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人所用的「缽」是一種,佛教中人所用的缽是什麼

2022-10-18 08:50:10 字數 4340 閱讀 3374

1樓:匿名使用者

缽: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一缽之量剛夠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許攜帶三衣一缽,此缽則為向人乞食之用。是一種法器,同時在很多時候,還可用於進行化緣等活動

現今泰國等南傳佛教僧人,仍於每日凌晨沿門托缽。

2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和尚們化緣的東西 也就是我們吃飯用的碗

3樓:上春兒

就是現在的碗。以前是用泥巴燒的。比較厚些!

4樓:匿名使用者

吃飯的用具(主要是在化緣是用的)

5樓:whilly白

實際就是吃飯用的碗,印度傳過來的,用來化緣用

6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裝食物的器皿。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7樓:從許昌

就相當於我們用的碗, 但是缽有一定的規格:

圓形、稍扁、底平、缽略小。其材料、顏色、大小,均有定製,為如法之食器,應受人天供養所用之食器,又為應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譯作應器、應量器。

缽之材料,如為鐵製,則稱鐵缽;陶土製者,則稱瓦缽、泥缽、土缽。至於盛缽之袋,稱為缽囊、缽袋。而為防止缽盂傾倒之缽臺,稱為缽支;釋尊所用之缽,稱佛缽(石缽則僅限佛可使用)。

後世亦有用塗漆之木缽,然此為外道所用,而非戒律所定範圍內者。

8樓:匿名使用者

僧人所用食器

缽(梵patra)比丘六物(三衣、缽、坐具、漉水囊)之一。又稱缽多羅、波多羅、缽和蘭等。意譯應器、應量器。即指比丘所用的食具。

其種類有鐵缽、瓦缽之別。持缽行乞稱為「託缽」。由於比丘持缽以應受他人的飲食,故缽亦稱應器。

《四分律》卷九中提及缽之種類雲:「缽者有六種,鐵缽、蘇摩國缽、烏伽羅國缽、優伽賒國缽、黑缽、赤缽。大要有二種,鐵缽、泥述。

」該書卷五十二中說,禁止使用由木、石、金、銀、琉璃、寶、雜寶所作成的缽,並以此簡別在家和外道。《五分律》卷二十六謂不使用金銀七寶、牙、銅、石、木的缽,若使用金銀乃至石缽,則犯突吉羅,若使用木缽,則犯偷蘭遮,若如外道之使用銅缽,則犯突吉羅。僅准許使用鐵缽、瓦缽、蘇摩缽。

所謂泥缽、瓦缽、蘇摩缽,皆是同類之物,蘇摩缽是就產地而命名的。

缽的顏色,應薰為黑色或赤色,即《四分律》所說的黑缽、赤缽。《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中說瓦缽當薰成孔雀咽色,毗陵伽鳥色,或是鴿色。鐵缽則作缽爐,以阿摩勒核、佉陀羅核、巨摩、竹根薰之。

關於容量,《四分律》卷九舉出大、中、小三種。大者三鬥,小者一斗半。但是根據唐代的量法,應是一斗至五升之間。

戒律中規定比丘不得儲存多缽,護持缽當如護持自己眼睛一般,應當常以澡豆洗淨除去垢膩。

在律制上,規定缽有「體」、「色」、「量」等三法。第一:缽之「體」,材質只准使用瓦、鐵兩物塑鑄,不得使用「金、銀、銅、琉璃、摩尼、白蠟、木、石……」等物製做。

第二:缽之顏色,《四分律》限用黑、赤兩色,《五分律》限用孔雀咽色。除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準薰染其他顏色。

第三:缽的容量,《四分律》說:「大者可受三鬥、小者可受半鬥、中者比量可知。

」依個人食量而定。

至於缽的形狀:呈矮盂形,腰部凸出,缽口缽底向中心收縮,直徑比腰部短。這種形狀可使盛的飯菜,不易溢位,又能保溫。

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一缽之量剛夠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許攜帶三衣一缽,此缽則為向人乞食之用。現今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南傳上部座佛教僧人,仍於每日凌晨沿門托缽。

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現已經很少有僧人託缽乞食。

佛教中人所用的「缽」是一種?

9樓:匿名使用者

缽: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一缽之量剛夠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許攜帶三衣一缽,此缽則為向人乞食之用。是一種法器,同時在很多時候,還可用於進行化緣等活動

現今泰國等南傳佛教僧人,仍於每日凌晨沿門托缽。

10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和尚們化緣的東西 也就是我們吃飯用的碗

佛教中人所用的缽是什麼

11樓:因緣法

缽,梵語音譯是缽多羅,又稱缽盂、應法器、應量器。缽是佛教徒必需的隨身法器之一,它的用途原本是佛教徒盛飯用的器具。

缽的由來

據佛經記載,佛陀成道七天以後,一直沒有吃飯,這時候恰好有提謂、波利的兩位商人獻上面蜜。佛陀尋思,過去的諸佛都是用缽盂來受施的,可是我沒有缽盂怎麼辦呢?四天王體悟到了佛陀的念想,就來到須頰山上,分別從石中採集了自然之缽,拿來獻給了佛陀。

佛陀又想,四個缽盂怎麼使用暱?於是他就把四個缽盂疊放在左手之中,右手按於其上,發動神力使其合為一體。據說,佛陀的這個青石之缽,它的大小可容三鬥,它的重量是比丘們拿不動的,只有佛陀的侍者如阿難等,因為身力強大又藉助於佛陀的威德,才能夠執持。

佛陀涅粲以後,佛缽被鄭重收藏,受僧眾供養禮拜。據說,佛缽原在健馱羅國,「經數百年世遵供養,流轉諸國,在波刺斯」。《出三藏記集》中記載了後來人們所看到的這一佛缽,說是「光色紫紺,四邊燦然」,「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澤」,果然是佛家的一件寶器。

後來,缽就成了為僧眾們吃食化齋、如法受人供養的規定食器。所以,缽盂又叫做「應法器」。佛教戒律規定,比丘不得存有多個缽,護持缽要如護持自己的眼睛一般,應當經常以澡豆洗淨,除去垢膩。

缽損壞時,不能用新缽,要用規定的五種方法修補。修後不漏再繼續用的缽,稱為五綴缽。比丘一般不能使用石缽,佛教認為石缽是佛才能使用的。

佛教規定缽不能隨意染成雜色,通常為黑、赤、灰三色。缽的材質也要採用鐵或泥。

佛教律典《四分律》中規定:「缽者有六種,鐵缽、蘇摩國缽、烏伽羅國缽、優伽賒國缽、黑缽、赤缽。大要有兩種鐵缽、泥缽。

」又說:缽的容量「大者可受三鬥,小者可受半鬥,中者比理可知。」這時提出了制缽的「體、色、量」三法。

其中提到蘇摩國缽等,也無非就是鐵缽、泥缽,只是產地不同而已。(網摘)

12樓:我本阿吉

梵語為patra(缽多羅),看漢語字典可知︰現在日本一般社會還使用的『缽』字,是中國六朝時候才開始製作的文字。這種缽似乎有陶製、木製等種。出家佛教徒以這種缽,早上進入城裡或村內乞食,然後帶回精舍,在同道之間互相分配食用。

1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就是 乞丐手裡的碗

14樓:阮然宛瑰瑋

缽:是缽多羅的簡稱,為比丘六物之一,即盛飯器。譯為應量器,應有三應:

一、色相應,缽要灰黑色,令人不起愛染心。

二、體相應,缽體粗質,使人不起貪意。

三、大小相應,不過量也,乞食不過七家,令人不恣口腹。

佛教中人所用的「缽」是一種什麼東西

15樓:青竹遺風

缽:是缽多羅的簡稱,為比丘六物之一,即盛飯器。譯為應量器,應有三應:

一、色相應,缽要灰黑色,令人不起愛染心。二、體相應,缽體粗質,使人不起貪意。三、大小相應,不過量也,乞食不過七家,令人不恣口腹。

16樓:大雄

是個類似碗一樣吃飯

生活中,人氣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人氣高,感覺自己特別驕傲和自豪,辦事也得心應手,得到很多人的幫襯。在生活中人氣高,可以讓你在很多困難面前有人幫忙,這種感覺是非常好的,讓自己覺得在面對困難時沒有那麼孤單。我朋友就是這樣的,不管自己到 總是有一些人圍繞在他的身邊,除了自由有點限制之外,在生活的很多事情,都是別人幫忙照顧一切。生活中,人...

佛教所說的天人更道教的神仙是一種嗎有什麼區別神仙真的還在六道

天人包括了神仙,但還有很多其他的,並不都一樣,神仙還在三界,如太上老君在兜率天,而兜率天還在欲界裡 天是天,神是神,仙是仙!全都要分開來看!他們的境界都有高有低!福報也有高有低!大體上都屬於同一層次,未見到宇宙真相。道教的神仙與佛教天人說的區別。發現很多人並不清楚兩者的區別常混為一談,現特此澄清斧正...

佛教的僧人,可以吃香菇嗎,香菇它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

首先有情眾生不能食 其次,所有的植物亦都有生命,都有覺知,雖然可以食用,但不可浪費 最後釋迦牟尼不讓僧眾務農的道理估計與此有關,尊重生命。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苦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