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影響的後世和具體人物和事件孔子對後世文化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

2021-05-29 06:38:55 字數 5668 閱讀 5945

1樓:pose美業

儒家,又稱儒學、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統治結合的結果。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樓:

作家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

曲阜東南)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禮治德政,其學說核心為「仁」。為實現抱負,曾經仕魯,並從五十五歲起周遊列國,歷經十四年,但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從事教育。

孔子奉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並沒有直接的專著。《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的言行,是由孔子**和再傳**記錄編纂而成。

二、作家評價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司馬遷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子曰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今譯】

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並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有子曰①:「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鮮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④。」

【今譯】

有子說:「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的,是很少見的;不喜好冒犯長輩和上級,而喜好造反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產生了。

所謂『孝』『悌』,可為『仁』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矣仁。」

【今譯】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和氣善良的臉色,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③?」

【今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實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講信用呢?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謂好學也已。」

【今譯】

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說話小心謹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齊,時時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的人了。」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②。」

【今譯】

孔子說:「[國君]治理國家,用道德教化來推行政治,就像北極星一樣,處於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環繞在它的周圍。」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①,曰:『思無邪②。』」

【今譯】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全部內容],可以說是:『思想純正,沒有**的東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今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自立於世;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①,可以為師矣。」

【今譯】孔子說:「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

子曰:「君子不器①。」

【今譯】

孔子說:「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樣[只有固定的某一方面的用處]。」

子貢問君子①,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今譯】

子貢問怎樣做才是君子,孔子說:「在說之前,先去實行,然後再按照做了的去說。」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

【今譯】

孔子說:「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時至今天,展望中國,人們對孔子思想的重視隨處可見:中國**在治理國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謂「政者,正也」;同時,重視仁義,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國」。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的主張中,最終的落點是「群眾的利益」。

在此方針指導下,目前,各級各地**都把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當成了自己的施政綱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的思想,對於世界各國的施政者都有指導意義。」山東省人事廳辦公室副主任張祝秀說,「無論哪個政權,如果它不公平、不公正,不為群眾的利益考慮,這個政權就不可能保持長久。

」在文化領域,孔子的影響力在2500多年之後,依然深入到人們的心中:在曲阜師範大學、孔子中學、曲阜實驗小學等中國數以千計的大、中、小學校園內,孔子的塑像十分醒目――作為享譽世界的文化聖人、大教育家,孔子在學子們心中的地位仍然無可替代;

4樓:陽光文學城

孔子所處的東周王朝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於文化認同的漢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在古代率先打破『學在官府』的貴族壟斷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階層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體力行。孔門師生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一時成為顯學,形成了中國古代的第一個學派的『儒家』。

儒家思想經歷朝歷代演變,對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5樓:飛機機艙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

「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孔子追求的「禮」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還進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就是校正等級秩序,達到貴賤有序。這體現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影響的後世人物有漢朝董仲舒,事件是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7樓:獨步魔尊笑傲

第一有教無類,第二他向政治家兜售的儒學

孔子對後世文化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

8樓:星嘉合科技****

孔子對後世文化的發展最大的影響就是儒家思想。不僅是中國,還包括日韓等東亞國家,不過也要看到儒家思想中不符合時代的腐朽部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可以說孔子的儒家學說是後世從漢武帝開始的中國傳統思想.雖然說後世的那些思想家是為了統治階級而改變儒家學說的初衷,但不得不說,儒家的「仁政、仁心」確實不可改變的。

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人類古文化中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它覆蓋面積廣,形成了幅員遼闊、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國.明中葉以前,中國的經濟、科技、文教的發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治背景,仍能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幅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教文化圈.這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公元一世紀,孔子文化南下越南,東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鮮就創設成均館於漢城,祭孔於文廟,促進了文化、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回顧以上文明發展的歷史和孔子學說對東、西方的影響,可以看出,儒學作為中國文化及東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論體系和思想內涵的精粹之處,自有超出地域和時代,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所客觀需要的價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的人類所吸取和發揚光大.

9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對中國的影響。

1.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他有眾多**,如孟子、曾子、莊子、顏子、子思、墨子。

這些對後來的歷史有一定影響的人都是他的**。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著《春秋》。特別是《論語》,其中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2.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中國**在治理國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謂「政者,正也」;同時,重視仁義,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國」。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的主張中,最終的落點是「群眾的利益」。

在此方針指導下,目前,各級各地**都把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當成了自己的施政綱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的思想,對於世界各國的施政者都有指導意義。

3.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育實踐上他 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他認為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態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啟發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第二:對世界的影響。

1.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2023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023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2.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教,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費爾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3.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綜上所述,孔子的精神不僅僅影響了中國的,在世界上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孔子曾經拜老子為師,為什麼老子對後世的影響力卻不及孔子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思想家,他們分為幾個不同的學派,促進人類思想進步 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推崇的 仁 至今對社會發展還有著很大的影響。後世提倡 愛人 警示人們在交往期間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隨便做出冒犯他人的事。他的 老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對後世的影響力卻不及孔子,這...

孔子的歷史,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 人,祖籍宋國慄邑 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 義 禮 智 信。他曾帶領部分 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 詩 書 禮 樂 易 ...

地動儀的發明對後世有什麼意義和影響要

地動儀發明的歷史意義 1 最主要的歷史意義在於 在人類面對 災害只能被動挨打之時,地動儀被髮明出來,採取科學儀器的辦法對 實施觀測和研究,從此人類手中才第一次有了工具,能夠站立在 災害面前,第一次認識到腳下的地動和 的源發地是有一定距離 並與晃動方向有某種關係的。隱喻了 震中 震中距 波動偏振面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