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而在古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2021-05-27 15:39:36 字數 6316 閱讀 1844

1樓:匿名使用者

1、追趕上,抓住.及,逮也.——東漢·許慎《說文》

2、至,達到.及,至也.——《廣雅》

3、待,等到.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4、遭受.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5、比得上,能與……相比.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6、連累;關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7、通「給」.**.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

——《管子囯蓄》 【介】 趁.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

及今(趁現今之時);及蚤(趁早.蚤:通「早」).

【連】 和,與.洄曲及諸道橋樑.——《資治通鑑唐紀》 洄曲及四境.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又如:孔子及門徒.

【副】 1、表示反問,相當於「豈」.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表示程度,相當於「極」.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

——《水滸全傳》

而在古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2樓:石頭說世界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代詞、名詞、動詞、連詞、助詞及詞綴。

1、代詞。

表示你;你的。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記王忠肅公翱事》

2、名詞。

即「而」作為象形字的本義:鬍鬚。

3、動詞。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4、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錶轉折關係。如:「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 《餚之戰》

表修飾關係。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說》

表假設關係。如:「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信陵君竊符救趙》

表並列關係。如:「苟粟多而財有餘。」 《論積貯疏》

表相承關係。如:「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表示遞進關係。如:「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 《勸學》

表因果關係。如:「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擴充套件資料:而的用法

⑴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朝而往,暮而歸。

掩口胡盧而笑。

⑶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

人而無信,不知其也。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秦師輕而無禮。

3樓:甘悅來修淼

而一、用作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滕王閣序》)(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觸龍說趙太后》)(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因人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二、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三、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4樓:君如墨伊似水

一、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譯]:「這兒,你的母親曾經站立過」。

二、連詞。

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譯]:「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嗎?」

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譯]:

「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譯]:「學了知識而且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

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譯]:「河曲有個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

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譯]:「後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隻狼又追上來了」。

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潤澤,深水潭生長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如果說管仲懂得禮,那還有誰不懂得禮呢?」

5樓:匿名使用者

表承接,錶轉折,表並列,但是,而且

6樓:曉龍修理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體如下:

1.連線動詞、形容詞或片語、分句等。

a)連線語意相承的成分。

b)連線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

c)連線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

d)連線事理上前後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線到動詞上面。

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筆畫:6,五筆:dmjj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而今[ér jīn]

現在;如今。

2.而後[ér hòu]

副詞。然後:先定好計策,~行動。

3.然而[rán ér]

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性情溫順~心地善良。他不僅會開汽車,~還會修理。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獲得了豐收。

5.繼而[jì ér]

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人們先是一驚,~鬨堂大笑。先是領唱的一個人唱,~全體跟著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詞。幸虧;多虧:~發現得早,否則釀成大禍。

7.而已[ér yǐ]

罷了:如此~,豈有他哉。我只不過是說說~,你不必過於認真。

薦在古文裡的意思有哪些,加古文例句

7樓:求秀愛池靜

三sān

用於表示多數或多次時:

魯仲連辭讓者三。——《戰國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三思臺(胸膛或心臟);三傳(指多知古事,有才學的人);三江(長江流經武漢地區附近的主流與支流等眾多水道的總稱);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徵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8樓:彥為止

1、介紹;推舉:推薦、舉薦、毛遂自薦。

〖例句〗至(袁可立)高祖錦,以歲薦任陝西韓城教諭。——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2、進獻,祭獻:薦羞(進獻餚饌)。薦新(以初熟穀物或時鮮果物祭獻)。薦胙(供獻鬼神的肉)

〖例句〗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名詞動物能吃的草

薦,黍蓬。――《爾雅》。按,蒿類也,或以為野茭。

麋鹿食薦——《莊子·齊物論》

副詞再;又;接連

薦,再也。――《爾雅》

薦,重也。――《小爾雅》

晉荐饑。――《左傳·僖公十三年》

以薦食上國。――《左傳·定公四年》

饑饉薦降。――《國語·魯語上》

又如:薦仍(接連而來);薦更(反覆經歷);荐臻(薦蓁。接連地來到;一再遇到);荐饑(連年災荒;連續災荒)。

古文中的「子」有哪些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子,讀音zǐ

《名詞》嬰兒。

舉例:《荀子 勸學》:「幹、越。夷貉之~,生而同聲,長而異俗。」

《名詞》孩子。

舉例:《桃花源記》:「率妻~邑人來此絕境。」

〈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子。

舉例:《趙威後問齊使》:「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萬民乎?」

《名詞》兒子或女兒。

舉例:《石鐘山記》:「而長~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名詞》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相當於「您」。

舉例:《為學》:「~何恃而往?」

《名詞》泛指人。

舉例:《過秦論》:「然陳涉甕牖繩樞之~,甿隸之人,而遷徏之徒也。」

《名詞》特稱孔子。

舉例:《〈論語〉十則》:「~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名詞》地支的第一位。

舉例:《觀巴黎油畫記》:「光緒十六年春閏二月甲~,餘遊巴黎蠟人館。」

通「仔」。作「仔細」的語素。

舉例:《熟讀精思》:「詳緩看字,~細分明讀之。」

間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10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jiàn

1.空隙:~隙。當~兒。親密無~。

2.隔開,不連線:~隔。~斷。~接。~日。~歇。黑白相~。

3.挑撥使人不和:離~。~諜。反~計。

4.拔去,除去:~苗。

5.偏僻的小路:~道。~行(從小路走)。

jiān

1.兩段時間相接的地方,或介於兩樁事物當中及其相互關係:中~。~距。~奏。天地之~。

2.在一定空間或時間內:田~。人~。

3.房子內隔成的部分:裡~。衣帽~。~量。

4.量詞,房屋的最小單位:一~房。

5.一會兒,頃刻:瞬~。

相關成語

1、 間不容髮

【拼音】: jiān bù róng fà

【解釋】: 間:中間。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舉例造句】: 這事間不容髮,明天就上個摺子,一定要爭回此事。

【故事】: 西漢時期,吳王劉濞準備謀反,他的謀士枚乘認為不可為,就寫《上書諫吳王》說:馬剛受驚嚇就打鼓嚇它,線將斷又吊重物,這兩者危險程度相近,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請大王深思。

劉濞沒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別人了。

2、 人間天上

【拼音】: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解釋】: 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舉例造句】: 真乃是人間天上全珠。 元·湯式《端正好·詠荊南佳麗》

3、 反間之計

【拼音】: fǎn jiàn zhī jì

【解釋】: 間:離間。原意為利用敵人的間諜把假情況告知敵人使之失誤的計策。後來指離間敵人內部,使之不團結的計策。

【舉例造句】:你真笨中了他的反間之計。

文言虛詞而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而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 用在詞後,作詞尾表示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 的樣子 例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康肅忿然曰。雜然相許。2 然而,但是。例 然是說也,餘尤疑之。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3 是的,對的。例 然之,命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然之 以之為然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4 如此,這樣。例 遂開...

感在古文中的意思,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1.說文 卷十 心部 感 動人心也。從心鹹聲。古禫切 2.意思 動 感動。愚公移山 專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屬二山。竇娥冤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錦,免我屍骸現。動 感觸 感慨。蘭亭集序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岳陽樓記 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動 感嘆。歸來去辭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琵...

審在古文中的意思,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1 詳細,周密 慎。視 2 詳究 考察 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呂氏春秋 察今 3 知道,知悉 審矣,何足怪乎?司馬遷 報任安書 4 又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晉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5 審訊 審判 餘經秋審,皆減等發配。清 方苞 獄中雜記 6 真實 確實 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