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應該怎樣發心發願,學佛該如何發願?

2021-08-04 14:15:02 字數 3739 閱讀 6426

1樓:aaa**王

學習佛法是一種因緣 福分 這個不需要發願 發願是為了眾生 或自己的一些訴求 比如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發願 弘法利生 等等·················

2樓:法藏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才是真學佛法的標誌!

發心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學,佛道無邊誓願成

其實我們只要發: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大願就好!,因為往生極樂,決定成佛!

3樓:卍芥子須彌卍

如我粗淺的所知,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首先先隨喜讚歎您的精進學佛之心。初發心行者在這個末法時代已經像**一樣寶貴了。但,希望在您發心學佛之前,先弄明白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學佛」?

為了受人尊敬?為了明白人生意義?為了從苦解脫?

還是為了眾生解脫?……問題答案本身並沒有好壞,只是決定了您在修行之路上面能走多遠而已,就好比是火箭的初始燃料。

等您弄清了您為什麼學佛後就發現,這,就是您的初始發心,初始發願。

當然了,願心是可以隨著修行不斷增上的,您的初始發心不夠圓滿廣大,不要緊,您可以在修行過程中不斷擴大您的心量。

某一天,您忽然發現學佛是因為覺得眾生太苦了,為了眾生解脫而修行。這,就是大乘菩薩的「菩提心」,至高的願心。

希望所答能為您解惑。順祝您四時吉祥。

學佛該如何發願?

4樓:匿名使用者

摘自《圓覺經略說》-彌勒菩薩章 (南懷瑾)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什麼叫作「於大圓覺起增上心」呢?有一個原則要把握住,我們的自性是本來圓滿清淨的,叫作大圓覺,但是,現在卻在迷糊中,如何找到原來的大圓滿,大清淨覺性?如何起修?

「起增上心」就是希望求得覺悟,那麼,第一步要怎麼走呢?如何起步呢?--「當發清淨大願」,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發願。

發願就是一般所講的立志,立定志向、目標。「願」就唯識學來講,也是欲,但是,也有所不同。所以,改個名稱叫「願」。

為了自我滿足,自私自利叫欲。犧牲自我,超越自我,為了利他,發起無緣之慈、同體之悲名願,此謂清淨大願、大悲大願,或者大行大願。總而言之,菩薩道有四個方向、目標--慈、悲、喜、舍,這是四大行願,一切的修行都要朝這個大方向去做。

換句話說,學佛的人做人做事,離不開這四個字的內涵、標準、原則。到了最後,連「慈悲喜捨」也要舍掉,達到大圓滿清淨覺性的境地。

發願是學佛的第一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教我們如何發願。這一段等於是大乘菩薩的發願文。我們做任何一件佛事,如拜佛、打坐,都先要發願,看你的目標是求什麼,一般人拜佛求什麼呢?

求菩薩保佑,保佑你一家大小平安不要生病,做生意發大財,都是在求利,都是自私的功利主義思想。菩薩很難做口+育!人家磕一個頭很簡單,脖子彎一彎,你就要保佑他這樣那樣,保佑不到,便說這個菩薩不靈。

當菩薩很可憐的!你看看人的心理,磕個頭,要求那麼多!做了一件善事,就要求善報,何況磕個頭算不了什麼善事。

真正學佛發願不是這樣,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說,「願我今者住佛圓覺」,希望我求取佛道,例如在念佛、打坐、唸咒、觀想、參禪時,能夠進入佛的清淨圓滿覺性之中。

同時,還要「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二乘」。學佛的須靠善知識指引,所以,學佛者都希望能夠遇到真正有所成就、具備正知正見的明師。善知識不僅代表人,也代表經教,經典也是善知識。

經典分為了義教與不了義教,了義教是徹底的佛法,是我們的善知識;不了義教是方便教育,僅作為參考之用,不能算是大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不要一開始走路,就走上外道,什麼叫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那麼,什麼是二乘呢?聲聞與緣覺。

我們講到這裡,常常碰到出家或在家的朋友們,有很多的見解都屬於外道而不自知。在我個人的觀點看來,現在很少有真正的佛教,都摻和了許多外道知見,譬如以打坐來說,有人說子午卯酉的時辰不可以打坐,而另有人則說非在子午卯酉的時辰打坐不可。子午卯酉的時辰能不能打坐這是道家的觀念,而且這還不是正統道家的觀念。

真正的佛法是破除了時空的觀念,**受子午卯酉的限制?又如看風水選日子都是同樣的道理,真正一個學佛的人,應該是時時大吉,方方大利,萬法唯心嘛!

講到外道,我勸各位不要隨便罵人家外道,你懂不懂這些外道?不懂,隨便說人家是外道,這是仇恨心理,看別人不起,如此則違反學佛的道理,學佛的人應該尊重任何人。

佛要我們發願,希望學佛時不要碰到外道,以及聲聞、緣覺二乘。在我們一般的觀念裡,聲聞與緣覺總不是外道吧!聲聞與緣覺是羅漢境界,怎麼是外道呢?

不!你翻開「楞嚴經」看,佛在最後講五十種陰魔,還在罵聲聞與緣覺屬於外道。為什麼呢?

他們還在「心外求法」,歡換句話說,還沒有徹底明心見性,雖然到了羅漢境界,只明白了一半,還未圓滿。依「圓覺經」來講,還沒有達到大圓覺境界。在禪宗而言,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禪宗,他講到「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沒有證得菩提以前,所以的修持包括持戒、修定、修慧,都屬於「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都屬於外道知見。

以上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第一段發願文。接下來是第二段發願文。

「依願修行,漸斷諸障。」希望碰到具有正知正見的善知識,瞭解真正的佛法,由此慢慢修行,切斷了各種障礙。有哪些障礙呢?

歸納起來有事障與理障。事障,後世加上一個學名叫作煩惱障,什麼叫煩惱障?例如我們打坐,心裡雜念紛飛,靜不下來,或是腿痛發脹,這些是煩惱障,也是事障。

理障呢?知見不明,智慧不開,不能明心見性。這些障礙無法馬上排除,必須漸漸斷除。

願力越堅固,則越容易得到佛菩薩的加庇。很多人在佛菩薩或某某上師前面磕個頭,菩薩啊!你加庇我!

好像只要磕個頭,什麼事情都不要管了,菩薩會幫忙我,這是什麼心理?依賴心。所以,我常常對年輕人說:

你不要來學佛啊!先去學做人,人都做不好,如何學佛呢?對不對?

例如這種求加庇、求加持的依賴心理,如何能學佛呢?所謂加庇是你自己本身先健全起來,然後加上庇護,互相感應。自己不努力,自己不用功,佛菩薩想加都加不進去,想庇都庇不上去。

所謂加庇的道理,就是我們自己中國文化本有的觀念。古德雲:「自助天助,自助人助。

」你要想得到別人幫助,自己先要站得起來。如同跌倒了,躺在地上叫說:「你們來加庇我啊!

我站不起來呀!你們抱我到家裡,抱到床上,還要餵我吃飯啊!你們要加庇我啊!

」你們說這像話嗎?只要你們依教修行,努力用功,自然會得到佛菩薩的加庇,你真有願力,自然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庇。我經常碰到學佛的人來說:

老師啊!見了你回去以後,境界好得很,老師你加庇我。我說:

別胡扯了,那是你自己用功。還有更妙的,有位同學告訴我說:在美國有一個人完全得到我的加庇,才有如此成就。

其實,我連他是誰,名字都忘了,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我的手哪有那麼長伸到太平洋那邊去加庇他?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

又如**教的聖經提到一些麻瘋病人看見耶酥,趕緊求耶酥救我啊!這些病人摸了耶酥的衣袍,病一下子就好了,跑下來感謝耶酥。耶酥說:

不要感謝我,感謝你自己。對呀!為什麼感謝自己呢?

信則得救。耶酥此話很高明,一點都沒有錯。可惜聖經因為翻譯的關係,很多話、很多意思都走了樣,表達得不理想,假如耶酥再復活看到這樣的聖經,一定傷心透了。

「障盡願滿」,請注意這四個字。你說我也做好事,也信佛,也皈依,也吃素......等等,好像都沒有效果,業障還是那麼重。

抱歉!這些都毫不相干。事障與理障總歸叫業障,業障包括善業、惡業、不善不惡業。

造善業則有福報,造惡業則有罪報,不善不惡則有無記報。什麼是無記報?就是莫名其妙的事,例如走在街上莫名其妙地被車子撞著了,都是無記報。

因為業障深重,修行不能上路,所以所求不能滿願。

若能「障盡願滿」,便自然解脫,自然自性清淨,自然「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見到自性大圓滿的境界,覺性清明,「證大圓滿妙莊嚴域」。

學佛之人,如何得知自己已證果,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而真正能證果

開悟的人的境界,自己清清楚楚。祖德常形容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今修行有大成就者很多,但不會現出神通來惑亂人心。佛度眾生不靠神通,而是靠說法。有神通也不一定了脫生死,靠定力可以獲得神通。魔也有神通,但不會說出圓滿的佛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這裡的諸佛和如來包括過去佛 現在...

學佛懺悔必須要有的幾種心態,學佛的人有怎樣的心態

我學佛多年,就是因為生活裡,諸事不順,想通過佛法改變人生。但是,我今天在版 學佛要有恭敬誠心的心態 可見奉事師長,實為修行要務 印光大師在 文鈔 裡頭講得很多,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學問大根大本,如果沒有孝親 沒有尊師,佛菩薩來教你,沒用,你得不到。能得到的是真正能體會,這是以前 常常告訴我們,他說你看...

關於如何學佛的問題,關於學佛的一些問題。

什麼是清淨心。只看一本經就清淨了嗎。當然不是。清淨心者。不為五欲所拘也。如何才能不為五欲所拘呢。那就需要 戒定慧 三力具足。只要覺得對增長 戒定慧 有利。都可以去修去學去看。唸誦 阿彌陀佛 也可以同時去研讀 大般若經 並無妨礙。唸佛修定。研經修慧。定慧雙修。這不是挺好嗎。修行的方式並無固定模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