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分哪階段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分哪5個階段

2021-03-19 18:36:09 字數 4980 閱讀 6234

1樓:匿名使用者

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自2023年第一臺電腦誕生起,至今不過短短半個多世紀曆史,然而,它的發展之迅速、普及之廣泛、對整個社會和科學技術影響之深遠,是任何其它學科所不及的。半個多世紀以來,電腦已經發展了四代,現在正向第五代電腦發展。

第一代電腦叫做電子管電腦,體積龐大,可靠性差,輸入輸出裝置有限,記憶體容量只有數百字到數千字,主要以單機方式完成計算,資料表示為定點數。

第二代電腦叫做電晶體電腦,用鐵淦氧磁心和磁碟作為儲存器,體積和質量比電子管電腦小,運算速度進一步提高。

第三代電腦叫做積體電路電腦,包括小規模積體電路和中規模積體電路,用半導體儲存器取代了鐵淦氧磁心儲存器,採用了微程式控制技術。

***電腦叫做超大規模積體電路電腦,主儲存器是整合度很高的半導體儲存器。20世紀80年代末期出現了多**電腦。

2樓:ki救命

第一代計算機為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1958)第二代計算機為電晶體計算機時代(1958-1964)第三代計算機為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時代(1964-1971)***計算機為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時代(1971至今)20世紀90年代人工智慧系統計算機的誕生標誌著第五代計算機出臺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代為電子管計算機

時代(1946-1958)

第二代為電晶體計算機時代(1958-1964)第三代為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時代(1964-1971)***為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時代(1971至今)20世紀90年代人工智慧系統計算機的誕生標誌著第五代計算機出臺以上為個人愚見,不對請指正

4樓:美國速遞微轉運

電子管計算機

電晶體計算機

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

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

新一代計算機

5樓:匿名使用者

1940~1950

2023年1月: bell實驗室的samuel williams和stibitz製造成功了一個能進行復雜運算的計算機。大量使用了繼電器,並借鑑了一些**技術, 採用了先進的編碼技術。

1941夏季: atanasoff和學生berry完成了能解線性代數方程的計算機,取名叫'abc'(atanasoff-berry ***puter),用電容作儲存器,用穿孔卡片作輔助儲存器,那些孔實際上是'燒'上的。時脈頻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運算用時一秒。

2023年12月: 德國zuse製作完成了z3計算機的研製。這是第一臺可程式設計的電子計算機。

可處理7位指數、14位小數。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種能作3到4次加法運算。

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3: 2023年到2023年時期的計算機通常被稱作第一代計算機。使用真空管,所有的程式都是用機器碼編寫,使用穿孔卡片。典型的機器就是: univac。

2023年1月: mark i,自動順序控制計算機在美國研製成功。整個機器有51英尺長,重5噸,75萬個零部件,使用了3304個繼電器,60個開關作為機械只讀儲存器。

程式儲存在紙帶上,資料可以來自紙帶或卡片閱讀器。被用來為美國海軍計算彈道火力表。

2023年4月: max newman、wynn-williams和他們的研究小組研製成功'heath robinson',這是一臺密碼破譯機,嚴格說不是一臺計算機。但是其使用了一些邏輯部件和真空管,其光學裝置每秒鐘能讀入2000個字元。

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23年9月 : 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後來命名為'model ii relay calculator'。這是一臺可程式設計計算機。

同樣使用紙帶輸入程式和資料。其執行更可靠,每個數用7個繼電器表示,可進行浮點運算。

2023年12月: 最早的可程式設計計算機在英國推出,包括2400個真空管,目的是為了破譯德國的密碼,每秒能翻譯大約5000個字元,但使用完後不久就遭到了毀壞。據說是因為在翻譯俄語的時候出現了錯誤。

1946: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和 ***puter): 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數位電子計算機。

開始研製於2023年,完成於2023年。負責人是john w. mauchly和j.

presper eckert。重30噸,18000個電子管,功率25千瓦。主要用於計算彈道和氫彈的研製。

三、電晶體計算機的發展

真空管時代的計算機儘管已經步入了現代計算機的範疇,但其體積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多、**之貴大大制約了它的普及應用。直到電晶體被髮明出來,電子計算機才找到了騰飛的起點,一發而不可收……

1947: bell實驗室的william b. shockley、 john bardeen和walter h. brattain.發明了電晶體,開闢了電子時代新紀元。

1949: edsac:劍橋大學的wilkes和他的小組建成了一臺儲存程式的計算機。輸入輸出裝置仍是紙帶。

1949: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puter):第一臺使用磁帶的計算機。

這是一個突破,可以多次在其上儲存程式。這臺機器是john von neumann提議建造的。

1949: '未來的計算機不會超過1.5噸。'這是當時科學雜誌的大膽**。

1950~1960

1950: 軟磁碟由東京帝國大學的yoshiro nakamats發明。其銷售權由ibm公司獲得。開創儲存時代新紀元。

1950: 英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先驅alan turing說:計算機將會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個人和一臺機器對話,對於提出和回答的問題,這個人不能區別到底對話的是機器還是人,那麼這臺機器就具有了人的智慧。

1951: grace murray hopper完成了高階語言編譯器。

1951: whirlwind:美國空軍的第一個計算機控制實時防禦系統研製完成。

1951: univac-1:第一臺商用計算機系統。

設計者:j. presper eckert 和john mauchly。

被美國人口普查部門用於人口普查,標誌著計算機的應用進入了一個新的、商業應用的時代。

1952: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puter):由von neumann領導設計並完成。取名:電子離散變數計算機。

1953: 此時世界上大約有100臺計算機在運轉。

1953: 磁芯儲存器被開發出來。

1954: ibm的john backus和他的研究小組開始開發 fortran (formula translation),2023年完成。是一種適合科學研究使用的計算機高階語言。

1956: 第一次有關人工智慧的會議在dartmouth 學院召開。

1957: ibm開發成功第一臺點陣印表機。

1957: fortran 高階語言開發成功。

四、積體電路,現代計算機插上騰飛的翅膀

儘管電晶體的採用大大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降低了其**,減少了故障。但離人們的要求仍差很遠,而且各行業對計算機也產生了較大的需求,生產更能更強、更輕便、更便宜的機器成了當務之急,而積體電路的發明正如"及時雨",當春乃發生。其高度的整合性,不僅僅使體積得以減小,更使速度加快,故障減少。

人們開始製造革命性的微處理器。計算機技術經過多年的積累,終於駛上了用矽鋪就的高速公路。

2023年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創始人)的領導下,發明了積體電路。不久又推出了微處理器。

但因為在發明微處理器時借鑑了日本公司的技術,所以日本對其專利不承認,因為日本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益。過了30年,日本才承認,這樣日本公司可以從中得到一部分利潤了。但到2023年,這個專利也就失效了。

1959: 2023年到2023年間設計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二代計算機。大量採用了電晶體和印刷電路。

計算機體積不斷縮小,功能不斷增強,可以執行fortran和cobol ,接收英文字元命令。出現大量應用軟體。

1959: grace murray hopper開始開發cobol (***mon business-orientated language)語言,完成於2023年。

1960~1970

1960: algol:第一個結構化程式設計語言推出。

1961: ibm的kennth iverson推出apl程式語言。

1963: pdp-8:dec公司推出第一臺小型計算機。

1964: 2023年到2023年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大量使用積體電路,典型的機型是ibm360系列。

1964: ibm釋出pl/1程式語言。

1964: 釋出ibm 360首套系列相容機。

1964: dec釋出pdb-8 小型計算機。

1965: 摩爾定律發表,處理器的效能每年提高一倍。後來其內容又發生了改變。

1965: lofti zadeh創立模糊邏輯,用來處理近似值問題。

1965: thomas e. kurtz和john kemeny完成basic(beginners all 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語言的開發。

特別適合計算機教育和初學者使用,得到了廣泛的推廣。

1965: douglas englebart 提出滑鼠器的設想,但沒有進一步的研究。直到2023年被蘋果電腦公司大量採用。

1965: 第一臺超級計算機cd6600開發成功。

1967: niklaus wirth開始開發pascal語言,2023年完成。

1968: robert noyce和他的幾個朋友創辦了intel公司。

1968: seymour *****和他的研究小組在mit開發了logo語言。

1969: arpa***計劃開始啟動,這是現代inter***的雛形。

1969 年4月7日: 第一個網路協議標準rfc推出。

1969: ei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

1970~1980

1970: 第一塊ram晶片由intel推出,容量1k。

1970: ken thomson和dennis ritchie開始開發unix作業系統。

1970: forth程式語言開發完成

計算機對人類發展歷程的影響,計算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

抄1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 襲展推動了人類bai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給人du們的學習zhi,工作和生活帶來了dao諸多的好處,具有 快捷性 自由性 開放性 互動性 創新性。2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雖然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但是作用與反作用往往是並存的,在技術發展的背後引發出的種種...

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在電子管之前還有機械式 電子管電晶體 積體電路 大規模積體電路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什麼?一共有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代計算機 特徵是 採用電子管作為主要元器件 第二代計算機 特徵是採用電晶體作為主要器件第三代計算機 特徵是半導體中小規模積體電路 計算機 特徵是大規模和超大規...

計算機資料管理技術經歷了哪階段,計算機資料管理技術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在應用需求的推動下,在計算機硬體 軟體發展的基礎上,資料管理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 檔案系統 資料庫系統三個階段。1 人工管理階段 自由管理階段 在50年代中期以前,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硬體狀況是,外存只有紙帶 卡片 磁帶,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儲存裝置 軟體狀況是,沒有作業系統,沒有管理資料的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