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各個時代佛教特點及成因,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2021-03-19 18:19:32 字數 5464 閱讀 9185

1樓:東山無人

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其間曾引起正反兩派不同意見的爭執,自此開展日本佛教史新頁。日本佛教的發展、演進,可略分為:飛鳥時代(公元546年至公元645年)、奈良時代(645至781)、平安時代(782至1192)、鎌倉時代(1192至1333)、室町時代(1333至1600)、江戶時代(1600至1868)、明治維新之後(1868至現今)七個時期。

日本佛教初期的建立,歸功於聖德太子的推展,在他攝政的三十年之間,下詔興隆佛法,建立寺院,親自宣講佛經及著疏,遣使入唐,將自朝鮮傳入中國文化的途徑,改為由日本直接與隋唐文化的交流,並以佛教為國教。推古三十三年(625),高麗沙門慧灌抵日,弘傳三論,開日本三論宗之始,門下俊傑甚多,三論便成為此期佛教的主流。另道昭入唐(653),從玄奘大師習法相,為日本法相宗的初傳。

綜觀佛教於此初傳期間,得到國家的保護,唯當時社會仍多以求神的心態奉佛,尚未進入真正的慧解與行持。

奈良時代傳承飛鳥時代的護佛政策,以興隆佛教來護國祐民。有聖武天皇熱心推展佛教,興建壯麗巨集偉的東大寺,鑄造世界有名的奈良大佛,並請唐鑑真大和尚設壇授戒,正式確立日本佛教的戒法,並推崇華嚴思想,以體現其政教合一的理念。本期佛教學風鼎盛,主要宗派有三論、成實、法相、俱舍、律宗和華嚴等六家,即所謂「奈良六宗」。

各寺大多諸宗並存,研究者也數宗並學。唯其中以華嚴宗受聖武天皇的重視,具有優勢地位。又法相宗人才輩出,成為本期佛教思想的主流。

其他方面如寫經、佛教文學、美術等,也同時盛行。綜觀此期佛教,著重人間性、國家性,並有學術發展的特色,在教理上傳承於中國,尚無新論。

平安前期的佛教,以最澄和空海從唐朝傳入的天台及真言宗最盛。最澄入唐,兼學密、禪、戒各宗,日本佛教因此具有複合性,融和而成日本特色的天台教。空海著有《辨顯密二教論》,是最早的密宗教判理論書。

至此,日本佛教已漸脫離中國的範疇,而發展出民族化的佛教。另在最澄及空海度唐前後,許多僧侶亦同時至中土求學,即所謂「入唐八家」,也聞名古今,所學皆與密教有關。因此,平安前期的日本佛教,可稱為密宗的興隆時期。

又本期佛教深受貴族們所信仰,因此貴族青年皆以出家為風尚。

平安中葉之後,貴族與武士間的矛盾嚴重,佛教為保護寺產,徵集武士為僧兵,於是佛教僧侶涉入了日本政治漩渦,奈良六宗衰微,末法思想產生,但也因對末法的警覺,佛教開始出現新的宗派。首先出現的便是含淨土思想的唸佛往生派,以空也上人與惠心源信為代表。因此奈良時代國家性、學術性的佛教,到了平安時代,便轉變成民間化的佛教。

鎌倉時代

平安末期經過慘烈內戰後,由源賴朝於鎌倉設定將軍幕府,開展了鎌倉幕府時代,亦拉開日本武家**制度的序幕。在佛教方面,新興宗派紛紛出現,奈良六宗亦有復興之勢,新舊佛教之間產生多元化的互動與影響。依發展時間先後約分三期。

室町時代

由於社會動亂之故,佛教亦由鼎盛而至衰微。唯有禪宗因武士的歸仰及其「明心見性」的宗旨,所以能在戰禍中一枝獨秀的盛行於社會各階層,也因此產生混合禪味的日本茶道、花道、書道和劍道。又禪宗高僧受到將軍和武士的尊崇和擁護,也自然推動了「禪」的盛行。

這時期最被推崇的是確立「五山文學」地位的夢窗國師與大燈國師。另外,淨土宗、淨土真宗、日蓮宗等宗派,皆在創始人圓寂後,因思想正統之爭,而逐漸**成許多派別,但仍受到許多農民信眾的護持。室町末期,進入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佛教形成兩種不同的形勢:

一是與武士聯合以適應環境的真言、天台等宗;另一股力量則結合被壓迫的民眾,如農民及下階層人,以爭取有利形勢,如淨土真宗及日蓮宗等即是。

江戶時代

戰國時代的動亂結束後,德川家康在江戶設定幕府,為使日本減少外國的壓力與內部紛爭,頒行「鎖國政策」,以禁止耶穌教及其他容易引起動亂的活動,佛教與其他文化因而能在穩定中持續發展。德川家康是淨土宗的信徒,因此努力保護佛教,並將佛教納入封建政權的體系中。他頒佈「寺院法度」,用來制定各宗派所屬寺院的屬從關係,及對寺院的種種規定。

又實施「寺檀制度」,使全國每一個國民都有歸屬護持的寺院。由於法度的限制與寺檀的建立,寺院僧侶的生活獲得了保障,但也導致佛教發展的停滯。

本期佛教有隱元隆琦禪師(1592-1673)從中國應邀至日本創黃檗宗最受矚目。「黃檗宗」與臨濟、曹洞二宗並稱,為日本禪宗第三大派。整體來說,本期的法度制度,是獎勵學問的,然在思想方面卻受到限制,因此在佛學研究上並無特殊表現。

反之,江戶末期,儒學與國學卻積極推展,此時日本神道也應時復興,但是受到「廢佛毀寺」的影響,佛教又進入黑暗期。

明治維新至今

孝明天皇慶應三年(1867),將大政奉還,第二年開始「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在明治元年(1868)頒佈「神佛分離令」,以神道教為國教,又以種種理由,迫令僧侶沿用俗姓,甚至鼓勵僧侶食肉帶發娶妻。佛教界因此集合信徒發起「**一揆」(團結一致)運動來反抗,才獲得停止,但有日本淨土真宗受其影響。

至福田行誡、大谷光尊、赤松光映等新佛教先驅,以世界宗教大勢,評駁**的宗教政策,又有真宗西本願寺派的島地默雷等大力宣導宗教自由立場,終於在明治二十二年通過宗教自由的法律規定,佛教至此才得以渡過困厄時期,進入新的時代。

明治二十年前後,自由研究佛學的新風氣普遍,佛教大學的建立、經典的整理,以及佛學辭典的編纂發行等工作,更充實了日本現代佛學的內容。而在信仰方面,已經脫離中國佛教型態與觀念,並且在日本文化醞釀下的佛教也已普及於民間。二次世界大戰後,佛教更是蓬勃發展,如雨後春筍般發展極為迅速。

佛教對日本有什麼影響

2樓:愛笑的善善哈

日本的佛教是學的我們中國唐朝的漢傳佛教。他們學習佛教都要學中文的!

簡述佛教在日本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神道教與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現在大多數日本國民並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是許多宗教儀式或活動已經與日本人的生活融為一體,如婚禮和葬禮。神道教是在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來的宗教,祭神的場所是神社,神道教認為自然界萬物皆為神。

在《日本書紀》中,佛教於公元552年傳入日本。7世紀初,聖德太子興建法隆寺,致力推廣並普及佛教。2023年,天主教進入日本,至17世紀初,教徒大約有75萬人。

然而後來德川幕府實行禁教政策,直到19世紀後期傳教活動才再次興盛。現在日本經過正式受洗的教徒不超過總人口的1%。

4樓:蒙恩的小孩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是天主教**徒!

所以佛教在日本已經沒落!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5樓:情感分析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大和民族,他們主要要求講禮貌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文化結合了西洋的開放,又結合了東方的內斂。

7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民族是有獨特個性的民族,日本文化的特點也極其明顯。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統各異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用我的話來說,不妨叫做「雜交文化」。其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再看其語言文字,既有中國借來的漢字,又有獨創的平片假名,近年來又大量增加了羅馬字,如此複雜的文字世界罕見。

日本文化產生「多重性」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日本人對異國文化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對本國文化也具有異常的保護心理。身居島國,不受外侵,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來文化,這也是日本人長期養成的性格特點。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區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有一句話說:「地が変われば品変わる」(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意思是說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日本各地的風俗習慣沒有差別,但是比較之下相對很小。風俗習慣、人的思維和行為等等大相徑庭。

筆者在駐日使館工作期間,因公到過日本許多地方,南自沖繩北至北海道,對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氛圍均有切身的感受,覺得沒有明顯的差異。比如:日本沒有一個地方不把「刺身」(生魚片)和「お壽司」(壽司)作為美味佳餚的,也沒有一個地方不吃「生卵」(生雞蛋),不喝「味噌汁」(大醬湯)的。

狹窄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日本化

日本人具有模仿和改造的天賦,具有把外國文化轉化為日本獨特文化的能力。早在平安時代,日本人就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創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語的書寫形式。

鎌倉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為日本佛教的例證。6世紀,即鎌倉時代佛教傳到日本,當時的佛教大師法然和其**親鸞根據日本人的信仰習慣改良了外來佛教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深化了日本的宗教活動。

到現代,日本文化成為了世界各國文化的結合體,借鑑外國的東西,經過精心改良,已是[不和不中不洋]的第三種產物,具有日本獨特的風格。舉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日本人對中國菜情有獨鍾,以橫濱中華街為代表的中華餐館數不勝數,品其味道,雖然早已失去了中華的原味,可是卻完全符合日本人的口味,為此日本人津津樂道中華料理的妙處。我國國內也有很多日式餐館,我們對日餐的要求就兩個字,那就是「正宗」,追求原汁原味。

在日本,對外國菜追求原汁原味的想法基本不存在,只要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是「正宗」。日本有一個著名的餃子連鎖店叫「王將(おうしょう)」,其店鋪遍佈日本全國各地,物美價廉,深受大眾歡迎。其實,中國人一看就知道,那不叫餃子,在中國叫「鍋貼」,只是和中國的鍋貼相比,個頭小了點兒,餡少了點兒,可是日本人一直認為這就是中國的餃子。

我們在借鑑外國時,以前常說的一句話是「洋為中用」,意思是說對外國的東西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國情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為己所用。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人雖然嘴上沒這麼說,但是可以說日本人做得恰到好處,仔細觀察一下,所有來自外國的東西,無一不經過加工改良據為己有了。這也是日本文化的明顯特點之一。

4.現實性

日本人是最重視現實利益的,這點集中表現在宗教信仰方面。信仰宗教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心一定要虔誠,還有一個大忌,那就是不能同時信神又信佛,如果同時信奉神和佛,遇到災難那就神和佛都不會幫你,說不定還會遭到報應,「一僕二主」一般來說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但是,日本人信奉宗教的原則卻是兼而得之,很多人同時信神又信佛。

據統計,日本近1億3千萬人口,信仰宗教人數卻多達4億之多,說明很多人屬於「一僕二主」。其實,日本人自己心裡也明白,這種違反常規的做法,信也等於不信。事實上,除少數人以外,日本人的絕大部分是不信教的,這樣做只不過是一種精神寄託,遇事感到心安。

比如,高考前很多考生都要到神社或寺院禱告、求籤,如果求了個上上籤,那就增強了信心,如果求的是下下籤,據說只要把它拴在旁邊的樹上,就可以逢凶化吉。總之只要你去拜了,禱告了,花上500日元(求籤一般需要500日元),就會心安理得,永保平安。 日本人過年時,有一個重要日程,那就是新年鐘聲響過之後都要去神社參拜,日語叫做「初詣(はつもうで)」,新的一年來臨,第一次參拜神社,這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的固定習慣。

有一年,我在日本趕上了新年,抱著入鄉隨俗的想法,新年鐘聲過後也去了駐地附近的神社,到了一看,那真叫逛廟會,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據說很多人早在2—3個小時之前就已經排隊靜候了,可見日本人為了自身的現實利益向神佛討個平安的心情是何等的迫切!   眾所周知,日本人在科學研究方面,一貫輕視理論研究,而十分重視應用技術的開發,在規格改良和質量上下功夫。這也是考慮現實利益的集中表現。

以上簡要歸納了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徵,其實,因為日本人不僅大量吸收了東西方的先進文化,同時還保持著自身的文化傳統,現象比較複雜,以上四點實難概觀。

日本平安時代是什麼時候,日本平安時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794年,桓武天皇為了重新建起律令政治,遷都到了京都 為了祈求能永世和平,所以這個新首都叫 平安京 從這個時候開始到之後大約400年之間稱為是 平安時代 從此時到江戶時代的結束時期大約1,100年之間日本的首都都是在京都 到了平安時代,莊園更加的增多 而對於大化革新有功的藤原氏所有的莊園是特別的多,...

網路時代的特點,網路時代的特點是什麼?

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謂的網路,通常是在三種意義上使用的 一是網狀的東西 二是指由許多相互交錯的分支組成的系統 三是在電的系統中,由若干元件組成的用來使電訊號按照一定要求傳輸的電路和 或其中的一部分 1 而在資訊通訊領域,一個網路就是一個通訊系統,它允許使用者訪問其他計算機上的資源及相互交換資訊 允許使...

隋唐時期的特點,隋唐時代的特點

日本自大化改新以後,開始全面地吸取唐文化,吸收的重點在於學習和模仿唐的政治制度,完善各級統治機構。這種對唐朝的封建統治制的學習和模仿,到奈良時代 710 794 達到了頂點。日本在 地方,機構內部,法律,教育,經濟都沿用了與唐朝相識的方法與制度。唐朝文化也西傳到很多國家,貞觀四年 630 滅東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