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能修無常嗎,唸佛要從有唸到無念嗎?

2025-05-10 15:47:33 字數 4067 閱讀 2809

1樓:悉良

能修的《涅槃經》中說檔談慎,若開啟寶藏,在一月間佈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稱念一聲佛號,後者超勝前者不可計量。對於有信心的人來說,阿彌陀佛的身相是見解脫,心咒、聖號是念解脫、聞解脫。

唸佛即能往生,那麼是不是就沒必要再去修其他法比如五加行、放生等呢?

必不必要,這依人而定。唸佛法門圓攝戒定慧,真能專心念佛,把時間、精力都儘可能用在唸佛上,不管人我是非執著分別,戒律也就清淨了,心也能定了,念念祈禱阿彌陀佛,念念喚醒自性,慢慢地,智慧也就發明了。這是真唸佛。

這種唸佛雖然在形式上沒有觀修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皆苦、因果不虛,而效果與修外加行是一樣的,調柔了相續,堅定了出離心。

一心念佛,也是在修皈依,在禮佛,修菩提心,積資淨障,善巧地涵蓋了內加行的內容。

放下萬緣,心心念佛,唸到能所兩忘,現量見到諸法實相,則是更高層次的修行了。

如果你是這樣子專心去唸佛,那麼不行持別的善法也沒問題,一句佛號就夠了。

如果你只是悠悠忽忽,想起來才念幾聲佛,想不起來就仍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世間八法上,爭名利,搞是非,或者一味怠懶混日子。若是這樣,安不下心來唸佛的時候,不如修加行、聞思或行其他善法。

總之是要自己懇切實用功,積累了資糧,才能更好地感應到佛力加持,不要一味敷衍搪塞,把唸佛做藉口,不去行持別的善法。到頭來,唸佛也沒好好念,通過其他善法積累功德也沒去做,兩頭都落空。

此外,眾生根基千差萬別,有人天生愛琢磨問題,求知慾旺盛,你讓他什麼都不想只一心念佛,恐怕很難辦到,若引導他研讀佛理,由聞思契入修行,也許能更快地得其要領。

有的人不喜歡研究深奧的佛理,對禪定卻有很強的意樂,或者喜愛放生、禮佛等。有的人喜歡唸佛號,有的人喜歡侍態持心咒。然而不論怎麼修,選擇乙個與自己性情、意樂最相行敬宜的,在三殊勝的攝持下認真去修最重要。

2樓:靖淼

是的笑棗,唸佛能修無常。唸佛是一種活佛、佛法的修行形式,仿耐它能幫助你從苦海中解脫出來,碰大拆看到本來面目,超越無常,實現解脫。

3樓:帳號已登出

可以的,能調整內心世界充盈,高友舉尚,純潔。無常是說世間萬物無常,無有常態。就像世間律法,惡行多了,由業力頃亂牽引就發生種種不善事,相反亦然,有句話說冥冥之中好乎碧自有定數就和這個道理差不多。

唸佛要從有唸到無念嗎?

4樓:網友

這個樓上師兄已的很透徹了,也很專業。但是初學者判冊肆並不易懂,我簡單補充一下。

唸佛人人都會,可是要時時專注掘轎(聚精會神)並不容姿攔易,初學很容易散亂(有口無心),所以要訓練自己專心一致的唸佛,行住坐臥中不間斷,以至於睡夢中都不停,而心呢,只有一心念佛的心,也就是大德們常說的制心一處(一念)。

當做到一心(唸佛)之時,算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要待機緣了,當某一時刻忽然發現念不下去了(唸佛的念頭也沒有了),唸佛的心也沒有了,這便是進入唸佛三昧的境界了,也就是無念。

5樓:網友

這句話的意思:

唸佛應當從有念下手,唸到念寂情亡時,既不執著能唸佛的我,也不分別我所念的佛,儘管如此,仍字字句句、歷歷分明地念佛,沒有錯亂,也就是所謂的念而無念,無念公升念而念。

唸佛唸到相應時,雖然不斷地念佛,絲毫沒有起心動念的念相;未到功夫相應前,如果不起心動念來唸,是沒法念的,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時刻稱念、憶念,所以叫做念而無念、無念神襲而念。「無念」不可錯會成「不念」。

無念而念,是說不生起「起心動念」的「念」這個分別相,而又念念無間斷。這種境界很不容易得,不要望文生義,胡亂猜測。倘若沒到無念而唸的工夫,就想不執著有念而唸佛,好比把房子拆掉了求得乙個空,這樣得來的空根本不能讓人安身立命。

不少唸佛人實踐中都發覺,在日常做事的時候,佛號就難以相續,無法做到心心念念仍在阿彌陀佛名號上面。原因在於唸佛沒達到一心不亂,當然是心無二用,做了事情佛號就斷了;若能常常生起覺照,佛號中斷造成的影響就不會很大了。

李覲丹居士告訴大師,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也不會忘記念佛,不知道算不算無念而念。大師首先肯定這是念佛功夫純熟的表現,然而還沒達到無念而念,不過接近無念而唸了。如果以為這樣是無念而念,則好比鑽木頭見到煙,就以為**了,於是停止鑽木,火便不會冒出來了。

這樣的功夫不錯了,能到這個境界也不容易,不過還要繼續精進,同時還要明白,這是實踐功夫;想要決定得唸佛的真實利益,更要在信願上著力,如果學其他宗派,專門講功夫,不講信願,便成自力法門。吵瞎困。

6樓:小小魂

是的 ,年級 不能只是 停留在 一年級的 呀。

佛學無常是什麼

7樓:不汝還兮復是誰

佛學把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稱作「器世間」。

器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人生最多百年,歸於寂滅(身體消亡);樹木屹立千年,最終死亡;湖泊將會乾涸;山川將會變遷。就連我們的星球,也會走向消亡。物質世界沒有什麼是不滅的。

就算還沒有消亡的東西,也是隨時在發生改變,所謂「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兵無常勢,水無常態」。星移斗轉,日出日落,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世界變遷何其之速。

是為無常。佛家從器世間的無常領悟到物質世界的空性,發現這一切現象並不是人生和宇宙的本質,因此《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8樓:大話京劇

無常是佛法的入門,也是佛陀成佛的入口,無常觀就是佛法中的正觀!無常是變易不停的現象,生命也是如此!生命因變易無常秒秒鐘趨向老病死,這種狀態佛稱之為苦!

9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的概念中:

常,是指永恆不變。

無常,是指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的現象,是常態。

所以佛家說:無常是常。無常。

佛教的無常怎講

10樓:網友

佛教裡無常指的是:三法印之一。指世界萬有(一切事物和思維概念)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

佛教認為,宇宙間一切現象,都是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相互依存關係,沒有永恆的實體的存在。所以任何現象都是無常的,表現為剎那剎那生滅的。佛典中常提到的有:

1、剎那無常。謂一切有為法,剎那之間,有生、住、異、滅的變化; 2、相續無常。謂一切有為法在一期相續之上有生、住、異、滅之四相。

佛教不僅認為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還認為有其發展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連續相承的階段或呈現為四種相狀,所謂「四相遷流」,即生、住、異、滅,一種現象的生起稱生,事物或現象形成後有其相對的穩定性稱住,在相對穩定中又無時不在變異稱異,現象的消滅稱滅。任何事物和現象在一剎那中都具有生、住、異、滅四相。但有時又將無常分為:

1、眾生無常。謂人生都是無常的,終歸要變化以至於消滅的; 2、世界無常。謂世界上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無時無刻不在流動變遷中,最後歸於消滅; 3、諸念無常。

謂人們的思維概念都是瞬息萬變的,所謂「念念生滅」。佛教這種無常學說,主要是為反對當時婆羅門教主張宇宙的最高主宰---梵是永恆常住的理論而提出的。

11樓:來自乘風亭樂滋滋的龍蝦

無常一詞的概念在佛教中所體現的觀念。該觀念認為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恆存在、永遠不變的。此外,"無常"一詞最早出於《易經》,後隨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而被納入佛教術語之中,詞彙含義同原出處一致。

無常裡面是否包含因果問題?.請學佛***!一起**!聽聽你們的看法!

12樓:夙玟玉霍駿

不是說無常裡面包含了因果,是無常在告訴我們大家一切皆是因果,好比說他是個人(因果律)具備人的言行舉止的屬性。(無常),無常所以是因果,因果必然是無常。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這段話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條件滿足才成立的,主要的條件叫因,次要的條件叫緣,具備因緣就有果的成立。

既然如此那麼有生必然有滅,生既是滅的條件,有起必然有落,起就是落的條件。

恩將仇報等等我們現在說起來好像是違反善惡業報的現象,其實你從更長遠的時空去看,從三世乃至無數世的角度去看,這些事情不過是因為阿賴耶識中具備的種子(業力)在當下遇到合適的條件成為了現行而已。

我前面已經說了有因要成為果,這個過程需要緣(次要條件),至於說什麼果先成立?這個要看什麼緣先滿足,(比如你一種下蘋果種子,你不能要求立刻馬上長出來滿樹的蘋果,蘋果的產生需要條件,時間,施肥等缺一不可!)一般說起來都是反覆增上(不斷的造善惡業等)有定向,普通人也是看具體的那種條件先滿足罷了。

唸佛要從有唸到無念嗎?

這個樓上師兄已的很透徹了,也很專業。但是初學者判冊肆並不易懂,我簡單補充一下。唸佛人人都會,可是要時時專注掘轎 聚精會神 並不容姿攔易,初學很容易散亂 有口無心 所以要訓練自己專心一致的唸佛,行住坐臥中不間斷,以至於睡夢中都不停,而心呢,只有一心念佛的心,也就是大德們常說的制心一處 一念 當做到一心...

家裡能放唸佛機嗎,家裡放唸佛機好嗎

可以,放在臥室或者客廳都行。我認為放唸佛機的襲跡襪目的是能夠州拿經常提醒自己唸佛,所以要注意,如果放唸佛機就不要影響到其他人。拍激如果家人要休息或者有工作要忙 不想被幹擾,就應該暫時關掉。放個唸佛機毫無意義,到底誰在念佛?好好參悟一下。這個當然可以啊,很多人家裡都有的 可以啊,唸佛機常開著很好的。家...

淨空法師 唸佛能化解災難嗎,淨土法門 唸佛能化解災難嗎

淨土宗的唸佛法門是以修戒定慧為宗,以唸佛為本。修此法門是為了出離苦海,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永不再受輪迴之苦。不是化解世間災難的。力度夠大才可以 你付出太少 效果不好 佛法講究實踐 從來沒有以小博大的事 還是多多益善吧!淨土法門 唸佛能化解災難嗎 唸佛不僅能免難,而且能讓你獲得健康,智慧和財富。依...