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銀鏡或銅鏡,菲林試劑可以鑑定還原性糖。
鑑定蛋白質、澱粉、葡萄糖的試劑分別是什麼?反應顏色呢?
2樓:雲中花蕾
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顏色為紫色。
鑑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發生的是雙縮脲反應。雙縮脲反應實質是在鹼性環境下的cu2+與雙縮脲發生的紫色反應。而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所以蛋白質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可以用雙縮脲試劑鑑定蛋白質的存在。
澱粉:可用碘來檢驗,碘單質遇澱粉會變藍紫色。
碘能溶於碘化物中是因為i2與碘離子生成了錯離子(i3-)。i2 + i⁻→ i3-在這個平衡中,溶液裡總有單質碘的存在,因此許多碘化鉀溶液的性質與碘溶液相同。碘分子會與澱粉生成藍黑色錯合物,但碘離子(i⁻)則否。
葡萄糖:斐林試劑來檢驗,生成磚紅色沉澱。
斐林試劑是德國化學家赫爾曼·馮·斐林在1849年發明的。常用於鑑定可溶性的還原性糖的存在。斐林試劑可與還原性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3樓:京日晁霈
碘液+澱粉→藍色。
雙縮脲試劑+蛋白質→紫色。
蘇丹|||染液+脂肪→橙黃色。
斐林+還原性糖→磚紅色(沉澱)
dna+二苯銨→藍色。
染色用龍膽紫。
鑑別dna還可以用dna酶鑑別。
伴性遺傳病。
x伴性顯性遺傳病。
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
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pseudohypertrophicmuscular
dystrophy)
x伴性隱性遺傳病(x-linked
recessive
inheritable
disease)
血友病(hemophilia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ly)
無汗性外胚葉發育不良症(ectodermaldysplasia
i)y伴性遺傳病(y-linked
inheritable
disease
蹼趾長毛耳。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常見病種:如軟骨發育不全、缺指、並指症、成骨發育不全、馬凡氏綜合症、先天性外耳道閉鎖、下額棉骨發育不良、先天性肌強直、扭轉性痙攣、週期性麻痺、家族性多發性胃腸息肉、膀胱外翻、多囊腎(成年型)、神經纖維瘤、腎性糖尿病、結節性硬化症、先天性小角膜、先天性無虹膜、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母細胞瘤、先天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地中海貧血、魚鱗病、遺傳性血管神經性喉水腫、可變性紅斑角化症、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慢性進行性舞蹈病、毛髮紅糠疹、特發性致纖維化肺泡炎等。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溶酶體貯積症,如糖原貯積症、脂質貯積症、粘多糖貯積症;合成酶的缺陷如血γ球蛋白缺乏症、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及半乳糖血症等。
4樓:壽逸春翠貞
鑑定蛋白質用雙縮脲,應該是紫色的這個實驗中很容易看到的。澱粉就用碘水了,但是加碘鹽好像是不可以的。藍色,小孩都知道的。
葡萄糖用斐林試劑鑑定,要加熱的。磚紅色,不過現在用尿糖試紙還是方便些。
5樓:禚濮奕玄清
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1
g/ml的硫酸銅溶液)+蛋白質→紫色。
澱粉+碘液→藍色。
葡萄糖+斐林(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新配製而成),條件:加熱,反應:淺藍色→
磚紅色沉澱。
還原糖,澱粉,脂肪,蛋白質的鑑定的反應條件是什麼?
6樓:網友
還原糖
鑑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遊離酮基)。
用斐林試劑、班氏試劑、銀氨溶液等可以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
利用斐林試劑: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應式如下: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澱粉:
加入碘液後變為藍色。
澱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這是由澱粉本身的結構特點決定的。澱粉是白色無定形的粉末,通常由10%~30%的直鏈澱粉和70%~90%的支鏈澱粉組成。溶於水的直鏈澱粉藉助分子內的氫鍵捲曲成螺旋狀。
如果加入碘酒,碘酒中的碘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結構的空隙處,並且藉助範得華力與直鏈澱粉聯絡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分子量較大的絡合物,這種絡合物能夠比較均勻地吸收除了藍光以外的其他可見光,因此使澱粉呈現出藍色來。
脂肪:
化學方法: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為紅色,以此來鑑定生物組織中脂肪的存在,這是把化學反應和顯微鏡結合起來,這種方法稱為顯微化學反應鑑定。
物理方法:將花生種子烘烤後,把子葉放在白紙上,用手擠壓白紙會出現透明的油跡,即說明花生子葉中含有脂肪。
蛋白質:
灼燒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是蛋白質。
遇濃hno3變性產生黃色不溶物是蛋白質。
磨漿過濾,取濾液,先加naoh,再加入雙縮脲試劑,出現紫色反應,就為蛋白質。
7樓:妹妹你坐船頭唄
澱粉+碘變藍。
還原糖+菲林試劑呈磚紅色沉澱。
脂肪+蘇丹三/蘇丹四分別呈橘黃色/紅色。
蛋白質遇雙縮脲試劑呈紫色。
鑑定蛋白質、脂肪、還原性糖的試劑分別是
8樓:網友
答案是b。
雙縮脲試劑本是用來檢測雙縮脲,因蛋白質中也有-conh-基也可用於檢驗蛋白質,與蛋白質接觸後的顏色呈紫色。 雙縮脲試劑a加入組織樣液,振盪均勻(營造鹼性環境),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搖盪均勻。如果組織里含有蛋白質,那麼會看到溶液變成紫色。
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肽鍵的化合物皆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的肽鍵在鹼性溶液中能與cu2+絡合成紫紅色的絡合物。顏色深淺與蛋白質濃度成正比。
蘇丹ⅲ是弱酸性染料,呈紅色粉末狀,易溶於脂肪和酒精(溶解度為。蘇丹ⅲ是脂肪染色劑。蘇丹iii染液可以將脂肪染成橘黃色。
斐林試劑與可溶性的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因此,斐林試劑常用於鑑定可溶性的還原性糖的存在與否。
9樓:網友
觀察: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後,轉為高倍鏡觀察 ③蛋白質的走專家 還原性糖:用斐淋試劑,加入還原性糖後,在加熱條件下(可水浴。
求可溶性還原糖,蛋白質和脂肪的鑑定原理
10樓:張家琛
1.可溶性還原糖鑑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遊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鑑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鑑定可溶性非還原糖。
斐林試劑為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和硫酸銅配製而成的淡藍色cu(oh)2沉澱的懸濁液,葡萄糖溶液在加入斐林試劑後,在加熱條件下還原為磚紅色的沉澱,而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為:
ch2oh—(chohh)4—cho + 2cu(oh)2 →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
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2.脂肪鑑定原理。
蘇丹ⅲ、蘇丹ⅳ為一種橙黃色脂肪染色劑。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紅色。
3.蛋白質鑑定原理。
將尿素加熱,兩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縮合成雙縮脲。
雙縮脲在鹼性環境中能和硫酸銅結合成紅紫色的絡化物。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肽鍵結構與雙縮脲結構相似,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co—nh—(類似雙縮尿h2noc—nh—conh2結構)酸性條件下與cu2+作用形成紫色絡合物——雙縮脲反應。
11樓:
樓上的答案很全面了!還原糖鑑定可用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原理是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加熱條件下(最好是水浴50——65攝氏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同時有顏色的變化,由藍色變為磚紅色,我們就是觀察其顏色變化做出判斷的。同時也可借用化學中常用的銀氨溶液與還原糖在加熱條件也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出現銀鏡,也可用來鑑定還原糖。
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在鹼性條件下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脂肪鑑定用蘇丹ⅲ、蘇丹ⅳ染色劑。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
檢測蛋白質、還原糖、脂肪的實驗
12樓:
蛋白質:加入雙縮脲試劑 溶液變為紫色。
還原性糖:加入菲林試劑 溶液變為磚紅色。
脂肪:滴加少量蘇丹三試劑 出現橘紅色顆粒或液滴。
13樓:網友
這個可以參照必修一的課本實驗 很詳細的。
澱粉 蛋白質和脂肪在消化道內的最終消化產物是
選b,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其中,葡萄糖是澱粉的消化產物。氨基酸是蛋白質的消化產物。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的消化產物。澱粉 蛋白質 脂肪的消化過程不產生無機鹽和維生素。所以只要所給的選項中有這兩個,一定不對。食物中的澱粉 蛋白質和脂肪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 其中澱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就能被吸收,蛋白質被...
蛋白質,糖,脂肪之間怎麼轉化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是怎麼轉化的
三者都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先後順序為 糖類.脂肪.蛋白質.糖類和脂肪何以互相轉換.蛋白質可以轉化成糖類和脂肪.糖類可以合成部分蛋白質單元 氨基酸關係圖http www.bio.zj.cn photo uploadphotos 200812 2008122522100722.png 都是人體的能源物質...
介紹大麥的水分,澱粉,蛋白質含量檢測方法?
水分是大麥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分含量的高低關係到大麥的儲存 加工等各個環節,因此如何準確地測定出大麥水分的含量,是檢驗工作者的責任。傳統測定方法 儀器 裝置 電熱恆溫箱 穀物選篩 天平 感量 g 實驗室用電動粉碎機 水分盒 玻璃皿 備有變色矽膠的乾燥器。比較費工費時,能耗高,資料偏差大,檢測過程要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