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贄看來,導致儒生千古一劫的主要原應是什麼

2021-03-24 09:41:35 字數 1785 閱讀 3615

1樓:匿名使用者

1,在李贄看來,導致儒生千古一劫的主要原因是戰國以來言論、思想過度自由的必然結果。他認為不應過分譴責秦始皇,只是秦始皇手段過於狠毒。「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辣矣。

當戰國橫議之後,勢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這句話也就是這個意思。

2,不同意李贄的觀點。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實質是思想文化**,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集權,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但其主要作用卻是摧殘了文化,不利於思想學術的自由交流。

2樓:匿名使用者

(2)在李贄看來,導致「儒生千古一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你贊成李贄的觀點嗎?試說明理由。(2)焚書這個政策早在管仲、韓非的著作裡就出現了。

上古時代,人們之間分歧很少,隨著時代發展出現了不同的想法和主張。由於時代的侷限,古人們不知道求同存異,而是希望能完全消除不同的主張。因此焚書就成為一種實現的手段。

至於坑儒,就完全不是政策了。簡單地說,就是一群儒生聚在一起說秦始皇的壞話,以始皇帝的強硬自然不會放過他們,就把這幾百個儒生埋了。可見坑儒只是一個突發事件,因此幾千年來儒家把秦始皇說得壞到極點,而秦始皇創造的皇帝稱號以及相關的政策卻全盤接受。

3 不對

坑儒不是歷史的必然

3樓:匿名使用者

李贄不受傳統儒學的束縛,不受宋明理學的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意識。他認為要徹底解放就必須打破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學的壟斷地位,從這個角度來書,李贄沒有理由會不同意焚書坑儒。並且,李贄曽言:

「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辣矣。當戰國橫議之後,勢必如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可見,李贄是同意焚書坑儒的!

求詳細解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

4樓:延背誦的對白分

(1)李斯建議的

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鞏固統一,維護秦朝統治。結果沒有達到目版的。

(2)材料二權認為焚書坑儒是戰國以來言論、思想過度自由的必然結果,不應過分譴責秦始皇,只是手段太過狠毒;材料三認為焚書坑儒未起到維護秦朝統治的作用,因為劉邦、項羽不是儒生;材料四認為焚書坑儒是為了統一思想,而且秦朝的思想也是博採眾長的。

(3)焚書坑儒的實質是加強思想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主義**集權,有利於統一;但它摧殘了文化,不利於思想學術的自由交流。

李贄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5樓:落雪櫻姬

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學、社會腐敗、**汙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秦皇漢武時期的燕趙文化

6樓:匿名使用者

靠近胡人,經常受到侵擾,師旅屢興,所以那裡的人民矜持、慷慨、嫉妒、好氣、任俠為奸。在血緣和文化上,這裡胡漢雜糅,從春秋晉國時起就已憂患其剽悍難制,中間又經過趙武靈王的胡化變革,風氣更加濃烈。中山土地狹小,人口眾多,人民性情卞急,攔路錘殺剽掠,或者盜掘墳墓。

男子相聚在一起悲歌,辭氣慷慨。燕地(薊城)距離內地遙遠,人口稀少,經常受到胡人侵擾,風俗也和代、中山相類似,人民鵰悍少慮。

也就是說,因為靠近邊境面臨遊牧民族的威脅,他們也是崇尚武功的國家,幾次慘烈的秦趙戰爭,秦燕戰爭,秦將白起坑殺40萬趙軍和荊軻刺秦王都說明了2點:1是他們是秦國統一全國最大的障礙。2是在面臨秦和邊境遊牧民族的雙重威脅下,這個地區的民風彪悍國家尚武。

這點一直到三國時期都有痕跡,記得三國演義裡有一篇講的是曹操在和袁紹的官渡之戰後說過,河北義薄雲天的壯士竟然那麼多,如果不是袁紹無能,我哪能染指這裡一寸地?

千古絕對一聯,求下聯,千古絕對求下聯

今人三槐居士有對 提錫壺,過西湖,錫壺墜西湖,惜乎?錫壺!帶翻譯,尋番驛,翻譯迷番驛,返矣,翻譯!愚以為相對較好。另有其它下聯,網上皆可見 登北塔牽白羍白羍摔北塔白搭白羍 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 觀御碑持玉杯玉杯碰御碑餘悲玉杯 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 尋進士遇近視近視中進士盡是近視 ...

千古形容歷史悠久,那麼一古是多少

千古只是形容很久遠的年代,並不是說有一千個古。就像千軍萬馬是形容軍隊很多,但並不是說有一千個人一萬匹馬。描寫中華歷史悠久的詩句 1,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出自唐代 孟浩然 與諸子登峴山 白話文釋義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

萬古一帝朱元璋 5,千古一帝朱元璋

萬古一帝是為了突出皇帝的偉大和建立功勳的艱難。朱元璋確實是歷朝歷代皇帝比較稀有的,他原本八輩貧農,扒遍了他的家譜也沒找到一個地主或者有文化的人,他父母還被餓死,他自己也放過牛,做過和尚,就這樣一個農家底層子弟,竟然乘上元末大勢,逆天改命,最終統一天下,做了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這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是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