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為什麼只有上下兩層中國古建築為什麼大多數都是對稱的?

2021-05-15 04:39:24 字數 5909 閱讀 2104

1樓:五阿哥金牛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多層建築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樓是古建築中兩層以上的房屋,亦稱重屋。

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築,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在建築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閣為主體的,獨樂寺觀音閣即為一例。。樓平面多狹而修曲,與閣原有明顯區別,但後來因其均為復層建築,故常通稱為樓閣。樓在建築群中常居次要地位,如佛寺藏經樓、王公府第中的後樓、廂樓等。

樓在戰國時就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3層。如後世發掘的漢代陶樓,高至9層此與漢代高臺風尚有關。樓的出現,增室,和房屋立面以樓板隔出的上層部分。

但亦有一般樓房用「閣」這個名稱的,如故宮文淵閣和寧波天一閣等。現存留較著名的閣有文昌閣、蓬萊閣、文溯閣、五皇閣、紫光閣、萬佛閣等。總之,樓閣是中國古代建築品種,是用以遊憩、遠眺、供佛或藏書用的。

我國古代的樓閣多為木結構,構架形式多樣,有重屋式、平坐式、井榦式、通柱式等等。供遊息遠眺的樓閣較著名的有滕王閣、黃鶴樓、頤和園的佛香閣、獨樂寺的觀音閣、大同善化寺的普賢閣等。樓閣式佛塔中的應縣木塔是供佛的,天一閣、石渠閣為著名的藏書閣。

樓《說文解字》中說;「樓,重屋也。」樓在古代城市或建築群中多是很重要的建築,如城市中的城樓、箭樓、鐘樓、鼓樓、過街樓,供登臨遠眺的黃鶴樓、望江樓、煙雨樓,供演戲的戲樓,在宅院、王府中的後樓、配樓、繡樓等.

閣 閣由起源於巢居的幹闌式建築,經過進一步發展而成。閣的外立面中腰處有平座和腰簷,沿平座設上層的外走廊,在室內是一層天花與二層樓板間的結構層,也就是通常說的暗層。暗層是區分閣與樓的重要特徵。

在建築群體中,閣也大都是主要建築,如薊縣獨樂寺的觀音閣,北京故宮內的體仁閣、巨集義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築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築的,稱重屋式。

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臺結構層,其內簷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簷挑出成為挑臺,這種形式宋代稱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複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樑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

此外,尚有其他變異的樓閣構架形式.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遊覽建築往往也用樓閣為名.

2樓:匿名使用者

認識性的錯誤,一般性的古建築是上下兩層,木結構有三重簷的,磚木混合結構有多層的。

一般多見二層是因為上下層的柱子在承重樑上對接,如果二層柱頭再榫接柱子,就必須在外簷加一圈圍廊,才能解決構架歪閃的問題。

樓梯並不隱藏,部分官式建築裡樓梯隱蔽一些了,民居里二層一般存放雜物,一般不上去,且高度較低(有樑架的關係),所以樓梯會隱蔽了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古建接地氣,高了就沒福氣了,隱藏,中庸之道

中國古建築為什麼大多數都是對稱的?

4樓:碩鼠灰

中國古典建築最大的特色便是以中軸對稱為骨架,承托起「整齊嚴肅、有條不紊」的視覺感受。中軸對稱建築最早發端於商周時期,但最典型的代表卻要屬明清兩代的北京城宮殿。

所謂對稱,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兩邊的形狀和大小,是一致且呈現對稱的事物色彩、影調、結構,都是統一和諧的現象對稱的事物能給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蘊含著平衡、穩定之美。從皇城宮苑到普通民宅;從群體建築的規劃到一戶一室的佈局,從亭臺樓閣,到亭臺樓閣,從軒榭廊舫,到廳堂館齋……我們處處都可見中式對稱的影子。對稱之所以為美,是因為這是視覺美的天性使然。

而中國人對於自然的崇尚,更反映在對稱美的普遍運用之上。對稱講究相同部分間規律的重複,呈現在建築上,往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具有古典美感和秩序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種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體現在古代建築上就是建築的平面作對稱均齊佈置,佈局上必須有一條莊重的南北中軸主線,起著中樞神經作用。

而一般的民間宅院,更多反映的是人倫關係,尊卑有分,長輩住上房,哥東弟西,女眷居後院不邁二門。中國人講究重倫守禮,維護等級與秩序,中國古代建築只有充分滿足這些要求,才能與古代傳統上按尊卑貴賤關係處理社會人際關係同為一步。

空間位置的對稱性設計,其中更是植入了豐富的寓意,吉祥的祈願。在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中,「中軸對稱」彷彿代表著溫暖、質樸的本真。以一種文明返祖的方式,為當代建築設計者供養思路與啟迪。

5樓:蓮塘賈斯汀

這樣的建築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古典建築最大的特色便是以中軸對稱為骨架,承托起「整齊嚴肅、有條不紊」的視覺感受。中軸對稱建築最早發端於商周時期,但最典型的代表卻要屬明清兩代的北京城宮殿。

所謂對稱,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兩邊的形狀和大小,是一致且呈現對稱的。

6樓:孟子我的湯呢

對稱,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徵。譬如各種動物(人體,鳥獸,蝴蝶,蜜蜂等)結成左右對稱。古今中外,許多古城、皇宮、民宅、陵墓,也多是左右對稱的。

空間位置的這種對稱性設計,是對大自然的有機模仿,在這種模仿中人類得到感官的愉悅和情操的陶冶,進而產生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的審美感受。中國許多孤城的建築,都有自己嚴格的中軸線。在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城內街道東西。

南北,呈棋盤格子狀。出於尊崇,中國常將地位最高的建築放在正中,其它建築環繞在兩側。因此,中國傳統建築中大多有清楚的南北中軸線、整齊的東西對稱,形成了"中正"之美。

7樓:hellobaby蔚藍

中國人一直追求著對稱美,在許多中國的文化國粹中,我們似乎都能看到對稱元素的攝入,建築、繪畫、詩歌、瓷器、楹聯、圖章、書法等都講究對稱,反映著中國人獨有的陰陽平衡概念。所謂對稱,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兩邊的形狀和大小,是一致且呈現對稱的事物色彩、影調、結構,都是統一和諧的現象對稱的事物能給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蘊含著平衡、穩定之美。對稱講究相同部分間規律的重複,呈現在建築上,往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8樓:9張發財

因為中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吧,而建築正好可以體現出來這種規矩、這種莊嚴的感覺。中國古代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響,在建築方面也講究規規矩矩,對稱性與空間藝術形式合理地融合,使建築結構本身既富有美學表現力,又順應力學規律,完成建築適用、安全、經濟和美觀的目的。

9樓:東籬微風吹

主要是中庸觀念體現在古代建築上就是建築的平面作對稱均齊佈置,佈局上必須有一條莊重的南北中軸主線,起著中樞神經作用。中國建築,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線之成立。無論東方、西方,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鍾愛與恪守。

從皇家宮殿、公共官署、佛道廟觀以及一般民宅,都依嚴格的中軸線分佈:從群體組合到一室佈局都呈現出中軸線的特徵。中國古典建築最大的特色便是以中軸對稱為骨架,承托起「整齊嚴肅、有條不紊」的視覺感受。

中軸對稱建築最早發端於商周時期,但最典型的代表卻要屬明清兩代的北京城宮殿。古人對於中型佈局的推崇,使其對於中國傳統建築佈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0樓:夢魘邪笑

對稱也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徵,是均衡的天然格局,讓人產生健康和平靜的均衡感。對稱講究相同部分間規律的重複,呈現在建築上,往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具有古典美感和秩序感。這種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體現在古代建築上就是建築的平面作對稱均齊佈置,佈局上必須有一條莊重的南北中軸主線,起著中樞神經作用。

11樓:可愛的我

我國文化深受入世的儒家文化和出世的道家文化兩方面的互動影響,反映在建築中,無論是巨集偉的宮殿、莊嚴的寺廟、幽靜的園林,還是豐富多彩的民宅,都極大程度地表達著這兩種文化的形式語言,表述出了豐富而深刻的中國傳統思想觀念,從力學的角度來看,對稱性的結構形式,在建築物的重力感,力的傳遞與支撐的關係中表達出建築結構的作用。對稱性與空間藝術形式合理地融合,使建築結構本身既富有美學表現力,又順應力學規律,完成建築適用、安全、經濟和美觀的目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建築,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線之成立。無論東方、西方,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鍾愛與恪守。從皇家宮殿、公共官署、佛道廟觀以及一般民宅,都依嚴格的中軸線分佈:

從群體組合到一室佈局都呈現出中軸線的特徵

13樓:波妞小哈尼

我認為比較好看,中國建築,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線之成立。無論東方、西方,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鍾愛與恪守。從皇家宮殿、公共官署、佛道廟觀以及一般民宅,都依嚴格的中軸線分佈:

從群體組合到一室佈局都呈現出中軸線的特徵。所以建築都是這樣的。

中國古建築為什麼多為木結構?下面哪些說法具有可能性

1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建

築的主流是木結構,而歐洲古建築的主流是石結構,兩者間的差別十分明顯。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以我的管見,大約有如下幾種可能。  其一是建築目的方面。

西方古代與中世紀的主流建築,是為彼岸的神靈建造的。神靈或上帝是至上的存在,為神與上帝的建築,要永恆、巨集偉,具有威懾人的力量。西方人往往會花上上百年的時間,去建造一座大教堂,因為它是彼岸的,而不是現世的,建造者也就並不期待在很短的時間內建造成功。

而中國古代的主流建築是為現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宮殿、苑囿,**衙署與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宅,這是中國建築的主流部分。古人所謂「宮室之制,本以便生人」(引自《北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中國也有宗教建築,如佛寺、道觀、祠廟等。

但中國人對待佛寺、道觀的態度,同對待凡人的住宅一樣,主要是為了給神佛的偶像遮風避雨,並不求建築及雕塑的久遠,所以,越是地位顯、香火盛的寺廟,改建就越頻繁,就如同要常常給凡世的人重新翻蓋新屋一樣。因而,追求永恆與久遠的西方建築,採用了石結構;而不求永恆與久遠,著眼現世的中國建築,採用了木結構。  其二是文化取向方面。

西方人對石頭有著特殊的愛好。古代希臘神話中,遭遇大洪水的人類,是通過石頭再造出來的,石頭是創造人類的物質,因而,用石頭建造最重要的建築,也是合情合理的。中世紀的學徒之人,被看作是未經雕琢的石頭,而學成有為之人,被看作是柱石之材,因此可以推測,在西方人的文化象徵譜系中,石頭處於較高的層位,如西方神廟與教堂中的聖壇,都是用石頭雕琢的。

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古代中國人講求陰陽五行。五行中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對應五個方位(西、東、北、南、中)。其中,土代表**,代表負載萬物、養育萬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徵**的明清北京故宮三大殿,就是建立在一個「土」字形的三重漢白玉臺基上,代表國家的社稷壇,也是用「五色土」來象徵的。

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東方,是象徵生命與生長的力量。此外,五行中的金,象徵西方,也象徵武力與刑殺,所以,凡是與武有關的建築,如故宮的武英殿、北京內城的宣武門,都在城市或宮殿中軸線的西側。而五行中的水,象徵北方,北京故宮中軸線北端的欽安殿,是供奉水神玄武大帝的,也具有厭火的象徵,此外,建築物內部用的藻井裝飾,建築屋脊上用的鴟吻裝飾,都具有與水相關聯的厭火性象徵功能。

顯然,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國人最崇尚的五種材料中,只有土與木是最適合建造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臺基)承載,由木(柱子、樑架)環繞的空間中的。  其三是建築理念方面。古代羅馬建築師,早在2023年以前,就提出了「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三原則。

建築首先要堅固,堅固與久遠是聯絡在一起的,欲求堅固與久遠,石頭是最恰當的建築材料。另外,西方人關注建築的外在的美,即建築應該給人以愉悅的感覺。因而,十分重視建築的外部造型,但在西方文化中,對於建築之內部空間上的品質,卻討論的不多。

無論建築多麼巨大,室內多麼陰沉,只要堅固耐用,只要外觀愉目,就是好的。中國人則不同,古代中國人既不求建築堅固久遠,也不簡單地將建築外形的美觀作為一個目標。中國人地追求是空間的適宜與陰陽的和合。

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顯然,與西方人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建築實體的堅固與美觀相反,中國人更關注空間的揹負與懷抱,及陰陽的和諧。古代中國人的基本空間理想,就是居處於一個負陰抱陽、陰陽和合的空間之中。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房子,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棲息其中的。

居處的最佳境界,就是陰陽和合,這從北京明清故宮的建築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來,如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如後三宮乾清、交泰、坤寧,如頤和園,其名稱意義都象徵著陰陽和合。中國古代風水術,也是圍繞陰陽和合而做文章的。為了保證陰陽和合,建築的規模就不能太大,建築的高度也不需要太高。

既然不需要過高,過大,則用木結構建造的單層或二層,規模適度的廳堂殿閣,就是最好的建築選擇。同樣是為了陰陽和合,在效能上最表現陰陽適中的「土木」就是最好的建築材料。

為什麼中國古建築多為木製,為什麼中國古建築是木製的而不是石頭的?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總是要焚燬一些宮殿,重新建築自己的宮殿。不僅要建造自己的皇宮,還得建好陵園和其它行宮之類的建築。這麼繁重的工作只有木質結構在短暫的執政時期才能完成,況且,除了皇帝,還有多少人在迫切地需要這樣的政績!中國人素來講究輕盈飄逸,頑石 一類東西只可作墊腳 鋪路之用。長期形成的建築風格也更...

中國古建築門樓的具體結構名稱中國古建築中的門,由哪些構件組成?

門樓的門框分兩側,門肩裝在中間,下有門檻,門檻兩側又有裝飾品擺件。門樓四周有彩繪,並有挑簷式建築,門楣上雙面磚雕或石雕,刻有匾額,鬥框邊有彩繪或彩繪畫。門樓是一戶人家的總甬道,又是大戶人家的門面和社會地位的象徵,門樓建築的大小規格在古代都有規定,所建門樓要與身份相符。現在的房屋建築已經沒有了門樓規劃...

中國古建築的裝飾都有什麼,中國古建築的裝飾都有什麼?

中國古建築的裝飾有龍紋或者是鳳紋雕的雕飾,還有刻有獅子的莊嚴 有雀替 石墩 斗拱 屋脊獸 彩繪 影壁 鏤空窗等等 中國古建築裝飾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建築的特點非常之多,從3個主要方面來分析的話,主要是其裝飾,城市規劃的選址整體佈局,還有建築等級制度。建築裝飾 指的是用料主要是由木雕 石雕 磚雕構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