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優勢與不足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優勢是什麼?

2021-03-19 18:36:40 字數 6064 閱讀 3142

1樓:alone_樹

優點:(一)取材方便

在古代,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到處是茂密的森林,包括黃河流域,也曾是氣候溫潤、林木森鬱的地區。加之木材易於加工,利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開料、平整、作榫卯等工序(雖然加工非常粗糙)。隨著青銅工具以及後來的鐵製斧、斤、鋸、鑿、鑽、刨等工具的使用,木結構的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並由此形成我國獨特的、成熟的建築技術和藝術體系。

(二)適應性強

木架建築是由柱、樑、檁、枋等構件形成框架來承受屋面、樓面的荷載以及風力、**力的,牆並不承重,只起圍蔽、分隔和穩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間有「牆倒屋不塌」之諺。房屋內部可較自由地分隔空間,門窗也可任意開沒。使用的靈活性大,適應性強,無論足水鄉、山區、寒帶、熱帶,都能滿足使用要求。

(三)有較強的抗震效能

木構架的組成採用榫卯結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節點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動性,使整個木構架在消減**力的破壞方面具備很大的潛力,許多經受過大**的著名木架建築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佛宮寺塔(二者均為遼代建築,建成已千年)都能。能很好地儲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證明.

(四)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遠比石料快,加上唐宋以後使用了類似今天的建築模數制的方法(宋代用「材」,清代用「鬥口」),各種木構件的式樣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對各種木構件同時加工,製成後再組合拼裝。所以歐洲古代一些教堂往往要花上百餘年才能完成,而明成祖興建北京宮殿和十王府等大規模建築群,從備料到竣工只有十幾年。嘉靖時承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3年,而西苑永壽宮被焚後僅「十旬」(百日)就重建完成。

(五)便於修繕、搬遷

榫卯節點有可卸性,替換某種構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遷,都比較容易做到。歷史上也有宮殿、廟寧拆迂異地重建的例子,如山西永濟縣永樂宮,是一座有代表性的元代道觀,整體建築群已於20世紀50年代被拆卸遷移至芮城縣境內。

缺點:1。防火差,毀一朝燒一朝這是慣例,要不然可以留下更多古建築。

2。防腐工作比較困難,雖然外有塗料,並且應用上好的木料,也難免有被蟲害等腐蝕的危險。

2樓:哈哈的大吳

優勢:抗**能力強;能適應多種地勢環境;取材簡單,容易加工 等其實蠻多的。

不足:工期長,需要花的人力多; 靠經驗,流傳下來的木結構技藝精妙,雖有圖紙,但其中很多現代人難以憑空想象出來;大型建築對木結構木材的要求較高,但現代木結構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優勢是什麼?

3樓:alone_樹

優點:(一)取材方便

在古代,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到處是茂密的森林,包括黃河流域,也曾是氣候溫潤、林木森鬱的地區。加之木材易於加工,利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開料、平整、作榫卯等工序(雖然加工非常粗糙)。隨著青銅工具以及後來的鐵製斧、斤、鋸、鑿、鑽、刨等工具的使用,木結構的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並由此形成我國獨特的、成熟的建築技術和藝術體系。

(二)適應性強

木架建築是由柱、樑、檁、枋等構件形成框架來承受屋面、樓面的荷載以及風力、**力的,牆並不承重,只起圍蔽、分隔和穩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間有「牆倒屋不塌」之諺。房屋內部可較自由地分隔空間,門窗也可任意開沒。使用的靈活性大,適應性強,無論足水鄉、山區、寒帶、熱帶,都能滿足使用要求。

(三)有較強的抗震效能

木構架的組成採用榫卯結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節點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動性,使整個木構架在消減**力的破壞方面具備很大的潛力,許多經受過大**的著名木架建築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佛宮寺塔(二者均為遼代建築,建成已千年)都能。能很好地儲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證明.

(四)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遠比石料快,加上唐宋以後使用了類似今天的建築模數制的方法(宋代用「材」,清代用「鬥口」),各種木構件的式樣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對各種木構件同時加工,製成後再組合拼裝。所以歐洲古代一些教堂往往要花上百餘年才能完成,而明成祖興建北京宮殿和十王府等大規模建築群,從備料到竣工只有十幾年。嘉靖時承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3年,而西苑永壽宮被焚後僅「十旬」(百日)就重建完成。

(五)便於修繕、搬遷

榫卯節點有可卸性,替換某種構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遷,都比較容易做到。歷史上也有宮殿、廟寧拆迂異地重建的例子,如山西永濟縣永樂宮,是一座有代表性的元代道觀,整體建築群已於20世紀50年代被拆卸遷移至芮城縣境內。

缺點:1。防火差,毀一朝燒一朝這是慣例,要不然可以留下更多古建築。

2。防腐工作比較困難,雖然外有塗料,並且應用上好的木料,也難免有被蟲害等腐蝕的危險。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結構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為主,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有抬樑、穿鬥、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抬樑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穿鬥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聯接而成,故稱作穿鬥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榦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

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佈局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

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藉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巨集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採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佈局方式。

造型特點: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造型優美,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歇山、懸山、硬山、攢尖、捲棚等形式。

歇山頂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裝飾特點: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裝飾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誌、保護、象徵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於內外簷的樑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製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樑枋彩畫最為矚目。

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雕飾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牆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杆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築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

環境特點: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的古代木匠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築佈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一個大的環境空間。

另附: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優點:

1.取材方便

2.適應性強

3.抗震效能好

4.施工速度快

5.便於修繕、搬遷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缺點:

1.嚴重破壞了環境,使得木料日趨匱乏

2.易遭受火災

3.難以滿足更大、更復雜的空間需求

參考:《中國建築史》《藝術設計史》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用構架式結構原理,由屋頂、基礎、柱子、門窗、牆組成,在柱子和屋簷之間,由縱橫疊加的短木構成的向外懸挑部分為斗拱,中國建築由於使用木材大多數是橫向的,在木結構上的浮雕裝飾,還有山水畫等給建築增添了藝術感。

中國古代比較著名的木結構建築有那些?

6樓:金果

1、唐代忻州南禪寺

南禪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的北岸,距東冶鎮35公里。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

寺內主要建設有山門(觀音殿)。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和大殿。組成一個四全院式的建設。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殿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2、唐代五臺山佛光寺

中國唐代佛殿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築。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城東北30公里佛光山中。寺東南北三面環山。寺宇因地勢建造,高低層疊,坐東向西。

寺內唐代木構大殿、彩塑、壁畫、墨書題記、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經幢等,都是具有高度歷史、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光寺建立於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隋唐之際,已是五臺山名剎,寺名屢見於傳記。見於敦煌壁畫上的唐中葉繪製的五臺山圖,佛光寺就居顯要地位。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法,寺內除幾座墓塔外,其餘全部被毀。宣宗復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寧公遇和高僧願誠主持重建。

現存東大殿及殿內彩塑、壁畫等,即是這次重建後的遺物。金代於寺內前院兩側建文殊、普賢二殿。元代補修殿頂,添配脊獸。

明清重建天王殿、伽蘭殿、香風花雨樓、關帝殿、萬善堂等;清末普賢殿焚燬;**初年增築窯洞和南北廂房,始成今日規模。

3、遼代薊縣獨樂寺

獨樂寺,又稱大佛寺,位於中國天津市薊州區,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獨樂寺雖為千年名剎,而寺史則殊渺茫,其緣始無可考。

寺廟歷史最早可追至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獨樂寺佔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間,上下為兩層,中間設平座暗層,通高23米。

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築物山門和觀音閣,皆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十九年(2023年),獨樂寺因相繼被日本學者關野貞以及中國學者樑思成調查並公佈而聞名海內外。

獨樂寺為國家aaaa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津市人民**批准的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4、遼代華嚴寺

華嚴寺始建於遼重熙七年(2023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清寧八年(2023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

遼末因為戰爭,寺院區域性建築被毀,金天眷三年(2023年)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該寺受到皇室的重視。

遼保大二年(2023年),寺內部分建築毀於兵火,後重建,至金熙宗天眷三年(2023年),通悟法師等重建大殿、觀音閣、山門、鐘樓等殿堂。

後省學、慈慧法師又廣植花木,徵集藏經,使華嚴寺得到恢復,但規模已遜於遼代。金大定六年(2023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視。

元朝武宗至大年間(1308一2023年),慧明法師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廚房、堂寮都修繕一新,並新建浴室、藥房及房屋數百間。元末戰亂,華嚴寺遭到嚴重破壞。

明初,寺院被沒收為官產。明宣德(1426一2023年)、景泰(1450一2023年)年間,又重新作為佛教寺廟並予以重修。明中葉以後,華嚴寺分為上、下二寺。

清初順治五年(2023年),華嚴寺又遭戰火,只有大雄寶殿和薄迦教藏殿倖存。清朝時,其餘殿堂又陸續予以重修,但規模和結構都不如前朝了。清朝末年,華嚴寺千瘡百孔,一片荒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十分重視佛教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多次撥款維修華嚴寺。2023年,經***批准,上、下華嚴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應縣木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

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佈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

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古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樑、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樑式木架。

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巨集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中國古代的木結構建築為什麼只有很少部分儲存下來

用石頭和磚砌的建築相對容易留存,而用木材建造的房屋則相對比較易毀。迄今為止,西方的石結構建築留存了大量的遺址,如古埃及金字塔 阿蒙神廟,古希臘的帕提農神廟。勝利神廟 埃比道拉斯劇場,古羅馬的萬神廟 大角鬥場 戴克利先浴場等。而中國的木結構建築,如秦漢時期的阿房宮 長樂 未央等宮殿,都不復存在。因為木...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形式的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主要有哪些樣式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他那遠遠伸出的屋簷 富有彈性的屋簷曲線 由舉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 微微起翹的屋角 仰視屋角,角椽猶如鳥翅,故稱 翼角 以及硬山 懸山 歇山 廡殿 攢尖 十字脊 盝頂 重簷等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物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

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有哪些特點

1.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結構為骨架,達到了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木結構體系的優點很多 如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效能較高 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時木結構也有很多缺點 易遭受火災,白蟻侵蝕,雨水腐蝕,相比磚石建築維持時間不長 成材的木料由於施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