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各章節概括

2021-03-19 18:19:35 字數 5424 閱讀 4381

1樓:汙濁的衛生紙籮

在中國上對這些評價都很高,**方面也很合適,整體來說非常不錯的; 但是買東西,關鍵還是要看產品的特點是否符合您的需求,建議認真衡量以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貴的不一定就代表是好的,適合自己的。 當然價效比方面,個人覺得後者更好。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有不滿意的地方,還請您繼續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本什麼書

2樓:一縷陽光

恩格斯晚年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原始社會的一部全面、系統的重要著作。

它對原始社會的家庭關係、氏族制度、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的科學**,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起源》首次於2023年10月以單行本形式在蘇黎世出版。後多次再版。

現流行的是第4版的文字,其結構由第1版、第4版的序言和九章正文構成。第九章是全書的概括和總結。該章概括地分析了氏族制度的解體、私有制、階級、國家產生的一般條件和基本過程,闡述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必然滅亡,文明社會必將為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裡主要持有什麼樣的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下面參考資料有連結,比我自己的理解更深刻,慚愧!

如果你需要恩格斯這篇著作的原文,我可以提供電子書。chm格式的!

關於母權制的爭議

產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第二波女權運動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接受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但也向傳統馬克思主義提出了挑戰,對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部被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婦女理論經典作品的觀點作出修正和補充。

恩格斯在《起源》中表述了人類物質條件的變化如何影響了他們的家庭關係組織。按照恩格斯的觀點,早期的以狩獵和採集為主的社會是財產公有制和群婚制的社會,在家庭之前存在過一種「毫無限制的**關係」的原始狀態,隨著部落中女子的逐漸稀少,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共同生活的對偶家庭開始存在。恩格斯認為此時婦女不僅居於自由的地位,而且居於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

因為婦女勞動對於部落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她們生產了絕大多數物品,如衣物、家用物品及工具等。

母系血統制度和母權制是早期對偶社會的特徵,婦女擁有政治、社會和經濟權力。婦女的統治地位**於家庭——原始的生產中心;假如生產的場所改變,她就將失去她的統治地位。在「新的、社會的動力發生作用」下,「家畜的馴養和畜群的繁 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的**,併產生了全新的社會關係。

」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能「供給非常充裕的乳肉食物。」在男子勞動領域內出現了剩餘產品,形成財富的積累,這就加強了他們在群體中的地位。」而當世系還是按母權制來確定之時,「固定的財富差不多只限於住房、衣服、粗糙的裝飾品以及獲得食物和製作食物的工具:

小船、**、最簡單的家庭用具。」

隨著家庭外生產勝過家庭內生產,兩性間的分工呈現出新的社會意義。男子勞動和生產變得重要起來,婦女勞動和生產及社會地位隨之下降。「隨著財富的增加,它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佔居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產生了利用這個增強了的地位來改變傳統的繼承製度使之有利於子女的意圖。

」「因此,必須廢除母權制,而它也就被廢除了。」這樣一夫一妻就產生了。

恩格斯認為這個轉變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慾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丈夫憑藉經濟權力來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稱「在家庭中,丈夫是資產者,妻子則相當於無產階級。

」男性統治根源於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財產的事實。婦女壓迫將伴隨私有制的解體而終止。

在恩格斯看來,婦女的服從地位、私有制的出現和向父系社會的轉變與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產生緊密相聯。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的唯一目的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的社會延續。男性統治,首先以父系然後以父權制的形式,僅僅是在有財產的男子與無財產的婦女間階級**的結果。

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它決不是個人**的結果,」它「仍然是權衡利害的婚姻。

」只有婦女對男子經濟依賴的消失,才會允許兩性關係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愛情基礎之上。

因此,恩格斯提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以使婦女經濟上不再依賴於男子;婦女解放的第二個先決條件是必須「依靠現代大工業」,只有在高度發達的工業化社會裡,才可以想象婦女能夠真正得到解放;第三個先決條件是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即「把私人的家務勞動溶化在公共的事業中。」因為在前階級社會,家務勞動有一種「公共的性質」,而一夫一妻制家庭產生後,「家務的料理…不再涉及社會了。它變成了一種私人的事務;妻子成為主要的家庭女僕,被排斥在社會生產之外。

」最終,婦女解放的根本條件是消滅私有制,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恩格斯的上述觀點受到了眾多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的批判。凱琳·薩克斯在她《重新解讀恩格斯——婦女、生產組織和私有制》一文中,修正了恩格斯《起源》的結論。她根據最新的民族誌發現,認為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不一定是性別壓迫的根本條件。

她提出「社會性**」這一新概念,也就是說,婦女參加社會勞動,成為社會性**是婦女解放的根本條件。凱琳·薩克斯的觀點反映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對婦女壓迫根源問題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凱琳·薩克斯關於「社會性**」問題在恩格斯《起源》中已經作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被充分論述過。

事實上,凱琳·薩克斯沒有衝破資產階級女權主義者的思想侷限。

首先,凱琳·薩克斯沒看到恩格斯的《起源》僅以非常籠統的方式簡稱「婦女」。恩格斯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他的分析主要適用於資產階級婦女。對工人階級婦女來說,情況有著很大不同:

「自從大工業迫使婦女走出家庭,進入勞動市場和工廠,而且往往把她 們變為家庭的供養者以後,在無產者家庭中,除了自一夫一妻製出現以來就紮下了根的對妻子的虐待也許還遺留一些以外,男子的統治的最後殘餘也已失去了任何基礎。」也就是說,資產階級婦女比工人階級婦女遭受更多的壓迫。因為進入勞動市場的工人階級婦女在某種程度上不再依賴於工人階級男性,而資產階級婦女沒有獨立於資產階級男性。

因此,工人階級婦女不但沒受到本階級男性壓迫,反而與其在推翻資本主義方面享有共同利益,資產階級女權主義思想很少能吸引她們。資產階級婦女更有可能成為女權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婦女的階級地位給了她們較強的洞察社會現實的能力,使她們看到大多數女權主義的觀點是統治階級思想的描述。女權主義者大都假定一切階級的婦女在消除男性特權上享有共同利益;由於混淆了階級差別,她們實為統治階級服務。因此,女權主義者必須看到婦女與工人階級的天然聯絡。

為了共同、長遠的利益,婦女應該聯合工人階級男性進行推翻資本主義的鬥爭,而不是集中抨擊所有男性的表面特權。

其次,凱琳·薩克斯沒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提供克服所有壓迫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社會中,不再有一個為了自己利益而使壓迫永久化的資產階級存在。社會主義革命將使工人階級掌握國家機器,工人階級在組織生產、生產什麼、生產過程及產品如何分配上起主要作用。

恩格斯看到,婦女在負擔家務勞動的同時又要充分參與公共生產是十分困難的,她們不得不在完成家務工作和參加社會生產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使家務勞動社會化。家庭是人們生兒育女,滿足食物、住房、休養等直接需要的場所。

如果這些職責總體上由社會來承擔,家庭內的關係將發生轉變,家庭內男性統治的基礎將會消失,而婦女將成為這場轉變中的主要受益者。婦女不再被迫因經濟原因而結婚或維持一個不滿意的婚姻。社會主義為配偶雙方真正自由、平等關係的建立提供一個物質基礎。

正如恩格斯所說:「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係,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後,才能普遍實現。到那時候,除了互相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

」與凱琳·薩克斯不同,大多數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都承認恩格斯《起源》對論述家庭和財產關係的貢獻,但是她們也認為其有不充分之處,這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首先,恩格斯《起源》沒從人類自身的再生產的角度去分析婦女解放。在《起源》一開始,恩格斯指出:「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

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於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

一方面受勞動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展階段的制約。」但是恩格斯後來沒有對這個觀點作進一步闡發。關於再生產方式的討論常見於一些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的著作中。

2023年朱麗葉·米切爾(juliet mitchell )發表了《婦女:最漫長的革命》一文,首次從理論上批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婦女理論。她指出,在《起源》中,「對於婦女地位的討論與對於家庭的討論是相互脫離的,或者,前者只是後者的補充,而家庭則僅僅被視作私有制的前提。

」至七十年代,蓋爾·盧賓(gayle rubin)在她的《女人交易》中指出:「在恩格斯的書裡,『物質生活的第二個方面』的概念總是趨向於消失在幕後,或是被合併在慣常的『物質生活』概念裡。」簡·弗拉克斯(jane flax 1981)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恩格斯一開始強調了生活的再生產,然而他很快地改變了方向去分析生活的生產,並把它作為理解階級鬥爭和歷史發展的主要方法。

著名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阿莉森·傑格爾在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集中在生產上,它確定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務勞動是存在於生產之外的。而家務勞動又是再生產即人類勞動力的再生產。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認為, 恩格斯的矛盾在於他既承認人類自身的再生產的重要性,卻又徹底地把它納入生產及與生產有關的範疇的分析之下。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主張,研究婦女壓迫,必須同時涉及性的和物質經濟的條件,如果人們要理解壓迫而不是僅理解經濟剝削,因為壓迫並不等於剝削。其次,恩格斯《起源》從未討論過性別分工的起源問題。

簡·弗拉克斯認為,比恩格斯輕視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因素更今人沮喪的是恩格斯相信有一種最初的性別分工。恩格斯沒有解釋它產生的原因,而聲稱早期人類社會也存在性別分工,婦女照著孩子並操持家務,而男子打獵成為主要食物的提供者,並負責生產性勞動。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指出,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假定性別分工起源於「性行為方面的分工」,它是「自發地」或「自然地」產生的分工。

然而,阿莉森 ·傑格爾說:「如果我們嚴肅地對待以上觀點,它暗示出,無論社會如何消滅分工,只要性行為的分工繼續存在,分工總是可能重新出現。」

阿莉森·傑格爾進一步具體分析:事實的、邏輯的漏洞,未經證實的假設等。比如,當代人類學最新資料質疑恩格斯的關於以母權制為特徵的早期人類社會的假設;質疑恩格斯的性別分工存在於人類社會早期並且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幾乎沒有變化的假設。

如果這些假設成立,恩格斯就需要解釋:為什麼婦女最終沒有統治男人?畢竟財富的積累為婦女提供了與男子同樣獲取生活資料的可能性。

如果財產由氏族佔有而氏族是母權制的,為什麼在向階級社會轉變時,男子成為了牲畜和奴隸的擁有者?如果婦女是族長,為什麼她們沒有佔有新的生產資料?為什麼是婦女要負責某些工作而男子又負責另外的工作?

所有這些問題都削弱了恩格斯的觀點。不過可以說,婦女在前階級社會沒有被有組織地剝削和奴役,這一剝削和壓迫是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而形成;在此意義上,傑格爾認為恩格斯的闡述是正確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具體論點已被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所懷疑。但是,他的一般的思想傾向性對研究婦女地位的人們具有啟發意義。因為馬克思本人沒有著手對資本主義社會婦女地位進行全面調查研究。

因此,恩格斯的《起源》被傳統社會主義者當作分析婦女壓迫現象的經典理論而接受下來。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意思嗎

封建土地私有制只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種形式,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土地歸誰佔有的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有 國有 公有 比如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 地主土地所有和農民土地所有為私有。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國家所有,一切土地屬於君王一個人,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或個體所有 記得采納啊 ...

馬克思恩格斯到底是怎樣看待私有制的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和早先一些的哲學家如法國的盧梭等人都認為私有制是一種不平等的形式,是剝削壓迫侵略奴役偷盜搶劫詐騙 等等萬惡之源,因此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 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 消滅私有制 似乎只要消滅了私有制從而就能消滅階級,就能消滅種種的社會罪惡,實現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衝突,人人平...

中國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好處壞處,中國古代土地私有制利弊越多越好

好處 土地歸私人所有,所有者能夠積極的使用土地,利用土地創造更多的價值,減少了土地的浪費。壞處 土地是生產資料,土地資源也有限。當土地資源集中到少數人手裡的話,必然會導致多數人失去土地。多數人失去生產資料的話,社會就會動盪,無產者將會推翻有產者。中國古代土地私有制利弊 越多越好 好處 土地歸私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