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的大雅小雅分別是什麼詩經中的國風指的是什麼?大雅,小雅分別指什麼?頌指什麼?

2021-05-17 09:42:19 字數 4659 閱讀 4732

1樓:暮夏淺眠

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間詩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讚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

但是沒有情詩。「雅」在此可以指貴族官吏詩歌。

對於《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的區別。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稱呼。

2樓:柯玉

《詩經·大雅》:《詩經》二雅之一,為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共三十一篇。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貴族。也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學識淵博的人;謂高尚雅正等。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

《詩經》:

約成書於春秋時期,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後,齊、魯、韓三家先後亡失,僅存《毛詩外傳》。

毛詩盛行於東漢以後,並流傳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詩正義》、宋朱熹的《詩集傳》、清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清陳奐的《詩毛氏傳疏》、今人程俊英的《詩經釋注》[1] 、今人餘冠英的《詩經選譯》等。

現今流傳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後來為方便,就稱作「詩三百」。孔門**中,子夏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他傳詩。

到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傳10卷。至於當今世上流傳的詩經,則是毛公(大毛公:

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的毛詩。

3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餘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十五《國風》,詩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頌》包括《周頌》三十一篇,《商頌》五篇,《魯頌》四篇。

這些詩篇,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

」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又說:「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這些說法雖或尚可**,但《詩經》在古代與**和舞蹈關係密切,是無疑的。《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就是依據**的不同。《風》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帶有地方色彩的**,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

其地域,除《周南》、《召南》產生於江、漢、汝水一帶外,均產生於從陝西到山東的黃河流域。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

《大雅》、《小雅》之分,眾說不同,大約其**特點和應用場合都有些區別。《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毛詩序》說:

「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

「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的特點。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複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

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蒐集歌謠,以瞭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蒐集的。樂師是掌管**的**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蒐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

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彙集到朝廷裡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蒐集來的樂歌,一般認為是儲存在周王室的樂官——太師那裡的。他們顯然對那些面貌互異的作品進行過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現存的《詩經》,語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體,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大體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現在異時異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

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各時代、各地區的歌謠,倘非經過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現上述情況。可以認為,由官方製作樂歌,並蒐集和整理民間樂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業之一,在《詩經》時代是不斷進行著的。

《史記·孔子世家》說,詩原來有三千多篇,經過孔子的刪選,成為後世所見的三百餘篇的定本。這一記載遭到普遍的懷疑。一則先秦文獻所引用的詩句,大體都在現存《詩經》的範圍內,這以外的所謂「逸詩」,數量極少,如果孔子以前還有三千多首詩,照理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再則在《論語》中,孔子已經反覆提到「《詩》三百」(《為政》、《子路)等篇),證明孔子所見到的《詩》,已經是三百餘篇的本子,同現在見到的樣子差不多。

要之,《詩經》的編定,當在孔子出生以前,約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只是孔子確實也對《詩經》下過很大功夫。《論語》記孔子說:

「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記》的文字,也說了同樣的意思。這表明,在孔子的時代,《詩經》的**已發生散失錯亂的現象,孔子對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於古樂的原狀。

他還用《詩經》教育學生,經常同他們討論關於《詩經》的問題,並加以演奏歌舞(見《論語》和《墨子·非儒》)。這些,對《詩經》的流傳都起了重要作用。

《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於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後來,《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這種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語言的作用,特別在外交場合,常常需要摘引《詩經》中的詩句,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這叫「賦《詩》言志」,其具體情況在《左傳》中多有記載。《論語》記孔子的話說:「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可以看出學習《詩經》對於上層人士以及準備進入上層社會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詩經》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義。

《禮記·經解》引用孔子的話說,經過「詩教」,可以導致人「溫柔敦厚」。《論語》記載孔子的話,也說學了《詩》可以「遠之事君,邇之事父」,即學到事奉君主和長輩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見(理應也是當時社會上層一般人的意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意思就是,《詩經》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總體上)是符合於當時社會公認道德原則的。否則不可能用以「教化」。

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論來推測當時人對《詩經》的看法,他們所定的「無邪」的範圍還是相當寬廣的。許多斥責統治黑暗、表現男女愛情的詩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認為是「無邪」即正當的感情流露。

第二,儘管如此,《詩經》畢竟不是一部單純的詩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項文化積累,又是貴族日常誦習的物件。所以,雖然其中收錄了不少民間歌謠,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與社會公認的政治與道德原則相沖突的內容。

秦代曾經焚燬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於《詩經》是易於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

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後二者取姓氏)。齊、魯、韓三家屬今文經學,是官方承認的學派,毛詩屬古文經學,是民間學派。但到了東漢以後,毛詩反而日漸興盛,併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

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

詩經中的國風指的是什麼?大雅,小雅分別指什麼?頌指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擴充套件資料對《詩經》的藝術手法,經前人總結,用「賦」、 「比」、「興」三字來概括。「賦」就是直接抒寫和鋪述, 這是所有文學作品最基本的方法。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使事物的表達更加形象生動。 「興」,用 朱熹的話來說,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詩集傳》)。細究「興」字,有發端的意思,也稱起興,一般用在詩歌開頭。

起興的句子可以與詩的內容有關,也可以無關。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每句雖只區區四字, 但句法多樣,語氣自然,創造出很多千古流傳的名句, 如「楊柳依依」、「雨雪霏霏」、「風雨悽悽」、「風雨蕭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等,至今還經常運用。

5樓:布吉島該叫啥

《詩經》中的《風》是指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歎,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大雅》是指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

《小雅》是指祭祀之歌,也有部分民歌。

《頌》是指宗廟祭祀之詩歌。

擴充套件資料

《詩經》創作背景: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為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變奴隸制為農奴制。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詩經》簡介: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6樓:匿名使用者

國風,即各國的民歌,雅指宮廷樂曲,頌指宗廟祭祀的樂曲

大雅和小雅的具體區別,《詩經》的大雅和小雅有什麼區別?

區別有兩個 1 從作者上看 大雅 的作者,只有上層貴族,因此雍容典雅,小雅 的作者,就包括一些地位低下的人。2 從產生年代上看 大雅 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產生於西周後期。小雅 的少數作品產生於西周初,大部分產生於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擴充套件資料大雅文章欣賞 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

《詩經》中的「頌」指的是什麼,《詩經》裡的風 頌 雅分別指哪三個內容?

周頌 大部分是西周初年周王朝的祭祀樂章,也有遲至昭王時的作品。魯頌 是春秋時期魯國的頌歌。商頌 是春秋時期宋人追述祖業 宋為殷商後裔 之作。對於 頌 的解釋,最早見於 詩 大序 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孔穎達 毛詩正義 說 頌者 之下省略了 容也 二字。朱熹 詩集傳 說 頌 與 容...

詩經風雅頌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風雅頌是詩經的什麼

風,講的是各個國家的國風,風俗習慣。雅,分大雅與小雅,講的是詩歌等宮廷裡的事。而頌指的是祭祀封禪 風雅頌是詩經的什麼 風 雅 頌是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的三個部分。從時間上看,周頌 和 大雅 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初期 大雅 的小部分和 小雅 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 國風 的大部分和 魯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