。晚清時帝黨的重要人物文廷式,一人就盜出了百餘冊大典,文家後人就曾在市場求售過大典。清末劉聲木曾經記載過偷盜《永樂大典》的場景:

盜書的人早上去的時候,提一個包袱,包袱裡面包一個棉馬褂,有兩冊大典大小。到晚上出院的時候,將馬褂穿在身上,包袱裡再裝上兩本大典,就這樣把書盜出。

現如今,經過多方交涉和民間捐出,中國國家圖書館共藏有161冊大典。而在世界範圍內,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都藏有大典。

至於這本被大英百科全書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的《永樂大典》還能否讓世人看到全貌,是否大典真的隨葬嘉靖帝永陵之中,還留待後人給出答案。

參考文獻:《明世宗實錄》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春明夢餘錄》卷12《萇楚齋隨筆》卷三

如何學習歷史

2樓:谷潤婷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鉅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儘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

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複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複習方法。

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複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

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瞭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拓展資料: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3樓:江戶川_新一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4樓:f偩瓵

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在堅持學習和記憶的同時逐漸培養形成興趣,這就需要一個小計劃。

建議: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

週末時間可酌情複習。看書的時候,不但要把勾勾畫畫的看了,小故事、名言、**也要看,這是一個放鬆解悶的不錯途徑,也是積累冷知識點的好辦法。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會給你們發很多複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如果現在沒有,你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個分類提綱,比如水利,比如文學作品等。記住只是提綱。

只用於面對提綱,回憶知識點用。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5、多看答題,分析問題的知識要點。

5樓:光子束的黎明

1;牢記知識點和歷史事件發生原因

2;學會構建思維導圖融會貫通

3;學會及時複習

4;學會堅持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端正態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學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

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愛國,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態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

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

縱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後聯絡,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絡。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迴歸」時,我們應聯絡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

經常注意前後聯絡,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於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臺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7樓:呂屹

進行預習,聽課掌握重點,事後進行練習鞏固和提高,自己主動向前學,能將不同單元不同知識點聯絡起來,大量閱讀歷史書籍,讀時有思考有質疑,看些好的歷史電視劇電影,學歷史有一定積累後接下去再學就比較容易了,歷史就是記載的經歷的事,過去的事,學歷史,瞭解過去情況,才能分析現在,知道未來和未來怎麼走,從歷史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培養民族精神。

8樓:穰恆仉錦

多看看課本

!我以前的歷史也是很差的,畢竟考試一切都**於課本,只有把課本理解透了,看熟了,我們才有資格去利用別的途徑更深的去了解歷史,加油啦!我相信只要有毅力和恆心,一切都會學得很好的!

再說啦,**科教頻道有一個節目《百家講壇》有助於你學習歷史哦!嘻嘻!!

9樓:起來來咯了

1、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多讀多記,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複習一次,每個月再總複習一次,複習時關鍵是要反覆地看書,在反覆中提高。

2、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

3、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

銀行卡2萬餘額截圖急需一張,誰的銀行卡里有20000截圖給我一張謝謝了,我要貸款,她要什餘額截圖,考可我不夠,誰能給我一張謝謝?

你自己ps一個就可以了哈。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現在沒誰將大額資金存在銀行卡活期或者支付寶餘額 即使是餘額寶也限額十萬 p個圖出來也就只能騙騙無知兒童 誰的銀行卡里有20000截圖給我一張謝謝了,我要貸款,她要什餘額截圖,考可我不夠,誰能給我一張謝謝?這個我是沒有的哦,我也不能給你...

有數,除以2餘1,除以3餘2,求符合條件的所有兩位數之和

這個數 1是2,3的公倍數,最小為6 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4,90,96,一共16個 6 96 16 2 16 800 除以2餘1,表示是奇數 除以3餘2 表示是能被3整除的數 1 所以就是 3 1 6 1 9 1 99 1裡面的奇數被3整除...

崖山海戰20萬宋軍,面對兩萬餘人的元軍,為何會全軍覆沒

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一個是宋軍的戰鬥力不如元軍,在加上大意,輕敵,最後被驍勇善戰的元軍給滅了。第一點原因,宋朝重文輕武,軍隊戰鬥力極差 第二點原因,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