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和古文運動,古文 師說 的解釋

2021-05-28 07:17:34 字數 4895 閱讀 9191

1樓:夫子孔丘

「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提倡質樸的文風,注意反映真實的社會人生,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成就卓著,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古文運動」倡導:

①內容和形式是統一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師說》將「學者有師」、「尊師」、「重道」的思想通過第一段的正面闡述、第二段正反對比論證、第三段的例證得以系統而嚴密的闡發,是文(形式)道(內容)統一的典範。

②作家人面對現實,表見解、抒真情。《師說》針對當時恥於從師的社會惡習,進行了大膽的挑戰,提出了進步的師道見解。

因此,《師說》是唐「古文」的代表作。

2樓:你的世界是城堡

一〉古文運動先聲

文學發展至南北朝,唯美之風極盛,時人寫詩**,只注重平 仄、音韻、偶句等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文學自身的文學價值。於是, 詩文在一片的靡麗的氣息中,毫無生命力。當時的裴子野,即作「雕 蟲論」一書,指稱駢文為淫文破典。

後又有蘇綽,他位高權重,想要 以政治力量,提倡平實古直的古文,此舉雖功敗垂成,卻為日後的古 文運動播下種子。

此外,隋朝的李諤和王通,前者在朝,後者在野,他們都有推行 古文運動的理想,可惜這分理想,均因隋朝的國祚短暫而埋沒。

唐初文人作史書時,莫不在文學傳、文苑傳中排擊六朝駢文的靡 麗氣息,發揮明道宗經的文學理論,為日後的古文運動首開了風氣。

而陳子昂、張說、蘇頲等人,及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之 士,皆對徒流於形式的文學風尚有所反省。到了柳冕,更主張文學與 儒學合而為一,以利推行教化。

古文運動歷經多人的鼓吹闡發,雖未成熟,實已離成熟的契機未 遠。

〈二〉古文運動正式登場

在文**動中,理論可以指導作品;作品可以印證理論,二者互 為表裡,缺一不可。在中唐的古文運動中,由於「理論」和「作品」 的健全,使古文運動蔚為一時風尚。

韓愈所提倡的古文運動,在理論的架構上十分明確。在文學思想 方面,他駁斥佛、老二家的玄疏之論,而直承堯、舜、禹、湯、文武 、周公、孔孟之道,以無比魄力,欲掃除思想界空虛無根的意識形態 ,恢復中國故有的道統。在文學形式方面,他力斥華而無實的駢文, 提倡文從字順的新散文。

主張「巨集中肆外」的文學風格。「巨集中」, 是指文章內容應力求充實;「肆外」,是指文章的形式應有所創新, 使作者能自由馳騁筆力。

韓愈不但在理論上有積極的建設,並且自己以不可一世的才氣, 寫下了許多平易流暢的新散文。此外,其**李習之,得韓文公之醇 厚,寫起文章亦平易近人;皇甫湜得韓文公之奇崛,文章雖有險澀之 氣,但亦能自出新語,不流於時尚之華媚。而一代文宗柳宗元,更以 其峻潔之筆,寫下飽含生命感慨的永州八記,和充滿批判意味的寓言 式散文,這種真思想、真感情的筆觸,真正體現了古文運動的精神。

韓愈所領導的古文運動,雖然成果裴然,但如曇花一現,在古文 大家相繼凋零之後,立即又被形式華美、音韻精工的四六駢文所淹沒 。直至北宋時期,歐陽修登高一呼,拔擢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 、曾鞏等人。此六人呼應中唐古文運動的精神,寫出了質量俱優的文 作品,使文從字順的散文,成為散文界中的主流。

韓愈 其人其事

韓愈生於唐代宗大曆三年,是唐宋八大家的首腦人物。他在思想上,力排佛老,闡揚聖道;在文學上,反對駢文,提倡散文,使中唐社會無論在思想上、文學上都展現了另一番新風貌。

根據朱熹的考察,韓愈是河南南陽人;又因為他的祖先從後魏開始就住在昌黎,所以他又以「昌黎韓愈」自稱。其實,昌黎是韓氏郡望,而非他的籍貫。

韓愈的祖父、父親都做過官,不過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便過世了,他在文中幾乎未曾提到母親,有人說他的母親改嫁了,有人說他的母親在韓愈出生兩個月後就病逝了。韓愈有四個兄弟,老大韓會、老二韓介、老三韓弇,老麼是韓愈,和大哥年紀相差三十歲。自幼父母便不在身邊,因此韓愈便由長兄嫂收養。

長兄在韓愈十二歲時便因病過世,自此之後,家中的教養、生計的重擔,便全部落在大嫂的肩上。韓愈生於憂患無依的環境中,從小便用功讀書。在他十九歲時,到京師應試進士第,生活聊困到無法自存,而且科考一直都很不順利;一直到貞元八年,才考上了進士。

他胸懷大志,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可惜一直未被朝廷重用;直到貞元十二年,才獲得董晉的賞識,推薦它出任汴州觀察推官。

韓愈進入仕途之後,因為忠心耿直,常常直言無忌,影響他升官得機會,甚至惹來無妄之災。貞元十九年,韓愈和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一起擔任監察御史,負責**百官的任務,他看不慣王叔文、韋執誼等人的作風,又批駁李實在政治上不負責任的態度,因而引起一股政治勢力向韓愈反撲,被貶為連州陽山令。僅管是降職,但韓愈依舊是盡忠職守,愛護百姓,因而美名四起。

後來,他又升遷至考功郎中,但又遭讒言,再貶為國子博士,他就在這時期寫了一篇<勸學解>,引聖賢不得志的事實來勉勵自己。唐憲宗讀了之後,心有所感,於是晉升他為吏部郎中,累遷中書舍人,知制告。

憲宗元和十年,韓愈因平定吳元濟之亂有功,升為刑部侍郎,此時韓愈已經五十歲,人生至此可說是春風得意。元和十四年,就在韓愈不可一世之際,卻惹來了殺身之禍。他反對憲宗迎佛骨,於是作<諫迎佛骨表>表中措辭嚴厲,直言無隱,惹惱了憲宗,將他處以極刑。

幸好朝中大臣權貴紛紛相救,才化解了一場危機。

韓愈晚年,被拔擢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是人生最巔峰的時期,但因身體狀況欠佳,享年五十七歲便與世長辭。他在世的時候,因為當了**,又有極佳的文筆,因而求文的人特別多,再加上他喜歡拔擢文學人才,因此儼然成為文學界的領袖,在推行文**動上有很高的成就。在古文運動中,韓愈自身不但有具體的文學理論,而且有質量兼具的古文作品,因此能夠風起雲湧,讓當時的世人,肯定文從字順新散的價值。

韓愈 文學風格

六朝文學講究唯美的形式主義,而忽略了內容、情感在文學上的價質,韓愈針對時弊,主張復古,他說他自己,「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並表明「愈之所志於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因此,韓愈在其文章中,是以「道」為文章的內涵,凡是無益於世道人心的靡靡之音,虛情假意的應酬之文,都是韓愈所鄙棄的。

有人認為韓愈之文,由「奇險」入手,使得文章深澀冷峻,令人難以親近,甌北詩話說:「其實昌黎自有本色,乃在文從字順中自然雄渾博大,不可捉摸,不專以奇險見長」,一般人公認韓愈的文章具有以下幾個特質:

氣勢滂礴

條理清晰

變化多端

平中有奇

雄峻高明

能大能小

在文學唯美主義盛行的時代,韓愈的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由全新的角度出發,掃除了形式主義文學的弊端,為文學注入了新的思維和內涵,在文學史上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韓愈 作品賞析

<師說>原文

3樓:

韓愈之文學觀念是反駢重散, 因此極不滿意六朝以來之學風及文風, 主張思想要回到古代之儒家, 文體也回到樸實明暢之散體。又因為反對六朝文學中那種豔冶**文風, 所以主張文學為貫道之器, 也就是要有內容。因文見道, 因道見文, 二者並重, 不容分開, 可見韓愈之主張是為道而作文, 而所訥道, 是指儒家之道。

韓愈雖復古, 其散文實際是革新。在古代散文之基礎上, 創造發展, 形成一種富於邏輯與規範性之文體。韓愈主張作文「言必己出」,「務去陳言」, 學習古文「師其意不師其辭」, 反對剽竊, 強調語言之創造性, 又力求「文從字順」, 這都很有意義。

韓愈有自信, 百折不回, 時人懼怕韓愈利用師徒關係, 傳授古文, 竟然「群怪笑罵, 指甩牽引」。而韓愈獨不顧流俗, 犯笑罵, 收召後學, 廣收門徒。又善於宣傳, 唐人李肇稱:

「韓愈引致後進, 為求科第, 多有投書請益者, 時人謂之韓門**。」擴大古文寫作隊伍, 遂形成聲勢浩大之社會運動。

古文<師說>的解釋

求 <師說> 原文及翻譯+課文解析

4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有疑惑而不從師學習,那他對於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出生比我早的人,他聞知道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聞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所以,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道的道理沒人傳佈已經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哪!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而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許多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

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味。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於他們自己呢,卻恥於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塗啊!

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充,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

)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並列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麼!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聘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品德才能當然趕不上孔子。孔子說:

「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知道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詩》、《書》等六經**及解釋**的著作都普遍地研習過,又不被恥學於師的習俗所約束,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實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道理,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闢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說」是一種議**的文體,可以先敘後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

「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於「從師」的道理。

關於《勸學》《師說》等幾篇古文的通假字和成語

一 勸學 1 通假字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 通 煣 用火烤木材,使之彎曲。雖有槁暴。有 通 又 再。副詞。暴 通 曝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 通 智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生 通 性 資質稟賦。2 成語 青出於藍,鍥而不捨,大聲疾呼,欲蓋彌彰 二 師說 1 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

《師說》古文知識積累。要有那課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 實詞多

編輯本段 字詞整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 通 授 教授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讀 通 逗 或師焉,或不焉 不 通 否 詞類活用 吾從而師之 師 意動用法,以 為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惑 形容詞作名詞 疑惑的問題 糊塗的問題 是故 聖 益聖,愚 益愚 聖 愚 帶中括號的那個 形容詞作名詞 ...

古文「釋」的解釋

釋 釋 sh 解說,說明 解釋。註釋。釋文。釋義。消除,消散 釋疑。釋怨。渙然冰釋 像冰融化了一樣,嫌隙和疑慮都完全消除 放開,放下 釋放。保釋。手不釋卷。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後泛指佛教 釋氏。釋教。釋子 和尚 釋藏 z刵g 佛教經典的總彙,分經 律 論三藏,包括漢譯佛經和中國的一些佛教著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