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簡介苗族,二十字的簡介苗族

2021-05-05 22:54:32 字數 3794 閱讀 3594

1樓:厹簡

苗,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民族,在2023年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942.6萬人,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重慶、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

苗族人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 苗族人民善於歌舞,各種苗歌形式豐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蘆笙舞令人歎為觀止,苗族被稱為「歌舞的民族」。

用簡短的話介紹苗族20字

2樓:來日方長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在服飾、節慶、婚嫁、喪葬、娛樂、禮節、禁忌、飲食等內方面,

容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髮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  。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系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

苗族的民居簡介20字

3樓:富克納斯包裝製品廠

苗族民居不僅是日

抄常生活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民族文化集中表現的場所。苗族建築藝術。同苗族其他門類藝術一樣.

積澱有很多純粹的苗族文化成分。平時的生活、生產勞動、親朋聚會、宗教話動,如紡織、刺繡、飼養、婚宴、祭祀等都在這裡進行。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現在建築形式的表層。

或隱含在建築形式之內部。由於這些習俗話動和自然條件的長期影響,這些文化成分構成苗族建築藝術特色的內容。

苗族的簡介

4樓:人設不能崩無限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絡。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係。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

苗族的簡介和來歷

5樓:空閒的迷茫者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絡。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係。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6樓:堂秀珍範錦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祕密等暴露予敵人,不得不將文字抹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現在的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後20世紀50年代後期苗族又開始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花山節」、「四月八」、「龍舟節」等。

苗族曾經自稱

hmub(諧音: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

(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帶叟)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英文寫作:miao

和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藥草,善於運用草藥治病救人。

苗族的服飾簡介40字左右

7樓:蘇堤舊事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

銀飾、苗繡、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8樓:手機使用者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城以東的驪山之北。世界經度109.2733, 緯度34.

3853。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之久。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俑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檔在過洞中。

2023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裡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巨集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2023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2023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2023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後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2023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

」從此秦俑被世界譽為「八大奇蹟」目前已挖掘出3個俑坑。

介紹苗族文化,苗族的文化特色

哦 我也很感興趣哦.興趣起源於仙劍 苗族的文化特色 1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 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2 20...

苗族銀飾的苗族銀飾的資料

苗族銀飾是藝苑中的一枝奇葩 要在中國古代藝苑中尋覓一個完全脫離了現實主義框架的造型藝術品種,是比較困難的。因受兩千年儒教文化的影響,歷史上漢族的思維很難跳出寫實的模式 封建等級的模式。誰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必定被視為異端另類而失去生存空間。苗族的巫文化則正好突破了儒教的羈絆,使得苗族銀飾中充滿了神性...

苗族示愛方式,向苗族女孩示愛的方法?

邀約男女青年通過 掐指 或 討糖 定情後,以後便是邀約相會 互訴衷腸了。他們用樹枝 樹葉 野草和野花編成樣式不同的標記,以說明心境,表明約坐的地點和時間。草標表示約見,花結表示幽會,花草合編則表示要訂終身。初次約見用茅草編的蜜蜂表示 我等你,能來嗎?再次約會則會香草編的蜻蜒表示 地點依舊,請你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