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無為思想是指什麼,老子主張的無為思想是什麼意思?

2021-06-01 02:54:24 字數 7646 閱讀 3842

1樓:dreamcatcher茗

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無為,即「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順乎自然以為治。

無為是實現無不為 、無不治的前提和條件,「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的無為思想老子的哲學並不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學體系,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一種對「道」的追尋。老子「道」的學說,就是對宇宙萬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遠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實踐之中。

對於個體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則是一種達至善治的智慧。

2樓:刀哥威武霸氣呀

不知道你要想知道什麼呢,怎麼說都不明白呢

老子主張的「無為思想」是什麼意思?

3樓:dreamcatcher茗

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回之教」。無為而治是答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無為,即「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順乎自然以為治。

無為是實現無不為 、無不治的前提和條件,「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的無為思想老子的哲學並不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學體系,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一種對「道」的追尋。老子「道」的學說,就是對宇宙萬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遠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實踐之中。

對於個體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則是一種達至善治的智慧。

老子主張的無為思想是什麼意思

4樓:金湖三河兄弟

無為就是一個順字,人順自然秩序,人順社會秩序,人順生命秩序,這時自己就會順心,他人就會中意,人們評價是如數,其樣子是平平常常。

5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強調順應自然,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在這個基礎下去發揮人得主觀能動性。不要去過分強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我的理解,供你參考。

6樓:哲學鼎端

老子的"無為"觀點什麼意思? 耿閣(鳴天士君)著

7樓:9易春秋

所謂無為——「我不干涉誰,誰也別干涉我」,就任一主體(自我)與其他客體(他人)而言包含了兩個方向的要求:

1.主體(自我)不可干涉任何其他客體(他人)——主體的無為——即「我不干涉誰」;

2.其他任何客體(他人)不可干涉主體(自我)——客體的無為——即「誰也別干涉我」。

以上二者須同時並行不可或缺,

而主體無為與客體無為的缺一不可,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尊重與平等。

因此,「自由」的華夏原生態表達就是——「無為」,

或者說「無為」就是「自由」的華夏原生態表達。

而「無為」=消極自由 「無不為」=積極自由

消極自由是一種不讓別人妨礙自己的選擇為要旨的自由,它的含義是:當個人處於非強制或不受限制的狀態時,個人就是自由的;過多的國家干預常被看做是削弱了個人的積極性並侵犯了基本自由。

消極的自由,亦即:「在什麼樣的限度以內,某一個主體(一個人或一群人),可以、或應當被容許,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為他所能成為的角色,而不受到別人的干涉?」。

在這種意義下,自由就是「免於……的自由(liberty from…)」。若我是自由的,意思就是我不受別人干涉(強制)。不受別人干涉的範圍愈大,我所享有的自由也就愈廣。

積極的自由,則和以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關:「什麼東西,或什麼人,有權控制、或干涉,從而決定某人應該去做這件事、成為這種人。而不應該去做另一件事、成為另一種人?

」在這種意義下,自由是「去做……的自由(liberty to…)」。

所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就是:

作為維持社會正常狀態的自由如果被破壞了,為了恢復自由和社會的正常狀態,可不惜動用一切手段,以剷除破壞自由的因素和力量。而採取一切手段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保證自由得以繼續貫徹和維持。

8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認為「道」是無為的。

因此,無為便成為道教徒對自然界的執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以及人的安身立

命的基本態度。

9樓:農士恩閆衣

不去想。這是一種消極的思想。是讓不去爭取

聽天命。相信老天會給自己安排

老子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啊?

10樓:月似當時

老子的無為是指要君主不與民爭,順應民眾,不妄為的意思。

老子的無為,並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違反「天時、地性、人心」,不能僅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老子的「無為」,並非要君主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說,「無為」並非要君主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君主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道家並不是出世的,也不是消極的。它裡面產生了許多積極入世有所作為的人物,而且也有鼓勵人們張揚個性大有作為的精神。只不過人們對其充滿了道聽途說的認識和想當然的理解,所以才讓道家揹負了「消極 」的壞名聲。

歷史上的許多道家人物並非消極無為,而是大有作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歷史關頭,他們的作用更為明顯,只不過他們功成而不居,躲在巨人的影子下面,因此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什麼顯赫的名字,或者是留下了名字,但由於其功業的神奇,在民間就有了種種傳說 。

但道家無為卻被「有心」的儒家學者、佛教徒以及某些受佛教影響的道教徒解釋得面目全非;無為被僵化為「什麼都不做」;道家所包含的科學精神和思維方法完全被視而不見;道家的積極思想沒有得到更多的張揚,而消極思想卻在滋生蔓延。

11樓:金湖三河兄弟

無為不是沒什麼作為,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的為是最能的為,是有作為的,無為的為是最高效的作為。

老子的無為是順其自然的為,是少礙無礙的為,是順暢的為,是與世之眾事有機結合的為,是與眾多無為之事聯動的無為。

老子的無為是適其時機無過無不及的為,老子的無為是科學作為,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是效果最佳的作為,這效果最佳的作為才能算作是無為無不為。

老子的無為是不高不低不大不小不貴不賤不急不緩的為。

12樓:巢梅花望娟

老子看到當時的統治者本是無德無能的,卻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為,結

果使老百姓疲於奔命,勞民傷財,造**民的災難。在這種情形下,老子極力

呼籲統治者為政要"無為",實行"無為而治",不要過多幹涉者百姓的生活。

"無為而治"本言自於孔子"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論語、衛靈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學裡,"無為而治"的思想成為了一個體系。老子說:"我無為而民

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五十七章〉"好

靜"是針對統治者的騷擾而提出的;無事',是針對統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無慾"是針對統治者的貪慾而提出的。老子認為為政者應當能做到"無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壓迫:君主應當學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過著勤儉的生活,日理萬機不貪享受,治國能順應社會規律、時代潮流,制利

國、利萬眾的憲政:一旦制訂頒佈,就不輕易改動,讓萬民在頒佈的憲政下自

化。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

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有人認為"無為"就是毫無作為、

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佈,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說過:"無

為而無不為"(四十八章〉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作不成了。"這

裡,"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

效果。這和第三章所說的:"為無為,而無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為無為,

而無不治"的意思是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不上軌

道的。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

前進。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是"有為"一一亂為、妄為。"為無為"是講從"無

為"的態度去"為"可見老子並不反對人類的努力,老子說:"萬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創造、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眾的事業。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佔有衝動。人類社會爭端的根源,

就在於人人擴張一己的私慾。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為、不要貪、不要爭

奪、不要佔有、不違背規律。

數千年來,老子的"無為"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產生了很

大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這個思想是否還有價值呢?,我們是否還需要"無

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包含著對人與自然相

互關係的深刻理解,包含著對社會的有益啟示,它要求人們樹立一種超脫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無私無慾,利於他人。因而,老子的"無為"思想不僅有存在

的價值,而且需要繼續發揚。

13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實際上就是老子很重要的一個思想,「無為而治」

無 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無 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來 的 。 老 子 認 為 天 地 萬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萬 物 的 運 動 變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規 律 。

那 麼 道 的 規 律 又 是 什 麼 呢 ? 老 子 說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經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見 , 道 的 最 根 本 規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為 本 , 那 麼 對 待 事 物 就 應 該 順 其 自 然 , 無 為 而 治 , 讓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發 展 , 使 其 處 於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狀 態 , 不 對 它 橫 加 幹 涉 , 不 以 有 為 去 影 響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 也 只 有 這 樣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發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來 , 為 人 處 事 , 修 心 煉 性 , 都 應 以 自 然 無 為 為 本 , 避 免 有 為 妄 作 。 老 子 說 : " 是 以 聖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經 · 二 章 》 ) " 上 德 無 為 , 而 無 以 為 ; 下 德 有 為 , 而 有 以 為 。 " ( 《 道 德 經 · 三 十 八 章 》 ) "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於 無 為 。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 ( 《 道 德 經 · 四 十 八 章 》 ) 嚴 君 平 亦 謂 : " 有 為 之 為 有 廢 無 功 ; 無 為 之 為 成 遂 無 窮 … … 覽 天 地 之 變 動 , 觀 萬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為 亂 之 首 也 , 無 為 治 之 無 也 。 " ( 《 道 德 真 經 指 歸 · 卷 八 》 ) 總 之 , 根 據 道 家 的 觀 點 , 在 自 然 無 為 的 狀 態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規 律 順 利 發 展 , 人 身 、 社 會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為 幹 涉 事 物 的 發 展 進 程 , 按 照 某 種 主 觀 願 望 去 幹 預 或 改 變 事 物 的 自 然 狀 態 , 其 結 果 只 會 是 揠 苗 助 長 , 自 取 其 敗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應 該 採 取 無 為 之 道 來 養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達 到 預 期 的 目 的 。

當 然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 決 不 是 一 無 所 為 , 不 是 什 麼 都 不 做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是 不 妄 為 , 不 隨 意 而 為 , 不 違 道 而 為 。 相 反 , 對 於 那 種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則 必 須 以 有 為 為 之 。

但 所 為 之 為 , 都 應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 無 為 之 為 發 自 自 然 , 順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為 , 而 不 是 人 為 而 為 。 所 以 這 種 為 不 僅 不 會 破 壞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於 事 物 的 自 然 發 展 和 成 長 。

二 、 個 人 生 活 與 無 為 而 治

在 現 代 社 會 , 隨 著 科 學 技 術 的 發 展 , 不 僅 人 們 的 物 質 生 活 有 了 巨 大 的 提 高 , 而 且 人 們 的 精 神 生 活 也 變 得 越 來 越 豐 富 。 但 與 此 形 成 鮮 明 對 比 的 是 , 人 們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卻 並 沒 有 隨 著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提 高 ; 相 反 , 在 許 多 時 候 , 人 們 反 而 覺 得 比 以 前 更 不 幸 福 , 更 不 快 樂 。 究 其 原 因 , 則 是 因 為 現 代 社 會 以 其 多 姿 多 彩 的 形 態 展 現 在 人 們 面 前 , 面 對 各 種 各 樣 的 物 質 和 精 神 誘 惑 , 人 們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激 發 , 但 人 們 滿 足 自 己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能 力 又 是 有 限 的 , 於 是 導 致 人 們 內 心 的 無 盡 痛 苦 和 煩 惱 。

實 際 上 , 根 據 道 家 的 觀 點 , 人 生 的 一 切 痛 苦 和 煩 惱 皆 源 於 人 的 有 為 。 人 不 願 意 按 自 然 的 秩 序 去 生 活 , 不 滿 足 於 既 有 的 自 然 狀 態 , 而 總 是 試 圖 按 自 身 的 願 望 和 他 人 的 要 求 去 改 造 生 活 , 並 自 認 為 這 樣 才 會 使 生 活 更 美 好 。 殊 不 知 , 這 種 對 自 然 的 生 活 秩 序 的 破 壞 , 不 僅 不 會 給 人 帶 來 幸 福 和 快 樂 , 反 而 會 給 人 造 成 無 盡 的 痛 苦 和 煩 惱 。

那 麼 如 何 才 能 從 根 本 上 擺 脫 人 生 的 痛 苦 和 煩 惱 呢 ? 道 家 認 為 , 最 根 本 的 解 決 方 法 就 是 無 為 而 治 。 因 為 真 正 的 幸 福 和 快 樂 並 不 是 超 越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滿 足 , 而 是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滿 足 , 必 然 是 符 合 道 的 規 律 的 自 然 無 為 狀 態 。

對 人 來 說 , 要 達 到 自 然 無 為 首 先 就 是 要 使 人 的 精 神 意 識 進 入 虛 靜 狀 態 。 因 為 人 之 有 為 皆 因 欲 念 而 起 。 欲 念 一 起 則 心 動 , 心 動 則 意 動 , 意 動 則 神 動 , 神 動 則 氣 動 , 氣 動 則 形 動 , 形 氣 神 動 則 必 然 神 馳 於 外 , 氣 散 於 中 , 精 耗 於 內 , 健 康 為 之 受 傷 。

老 子 雲 : "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聾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馳 騁 田 獵 令 人 心 發 狂 ; 難 得 之 貨 令 人 行 妨 。 " ( 《 道 德 經 · 十 二 章 》 ) 如 果 人 貪 圖 感 官 的 享 樂 , 使 精 神 意 識 隨 五 官 而 馳 散 於 外 , 欲 念 妄 想 致 心 神 不 寧 , 人 的 身 體 就 會 受 到 損 害 。

要 防 止 這 種 局 面 的 發 生 惟 有 一 法 , 這 就 是 虛 其 心 , 靜 其 神 。 心 虛 則 欲 望 不 起 , 神 靜 則 念 頭 不 生 , 心 清 神 靜 , 根 本 堅 固 , 形 神 相 親 , 則 能 長 生 久 視 。

評價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有哪些

評價老子 無為而治 的思想,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無為 作為一種政治原則,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使 無為而治 系統化而成為理論的是 老子 他們人為統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無為而治 的理論根據是 道 現實依據變 亂 為 治 無為而...

楊朱,老子。莊子的思想什麼不同,楊朱,老子,莊子的思想有什麼不同

根據幾十年的考古發現和以往的文獻記載,馮友蘭的道家三階段論是完全錯誤的,而胡適的道家發展史倒是比較符合歷史實際 道家真正的發展史是 1 起源 漢書 藝文志 曾記載,道家書籍有 黃帝四經 黃帝銘 黃帝君臣 雜黃帝 力牧 伊尹 太公 辛甲 鬻子 管子 等,暗示道家思想與黃帝 伊尹 姜太公 辛甲 鬻子 管...

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異同,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區別又哪些不同

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 道版 事物本 權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 靜止的,而是相對複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莊子的主要思想有 天道無為 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