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對應的詩句,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思一樣的古詩有哪些?

2021-05-18 15:50:22 字數 3401 閱讀 3123

1樓:新不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出處:《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相對應的詩句如《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樓:某事業某某某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思一樣的古詩有哪些?

3樓:光

《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

這不僅僅是遊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

由於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出處:《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4樓:匿名使用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5樓:天蠍李莉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6樓:我要料料啦

《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基本資訊:

【譯文】

從正面看廬山的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啊!

【賞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

【作者簡介】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2023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思相近的成語

7樓:靜謐

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是《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

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樣,都是強調主觀能動性,人的主觀意識是對客觀的客觀事物的最後判定,並不是說否定了客觀真理

2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8樓:愛游泳的霸王龍

各抒己見,各持己見

和「各持己見」都有表示對某一問題有不同看法之意;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主要強調觀察角度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見解;而「各持己見」強調「持」;即堅持自己的意見。

關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表述

9樓:匿名使用者

仁者見仁,智

者見智 解釋

常用義: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本義:只看到事物的部分特徵,片面的,區域性的分析問題,沒有認識到事物的全貌。

對於需要表明個人觀點的地方,我還是一個意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思是說這件事情不好說,就看各人的看法,我處於中庸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對這件事不發表個人的看法,大家看著辦吧。

10樓:聽荷遐思

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不發表看法的時候,或對某種問題有不同看法時,通常都說這句話

11樓:匿名使用者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縮成成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縮成一個四字詞語是什麼?

成語詞目 bai見仁見智du 拼音發音 ji n r n ji n zh 解釋意思zhi 對同一個問dao題,不同的人從不專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屬。成語出處 語本 易 繫辭上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知,同 智 後以 見仁見智 謂對同一問題各有各的見解。成語示例 議論紛紜,卻無非背後論...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什麼意思

仁者從仁的角度看待,智者從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本義 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有如佛家明心見性,心中有仁者就從仁的角度去考察發掘事物仁的一面,智者就從智的一面去考察發掘事物智慧的一面。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採納,謝謝 比喻對同一個問題...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它意思對應的詩句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出處 周易 繫辭上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相對應的詩句如 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者見仁智者見智出處 周易 繫辭上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相對應的詩句如 題西林壁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