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求解答,初一歷史題。求解答

2021-05-14 11:39:11 字數 5381 閱讀 2240

1樓:戰戰天風

1,廢分封行郡縣2,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3統一度量衡

為人刻薄過於**,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商軮變法促進了秦國的強大,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

2樓:拐個天使回地域

見初一(上)歷史書38頁,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田宅。建立縣制。

3樓:星空の飄雪

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2·獎勵耕戰

3·建立縣制。

4樓:我的飛翔的夢

1可以在歷史書上找,2則要靠你自己嘍

初一歷史!求解答!

5樓:忱龍為幸福奮鬥

1、d2、c

3、a4、c

採納後奉上其它答案。私信!言必行,行必果。

6樓:〝木

你不厚道啊,一兩道還有時間幫你看看,你直接把整個卷子發上來,可恥

初一歷史題。求解答

7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後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

2、圍魏救趙

戰國時(公元前353年) 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

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3、這個成語出自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託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春秋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朝秦暮楚比喻人反覆無常,沒有原則。亦比喻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4、臥薪嚐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臥薪:躺臥在柴草上,象徵:發憤圖強。嘗膽:口嘗苦膽,以鍛鍊意志。

5、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8樓:道可道

退避三舍

晉文公即位以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箇中原的霸主。

這時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

他發出命令,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沒有人願意發兵打狄人。

有人對周襄王說:「現在諸侯當中,只有秦、晉兩國有力量打退狄人,別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發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

晉文公馬上發兵往東打過去,把狄人打敗,又殺了太叔帶和他那一幫人,護送天子回到京城。

退避三舍

過了兩年,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們都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

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為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

「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也要拼一個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復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曹、衛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

退避三舍

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紮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後撤。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

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

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後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佈置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後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成得臣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措詞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惠,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現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麼只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啦。」

大戰了。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大旗,指揮軍隊向後敗退。他們還在戰車後面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後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裡。他不顧前後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衝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

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後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草木皆兵,心驚膽戰,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

晉軍佔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才凱旋迴國。

晉國打敗楚國的訊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踐音jiàn)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訂立盟約。

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第三個霸主。

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

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

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公元前354年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朝秦暮楚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內部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七國中秦、楚勢力強大,魏、韓、趙、燕、齊等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遊離在這兩國之間,時而靠近秦國,時而靠近楚國,一班政治說客奔走在這些諸侯國之間。

臥薪嚐膽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

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了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臥薪嚐膽[2]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奸臣伯嚭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

」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

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臥薪嚐膽[3]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嚐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佔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

「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

」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後來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於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

紙上談兵

趙括年幼時在其父趙奢的影響下熟讀兵書、能言善辯,卻無實戰經驗。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上任後便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引兵出擊,被秦軍包圍。

期間曾組織多次突圍,但均不成功。在被圍46天后,趙括在突圍時失蹤(司馬遷認為可能是畏罪潛逃)。40餘萬趙兵只得投降,後被秦將白起全部坑殺。

此役為著名的長平之戰。

趙括因戰敗而斷送40餘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蹟成為成語紙上談兵。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等記載,長平之戰前,趙括之母上書趙王,說趙括不能為將,指出趙括在人品方面(並未提到能力)有問題,並說:「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

願勿遣。」然而趙王不聽,於是趙母問,如果趙括戰敗,自己是否可以不受株連,趙王同意了。但事後趙家還是遭到了報復,被滅族。

初一歷史求解,初一歷史求解謝謝

26.3 措施 政治 居安思危,民為邦本,知人善任,虛懷納諫經濟 修養生息的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法律 民本思想,慎用刑法 文化 文德治國,崇儒尊孔,完善科舉制 民族關係 民族團結政策 開放的對外政策,兼收幷蓄的方針 業績 使唐朝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恢復和發展,出現了 貞觀之治 的...

初一英語求解答,初一英語題目!!! 求解答!!!急!

第一題 3.crying 4.without 5.reached 第二題 1.a 2.d 3.b 4.a 第三題 1.into pieces 2.hopped out of 3.pointed at 初一英語題目!求解答!急!1由點到面,構建知識網路 對所學的知識點分步地進行梳理 歸納和總結,理清知...

歷史題求解答,歷史題有哪些?

好的,樓主,待會兒記得哦 不選a是因為1954年是社會主義的開始初步探索,這是1954年影響最大的一件事,為什麼會是1954年呢,原因是這一年中國開始了三大改造,就是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還有哦,是1956年底完成的。望。歷史題有哪些?高考歷史題分為 選擇題與非選擇題。考研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