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龍九子的母親是誰

2021-12-20 14:19:14 字數 1747 閱讀 2524

1樓:賢小君

龍生九子為何都不是龍?看看它們的母親就知道了

2樓:匿名使用者

1.老大囚牛,喜**,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種名字,方框內的看成一個字,[蟲八][蟲夏]),又名贔屓(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上面只是為最有代表性的版本。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3樓:

龍的九子各不同,自然母親也不是同一個,也就是說,龍王爺的妻妾們總共給他生了九個著名的兒子,而且每個兒子都截然不同。龍生九子雖是龍種嫡系,卻無一能秉承神龍的力量。想想也是必然的,龍王爺三宮六院的,每個兒子都有不同的母親,而每個兒子又都像母親,所以龍生九子不成龍。

但不管他們成不成龍,這龍的血統是與生俱來的,這天生神力是與生俱來的,這無邊富貴也是與生俱來的。

(1) 囚牛,龍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蹲立於琴頭.此子和龍差異不大,其母應也是一隻龍,黃色的龍.

(2)睚眥,龍生九子之二,龍身豺首,性剛烈,最是好殺 嗜殺好鬥.從老二開始和龍的差異就開始就大了,睚眥應該是龍與豺的孩子,其母是一隻豺.

(3)嘲風,龍生九子之三,在記載中沒有過多的說明其形象,不過我自己查閱**的時候,發現它張的比較象獅子,而且其好險,長在殿簷上見到其雕象,疑為龍與一種會攀爬的貓科動物的孩子,其母應是一隻猞猁.

(4)蒲牢,龍生九子之四,形象為一隻匍匐的龍,據說它住在海邊,懼怕鯨魚,我猜測它的母親是一隻海生動物,有可能是海蛇之類.

(5)狻猊,龍生九子之五,記載中說它形如獅,喜煙好坐,可能是龍與獅子的孩子,其母是一隻獅子.

(6)霸下(贔屓),龍生九子之六,霸下,形似龜,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疑為是龍於龜的孩子,其母是一隻龜.

(7)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懷疑是虎與龍的孩子,其母是一隻虎.

(8)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這個與龍的差異也不大,它的母親也應該是一隻龍.

(9)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其形為龍首魚身.它的母親應該是一條魚.

4樓:0誠意i仔

6就靠你了開花結果?

神話中龍生九子,那這九個兒子的媽媽又分別是誰

5樓:蘿蔔

睚眥好像是鯉魚精生的,狴'安好像是螃蟹精生的,好負重的贔屓好像是烏龜生的。。。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他們的母親都是誰呢?

當然不同啦,龍王的話始終是同一個龍王,但是龍生出來的9個兒子都不同,是因為他們的母親不同,所以才會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生九子各不同的意思不是說9個母親生了9條龍,而是指一個父親一個母親生出來的孩子,性格也都不一樣,就算是雙胞胎也分同卵和異卵,不是每個人的性格長相都一模一樣的。龍有九個妻子,但這九個...

龍生九子中有龍頭烏龜身的是誰,龍生九子,其中有一個像烏龜的那個是做什麼的?

贔 屓 也叫 霸下 不知道一樓把貔貅怎麼招了?龍頭,龜身的那叫什麼?是龍生九子裡面的其中一個嗎?他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六。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

龍生九子各不同 中龍的九子是何物 性格解釋

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 龍生九子 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龍生九子 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