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國一統天下時車同什么同什么,當秦國一統天下時車同什麼同什麼?

2022-11-26 00:55:07 字數 5368 閱讀 7643

1樓:帳號已登出

「書同文 車同軌 行同倫」。

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後,開始著手改革舊制,開始秦帝國的新氣象。其中除了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之外,最重要的三條改革內容就是「書同文 車同軌 行同倫」。

就是統一文字,統一車軌的軌距,統一道德規範。

儒家經典《中庸》中有載「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後世很多儒家傳人都以此為據,認為秦始皇此舉實則是來自春秋戰國以來「禮崩樂壞」的局面,恢復所謂的周禮。這其實更像是儒家學派的牽強附會。

2樓:ok雅哥布

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度量衡就是長寬統一,規定一寸,一尺,一步,一丈到底多長,重量統一,規定一釐,一兩,一斤到底多重,以及一升,一斗,一擔能裝多少糧食。

規定使用的文字語言為小篆,又稱秦篆。

規定使用的錢幣:秦半兩,圓形中間方孔形狀的錢。

規定出行或者拉貨用的馬車車輪之間寬度統一:道路上會有兩條軌跡,馬車車輪沿著軌跡行走,會順暢很多,速度更快,牲畜拉起來也更省力,並且因為馬車零部件都一樣的話,可以做到互換零件(可惜秦朝的流水線工藝失傳了,漢朝沒能繼承)。

車同軌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秦馳道了,最早的火車,雖然是硬木鋪成的,但是走起來也比馬車快了不知道多少

秦國為什麼能一統天下

3樓:少一點安慰

關於這個問題,我問了歷史老師,她是這樣分點的:

1.人民渴望統一,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春秋戰國的兼併戰爭使諸侯國數量減少,客觀上有利於國家統一。

3.各民族各地區的聯絡加強,為統一提供了社會基礎。

4.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具備了統一的實力。

5.秦王贏政的雄才大略和決策適當。

6.你說的這些人才,在戰國後期已經死得差不多了,要不就被廢除了,所以他國的實力減弱是必然的。

7.商鞅變法後強大起來的秦國不斷兼併鄰國的土地,當嬴政即位時,秦國形成了對六國的絕對優勢。

8.當時,秦國經常對別國進行挑撥離間之計,於是他國經常互相殘殺,秦國就趁別的國家兩敗俱傷時介入攻打,自然容易取勝。

9.當時處的地理位置已佔了優勢。

10.嬴政當時遠交近攻的戰略。

11.當然,少不了良將和謀士的功勞。

以上有一些是我自己總結的,有一些就是老師給我講的。不知道夠不夠全面,不過,對樓主還能有一點幫助吧!

4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有三點:

一:地理位置好,起初「山東六國」,都以為自己是中原大國,看不起秦。而秦國有函谷關天險,使六國不好進攻秦,在古代,這種天險是很大的倚仗。而六國互相征伐,給了秦長時間的發展時期。

二: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全民皆兵,戰爭儲備非常充足,賞罰分明,秦又重視戰功,人人盼望打仗,打仗就能發財,這種士氣是秦國往往以少勝多的根本。再加上秦地民風彪悍。而六國互相消耗,此消彼長

三:秦又海納百川的氣魄,六國貴族很長一段時期對別的國家來投靠的人都牴觸情緒,而秦國則不然,不論哪國的人才,都尊重你。

總之,我們不否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的走向不是一兩個英雄人物可以改變的,國家戰爭,最終還是靠國家的綜合實力

5樓:szsz歷史

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

6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春秋戰國時,秦國地處西陲,長期與西戎為伍,但最終卻取得了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項能夠構成秦國開創歷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戰國七雄中,較少受禮樂文明影響,制度變革卓有成效。

7樓:閒擲葡萄

一是六國自身出了不同樣的、不同程度的問題。二是秦自孝公商鞅變法,國力日強,而之後的昭襄王等王以及白起等人才,更是推動了秦國的統一步伐。

8樓:丫丫開始學語

因為秦國的地理位置比較好,人家原來看不上他,比較少找他麻煩。再有秦穆公和他之後的幾代,幾百年的發展也不是玩的,最後秦始皇有本事,有野心。

一個國家的頭頭沒本事,下面的人再行也不成啊!

9樓:

齊國有孫臏,越國有文種 勾踐 楚國楚文王

能說出這話我佩服你

去看看百家講壇的《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系列吧,這問題要從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開始講起

10樓:翠花豬豬

你說的好多人那時候都掛了吧,屈原都投河了。

首先那時候秦最強,生產力最高,國富兵強。

2、嬴政的戰爭策略成功。遠交近攻。

當時能和秦抗衡的也就是齊,但齊在開始疏於防備(秦約定和齊平分天下),所以最後也是不免被屠。

11樓:

非也非也。大秦統一時,各國頂樑柱均休矣。或者死了,或者廢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去看看白起,商鞅,張儀,百里奚

1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是又有多少人才

誰更強的問題

14樓:墨竹

我暈你真的史盲嗎。還是隻會讀教材的初中生,戰國史前後好幾百年的時間,你說的這些人物都不是同一個時代的

秦國一統天下的順序

15樓:牙牙的弟弟

韓(公元前230年)、魏(公元前225年)、楚(前223年)、燕(前222年)、趙(公元前222年)、齊(公元前221年)。

1、韓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佔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秦國遂在韓地設定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

2、魏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3、楚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越國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4、燕秦王嬴政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代聯軍。二十一年(前226年)秦軍又增加兵力,王翦率軍一舉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

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但鑑於燕趙殘餘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故暫停進攻。

5、趙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6、齊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訪齊為由,避開了齊國西部主力,命王賁率領秦軍由原燕國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進攻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

齊軍士氣本不旺盛,對秦軍突然從北攻來,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軍一舉攻佔臨淄,俘齊王建,齊亡。秦王在齊設定齊郡和琅邪郡。

16樓:蠟筆咬金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動亂不堪。到戰國時期,以齊楚燕韓趙魏秦為首的戰國七雄逐漸穩定起來。秦國實力曾遠比不上其它六國,不過正是因為有了商鞅變法,於是秦國實力開始大增,逐步擊敗了其餘六國,實現了統一。

我們也許會想,秦國是根據什麼來逐個擊破其餘六國,統一別國的順序又是怎麼樣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一下這個問題。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但由於嬴政太過年幼,所以朝政由太后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毒掌管。在此沒有吞併六國的想法。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嬴政親自執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等人,並著手進行統一六國的策略。吞併之路由此。

公元前230年,秦王派內史騰領兵攻打韓國,俘虜韓王,韓國到此結束。

公元前229年,秦王派將軍王翦領兵攻打趙國,於公元前228年秦軍進入邯鄲,趙王迫於無奈獻出地圖後投降秦國,趙國到此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派王賁領兵攻打魏國,引河水和溝水灌魏都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

公元前223年,秦派王翦領兵六十萬攻打楚國,楚王負傷被俘,楚國滅亡。早在公元前227年時,燕太子曾派荊軻前往刺殺秦王,結果沒有成功,秦王乘機於公元前226年攻下燕都蘇城,燕王喜遷到遼東,至公元前222年,秦王攻打遼東,俘燕王喜,燕國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秦王派王賁領兵由北向南攻齊,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終於全部併吞了六國,完成了一統之大業。由此可見,秦國統一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

17樓:絕代國王坎通納

(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

(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

(前225年),王賁率領十萬大軍攻打魏國,包圍魏都大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三個月後 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前224年),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屯兵練武、堅壁不戰、以逸待勞。一年後,楚軍鬥志渙散、糧草不足,遂從前線撤軍。王翦乘機追擊,消滅楚軍主力,佔領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

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滅越國置會稽郡。楚亡。

(前222年),王賁打下遼東,俘燕王喜;接著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趙徹底滅亡。

(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投降,齊亡。至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如果算上趙國的殘餘勢力代王嘉,應該是韓、魏、楚、燕、趙、齊。

18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韓和趙被滅,然後再發力滅了魏和楚,最後再一舉攻破了燕,齊兩個國。

19樓:skyw念念不忘

先滅掉了東周王室,再依次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當然期間還有一些小國也被滅了,最後滅的周王室封國是衛國,太小了,秦始皇都死兩年了,秦二世才把它滅了。

20樓:玄o月

首先是韓國,然後是實力較強的趙國,到比較弱的魏國,再到楚國和燕國,最後是齊國。

21樓:凱哥說劇

秦國一統天下的順序是:

一、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滅韓。

二、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滅魏。

三、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

四、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滅燕、趙。

五、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滅齊。

至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孫權為何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兵力少,而且孫權跟江東氏族,長期不和睦,導致孫權的政權並不特別穩固,加上週瑜魯肅等人的英年早逝,所以孫權無人可用。因為東吳的內部是很不穩定的,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是明爭暗鬥,使得吳國國力漸漸衰弱了。因為對手太厲害,魏國有司馬懿,蜀國有諸葛亮,個個能力都在孫權之上,所以孫權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孫權幾...

為什麼佔踞關中的國家大多最終能一統天下

一般是經濟文化人口的聚集區,比較發達 關中地區位於北方,在南宋之前,中國的經濟重心是在北方的,南宋是持平的,南宋期間南方的經濟地位就是第一了,所以關中在南宋之前的經濟地位是很重要的。以關中統一中國的大多也是在那之前。再者關中地區的地理條件 易守難攻,東部有潼關,東南有武關,在冷兵器時代,那就是一夫當...

為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戰神,要錢要地要房子比誰都貪,為何能善終

在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被稱為 戰神 他在長平之戰,一舉成名,坑殺趙軍四十多萬,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也為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但白起最後卻沒想到自己會落下被賜死的結局,令人惋惜。同樣,與白起同時期的秦國大將王翦,也號稱 戰神 雖然武力值與白起有些差距,他也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中立下很多戰功,最後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