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準儀是用來做什麼的?水平儀和水準儀的區別是什麼?

2025-05-09 16:45:06 字數 1677 閱讀 8645

1樓:迪

水準儀(level)是建立水平視線測定地面兩點間高差的儀器,是在17~18世紀發明瞭望遠鏡和水準器後出現的。原理為根據水準測量原理測量地面點間高差。主要部件有望遠鏡、管水準器、垂直軸、基座、腳螺旋。

20世紀50年代初出現了自動安平水準儀;60年代研製出雷射水準儀;90年代出現電子水準儀或數字水準儀。按結構分為微傾水準儀、自動安平水準儀、 雷射水準儀和數字水準儀。按精度分為精密水準儀和普通水準儀。

藉助於微傾螺旋獲得水平視線的一種常用水準儀。作業時先用 圓水準器將儀器粗略整平,每次讀數前再借助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器在豎直面內俯仰,直到符合水準氣泡精確居中,使視線水平。微傾的精密水準儀同普通水準儀比較,前者管水準器的分劃值小、靈敏度高,望遠鏡的放大倍率大,明芹旅鬥亮度強,儀器結構堅固,特別是望遠鏡與管水準器之間的聯接鎮孫牢固,裝有光學測微器,並配有精密水準標尺,以提嫌磨高讀數精度。

中國生產的微傾式精密水準儀,其望遠鏡放大倍率為40倍,管水準器分劃值為10″/2公釐,光學測微器最小讀數為公釐,望遠鏡照準部分、管水準器和光學測微器都共同安裝在防熱罩內。利用雷射的單色性和相干性,可在望遠鏡物鏡前裝配一塊具有一定遮光圖案的玻璃片或金屬片,即波帶板,使之所生衍射干涉。經過望遠鏡調焦,在波帶板的調焦範圍內,獲得一明亮而精細的十字型或圓形的雷射光斑,從而更精確地照準目標。

2樓:小知83683訪鈉

水準儀用於抄平,也就是讓建成的地面或者樓板保持水平,還能進行變形監測。 經緯儀可以放樣角度,比如,建房子時要讓一堵牆和另一堵牆垂直,經緯儀就能夠指讓笑出兩個方向的角度關係。還能測量三角高程,得知高程變化。

要是有起伏地形用來測量高程、園林施工不只有綠化苗木的。其他的小品、園路等都算園林施工。像園路就會用到水準儀。

大面積的鋪裝都要用的。用來測量高程。數字水準儀是目前最先進的水準儀,配合專門的條碼 水準尺,通過儀器中內建的數字成像系統,自動獲取水準尺的條碼讀數,不再需要人工讀數吵滑宴。

這種公升銀儀器可大大降低測繪作業勞動強度,避免人為的主觀讀數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和效率。

水平儀和水準儀的區別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水平儀:是一種測量小角度的常用量具。在機械行業和儀表製造中,用於測量相對於水平位置的傾斜角。

機床類裝置導軌的平面度。

和直線度、裝置安裝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等。按水平儀的外形不同可分為:萬向水平儀,圓柱水平儀,一體化水平儀,迷你水平儀,相機水平儀,框式水平儀,尺式水平儀;按水準器。

的固定方式又可分為:可調式水平儀和不可調式水平儀。

水準儀。是建立水平視線測定地面兩點間高差的儀器。原理為根據水準測量原理測量地面點間高差。

主要部件有望遠鏡、管水準器(或補償器)、垂直軸、基座、腳螺旋。按結構分為微傾水準儀、自動安平水準儀、雷射水準儀和數字水準儀(又稱電子水準儀)。按精度分為精密水準儀和普通水準儀。

4樓:

水平儀」顧名思義是用來測某個面的水平情況的,比如把水平儀放在桌子上就能夠測出來桌子的頂面是不是水平的,平面的水平與否有時候在工程上十分重要,比如乙個停車場的地面如果不是水平的話,汽車停在裡面不施加駐車制動就有可能溜車,後果十分嚴重。

水準儀是用來超平的,也就是獲取測量點位的相對高程,一般來說在工程裡面是控制施工標高,比如說蓋一棟樓房,二樓的地面標高是公尺這個就可以用水準儀來測量,測量出來如果不夠公尺說明施工出現了問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歡迎追問!

一般水準儀的價格是多少,十二線水平儀多少錢一個?

自動安平水準儀的 一般主機 在1000左右 老式氣泡水準儀賣價一般在700左右 腳架賣價210 塔尺180 小號的只要4,5塊錢,不會超過10塊,大的精密的就貴了。一般在五金商店就有,沒有的話在機械用品商店看看,上也有賣的 十二線水平儀多少錢一個?看使用需要不同 不同,有便宜的只要120 130左右...

計程車上的行車記錄儀是用來做什麼的?

1 計程車上的行車記錄儀記錄車輛軌跡資訊。2 車租車行車記錄儀帶有gps定位和車輛所屬公司聯網,個別地方和公安系統聯網對接,給車輛及其司乘人員以定位安全保護。車上安裝行車記錄儀有必要嗎?它能起到什麼作用。行車記錄儀是幹什麼的,有什麼作用呢?行車記錄儀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1 維護司機的合法權益,對橫穿公...

最初的風箏是用來做什麼的

最初風箏用於傳遞資訊。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相傳 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