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類似於拼音的事物嗎,中國古代有拼音嗎

2021-05-11 17:23:33 字數 4810 閱讀 3685

1樓:佛手

中國古代有類似於漢語拼音的東西叫音韻學,今天的學者復原古漢語讀法也是靠各種音韻書。說古人不會注音的不如想想詩詞歌賦,如果古人不會切音標音,我們的詩詞歌賦怎麼會講究押韻了!那麼他們連韻是啥都不知道嗎!

郭璞在《爾雅·序》中說:「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簡單來說十三經之一的《爾雅》就是詁訓書,這裡也以爾雅為例。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

這裡把水的稱呼說明白了,在古代還會有人來教你怎麼讀。

我們熟知的神算郭璞就曾為《爾雅》做注,郭璞曾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還為他們注音作圖,併為它注音、作圖。

中國古人注音的方法:

一 找同音字

《說文解字》儡,相敗也,……讀若雷。

二 反切

此法在中國古代流傳最廣也歷史悠久,方法是一個漢字表示韻和聲調,一個漢字表示聲。這種方法也曾為廣州等地會道門黑幫中流行的黑話法。

如器,去冀切。

去取調q,冀取音調j,既器讀qi。

中國古代有拼音嗎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兩個漢字注出一個漢字的讀音.是一種傳統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對漢字字音結構的分析.第一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讀音.

中國人自己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

鴉片戰爭以後,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梁啟超、沈學、盧戇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在切音字運動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採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盧戇章的《一目瞭然初階》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切音新字」,2023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等都屬於假名系.

② 速記系:採用速記符號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到2023年兩年間出版的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母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速記系.

③ 拉丁系: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號.1906 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2023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黃虛白的《拉丁文臆解》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拉丁系.

2023年2月,讀音統一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定一切字的國音發音」和「採定字母」.會議開了三個多月.在這次會議上,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確定了「標準國音」;擬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個,這套字母採用漢字筆畫式,字母選自古代漢字,音節採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三拼制,對雙拼的反切法進行了改進,其用途僅在於標註漢字讀音,不作為拼音文字.

這套注音字母後來減為37個(聲母12個,韻母13個,介母3個,比雙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幾乎減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過之後,擱置了五年,才於2023年由北洋**教育部正式公佈.2023年,全國各地陸續開辦「國語傳習所」和「暑期國語講習所」,推廣注音字母,全國小學的文言文課一律改為白話文課,小學教科書都在漢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從2023年到2023年,注音字母在我國使用了近40年的時間.

這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國語、普及拼音知識起了很大的作用.2023年,上層**中有人覺得「注音字母」的名稱不好,改稱為「注音符號」,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2023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

2023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葉籟士在發言中說:「從2023年到2023年這個期間,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主要進行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經過了三年的摸索,曾經擬定幾種草案,都放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漢字筆畫式)裡頭」.

這次會議上印發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開會通過.

2023年10月,***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於2023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23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2023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規範化普通話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寫方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拼音方案.

3樓:贊贊威

古代沒有拼音。但古人同樣給漢字注音。

大體說來,古代的漢字注音方法有兩大類

第一類:直音。所謂直音法,就是用漢字來給漢字注音。比如顴,音全。

《說文解字》 中常常說"讀若某",後人說成"音某"。例如 陸德明《經典釋文》註釋《詩經毛傳》說:"拾, 音十。"這就是說,"拾"字應該讀象"十"字的音。

直音法挺好的,解決了注音的一部分問題。但是也有很大的侷限性:有時候,這個字沒有同音字,例如普通話裡的「丟"字,我們找不到同音宇來注直音;更多的時候,這個字雖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反而是更生僻的字,注了直音等於沒注。

於是,直音法有了進化,那就是利用不同聲調的同音字來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作"到平聲"。」刀" 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說"音到"是不準確的,必須把 "到"字的聲調改變了, 才能得到"刀"字的音。

這一下,總算比直接直音法要好多了,但還是不夠好。於是出現了第二類:反切法。

反切又叫「反」、「切」、「翻」、「反語」等。

反切是借用兩個漢字的音來確定第三個漢字(即被反切 字)的音。古代,漢字行文是直行書寫,故反切的前一個字為 "反切上字",後一個字為"反切下字"。漢字的音節可以分為"聲"和"韻"兩部分。

反切上字和被反切宇是雙聲 (即聲母相同),用來確定被切字的聲母;反切下字和被切字是迭韻關係(即韻母相同),用來確定被切字的韻母 。因聲調也是韻母的一種性質,所以被切字的韻母也由反切下字確定。 這就是所謂"上字定聲,下字定韻"的反切原則。

其實質就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例如:訂,丁定切。d(īng)+(d)ìng=dìng

反切是古代的拼音方法,比起直音法來是很大的進步。古代的字典、韻書如《康熙字典》、《廣韻》等基本上都是採用反切注音的。

古代有拼音嗎?

4樓:笑傲馬蕭蕭

秦朝統一全國後,李斯作《蒼頡篇》、趙高作《爰歷篇》作為兒童的識字讀本。這兩本書在中國用了很長的時間。南北朝時周興嗣編寫了《千字文》,後來又出現《三字經》、《百家姓》等漢字識字讀物。

為了給漢字注音,人們固定的選取一些字作為注音字用。叫作叶音法,用「讀如」或「音」「葉某音」的形式給字注音。但是這種方法很不好用,在很多場合下注音的字比被注音的字還複雜。

所以隨著佛教的傳入,反切法也傳入中國。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以「某某切」的形式這字注音。前的字的聲母與被注音字的聲母相同,後面的字的聲母與聲調與被注音字的相同。

比如:樑:音涼,立昂切,前面用的是叶音法,後面用的反切法.

到明代後期,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他們嘗試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但使用範圍很小,社會上絕大多數仍然用叶音法和反切法。清代後期,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立了威妥瑪拼音。

後來,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馬氏文通》的馬建忠創立了有點類似日語假名的拼音系統。這套系統在大陸一直用到解放後《漢語拼音方案》頒佈。而在臺灣則一直使用這套系統。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

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漢字,學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統治者用改變了的藏文的字母來拼寫漢語等語言,叫八思巴字。雖然不是專門拼寫漢語的,但是,也算漢語拼音的一種吧。

明朝,西方傳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是中國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出現了用簡單的古字表現漢語語音的拼音方式。**年間,**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這個系統的集中表現。現在臺灣依然使用。

但是,同時也出現了拉丁字的拼音運動,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運動結合很密切。

共和國成立後,立即由**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就是現在使用的這一套方案。聯合國也承認的。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2023年—2023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2023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該方案。2023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2023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2023年的國語羅馬字和2023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2023年,吳玉章給***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把信批覆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2023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個。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

漢字筆畫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幾種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記式圖案式數字形式

而最後決定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的符號系統,以便於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不少類似於《女媧造人》的故事,請你寫出兩個這

盤古開天闢地 精衛填海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等等很多呢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類似於 女媧造人 的故事有哪些?盤古開天闢地 夸父逐日 女媧補天 大禹治水 燭龍聖神 巨靈擘山 伏羲四象等等等 中外古代神話中有不少關於人類起源的故事,請你寫出兩個 埃及神話說 創造力之身哈奴姆用水和土塑造了泥人,溫柔的女神哈...

中國古代有冷飲嗎,中國古代有冰棒嗎?

冷飲,大約起源於3000年前的商代,當時的富貴人家已知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設有專掌 冰權 的 凌人 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廣泛。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 招魂 中有 挫橫凍飲,酹清涼些 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可見當時冷飲製作的水平相當高...

中國古代有標點符號嗎,標點符號中國古代有嗎?標點符號的歷史?

我國最早的古書是沒有標點的。大約在漢代,開始使用句讀 dou 大致是語意已完的較大的停頓叫做 句 語意未完而需要稍作停頓的叫做 讀 到了宋代,開始使用圈點。在相當於句號的地方用圈 在相當於逗號的地方用點 到了明代又出現 和 分別用來表示人名和地名。這些簡單的符號可以看作是我國傳統的標點符號 但它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